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个人·文集 ☆>>不伤心(bushangxin)文集>>不伤心之塞上风烟系列>>不伤心之塞上风烟系列四--西夏文学

主题:不伤心之塞上风烟系列四--西夏文学
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心情)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9 17:26:19), 站内信件
    每当我在电视或其他媒体上看到论及西夏文化时所引用的诸如:灿烂,博大等字眼都会让我有不自然的感觉,好象一个学习中庸的孩子被不明真相的长辈夸奖成绩优异一样。诚实的讲西夏立国190多年,(这个时间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政权可以排列在前十五位!)统治的区域也都存在于今天祖国版图的西北,存在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出现属于自己的多么辉煌的文化。虽然有自己的文字,但西夏的文化处处都有汉文化的影子,它受汉文化的影响太深了!迄今吸引大家的也许只是它的神秘,神秘是因为传世不多,追溯根本原因,蒙古人灭西夏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在宁夏固原,蒙古人恨极西夏人,所以给金,辽,南宋修史,而独不与西夏修史,是故西夏文化到今天世人所知甚少,物以稀为贵,这也是它吸引中外学者的主要原因!今天我们讨论西夏文学,大家可以从中看到无处不在的汉文学的影子,从而为西夏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有自己的看法!  

    西夏文学主要有诗歌、谚语、表文、碑志文等。(1)诗歌、谚语。诗歌流传至今的不多。大都发现于黑水城遗址,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主要有:西夏文《诗集》、卷子装宫廷诗残卷以及其它一些诗集、卷子等。西夏诗歌的体裁有与中原相似的,如五言和七言诗,但大多为杂言体诗歌。《祖先颂》共四十五行,全诗描述了党项民族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多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全诗充满浓烈的神话色彩。《月月乐诗》,用自由语言形式,描述了一年中每一个月的自然景象、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以及各种动物的活动规律等。另外,西夏人还喜欢以节奏明快的诗体形式编写各种启蒙教材和字书。如《新集金碎掌直文》就是把有关日常生活知识的常用字用五言诗体形式编排起来,既易于记忆,又富有知识性和哲理。流传下来的谚语有西夏文《新集锦合辞》。(2)表文和碑志文。西夏与宋、辽、金等都有过外交往来,凡索地、称帝建国、议和等,都需上表章。西夏的表文一般都用汉文写作,且深受中原的影响,有的很可能就出自汉族文人之手,因而具有唐宋文风。表文多运用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有的甚至完全采用骈体文形式,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西夏的碑志文有汉文和西夏文两种文字。一般都采用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的手法写作。散文用于叙述,韵文则用于高度概括和颂扬。有的则采用散文与骈文结合而写成。西夏文、汉文合壁的《重修凉州感通塔碑》是最具特色的西夏碑志文学作品,西夏文部分和汉文部分内容相同,但又不是直接的翻译,而是同一件事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写出的各具特色的作品。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