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个人·文集 ☆>>水王二(shuiwanger)文集>>陈年旧事:被“腰斩”的马寅初>>陈年旧事:被“腰斩”的马寅初.10

主题:陈年旧事:被“腰斩”的马寅初.10
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心情)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9 17:28:34), 站内信件
北京东总布胡同32号。 
离开北大后的马寅初被遗忘在那儿。(这倒未必是件坏事) 

但是,说完全被遗忘也是不确的,据我所知,至少有一次是重又被记起来了。 
1964年,马寅初被浙江省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月,浙江小组通知已是80多岁的马寅初参加二届人大的预备会议,并请他准备发言。 
消息传开后,许多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劝说,好机会来了,你要在会上好好检讨检讨,检讨好了,不仅人大代表可以继续当下去,而且从此就可以一切照旧了。 
听了这些话,马寅初心神激荡,不能自抑。他早已下了决心:检讨正确的东西,批判合理的意见,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于是,他依然答复,不参加浙江小组的预备会。这样,他失去了重新出山的机会,也失去了被继续提名当人大代表的资格。 
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我真不明白这个词应该作怎样的解释? 

马寅初是一个好学不倦的学者。 
在外语方面,他早已精通英语、拉丁语、德语和法语。 
但1951年他以70高龄任北大校长后,觉得有必要掌握俄语,就开始利用早起晚睡和上下班坐车的时间学习俄语。经过两年不到的坚持,他就能直接阅读俄语报纸和列宁斯大林的原著了。 
这一次他被遗忘在东总胡同,当然也不会虚度光阴。 
1960年他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后,就开始搜集全国各地有关农业经济的材料,并阅读、整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着手编写长篇巨著《农书》。从1963年到1965年,整整三年的时间,他将详细的写作提纲一章章、一节节地连起来,成为一部巨幅长卷的农业经济科学专著手稿。 
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抄家开始了。这样的一部手稿当然在劫难逃。就这样,凝聚着马寅初最后心血的手稿、一位经济学家积八十多年经验的手稿,被“青春无悔”的红卫兵小将们付之一炬!(真是比秦火还烈) 
(思想的专制,到最后是连一部《农书》也容不下的。 
从秦始皇开始,几千年过去了,我热爱的中华民族,可有长进?始皇帝,二世、三世……,何时才能到头呢?) 

我不知道,马寅初是怎样活到百岁的。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