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damlee9(adamlee)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5 23:29:44), 站内信件
|
常观十二支因缘,明生死本。
我们为甚么会有生死是甚么原因来演化的,使我们无法停止呢?就好象一棵树的根滋养这棵数一样,生死轮回的根在哪里
,它靠甚么滋养,我们才会不断地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呢?佛陀最初说法的就是十二因缘,它不但说明了造成生死轮回的原因和根本从何处发生,也提出了解脱生死轮回的方法。就好象捉贼要知道贼在哪里?我们要解脱生死,根本在哪里。佛告诉我们众生所以生死轮回的根本,是由十二因缘的生灭流转所造成的,因此,若要解脱生死束缚,也要从观十二因缘还灭,也就是让他不再生灭才有可能。
什么是十二支因缘?
1. 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法界的真相,而起了迷惑,就好象我们睡前一念还醒着,后一念迷糊,就脱离现实,进到梦中的虚妄世界里,我们的不明白法界真相已无量世,可以说无始以来就如此的。
2. 行:由于不明法界的真实,所以对虚妄的假相起了执着和欲求,起身口意种种造作的恶业。
3. 识:这些业的力量,都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如仓库、如计算机总机,我们根据阿赖耶识中业的善恶,而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或天、人、阿修罗三善道。
4. 名色:就是初入胎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未形成,祇有精神和物质。
5. 六入:就是在胎内长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并具有接触、接受色、香、味、触、法六尘的能力。
6. 触:出生二、三年,开始接触世界。
7. 受:由于有触,就开始有苦乐的感觉。
8. 爱:对苦的感觉厌恶,想要舍弃,对乐的感觉则爱着,想要追求。
9. 取:为了取得所爱的人、事、物,如财富、名利、权位等,而在身、口、意起了种种追求造作。如此又种下种种恶因,所谓受就是苦。
10. 有:由于追求取得,而又造下种种善恶的业,纳入阿赖耶识,成为再投胎、轮回、生死的因﹝种子﹞。
11. 生:阿赖耶识就像仓库一样,储藏了我们善恶业的种子,这些业就是一种无明执着的力量,推动我们在此生死亡后,在去轮回投胎继续另一生,如此不知何时才能休歇的追求。﹝今天我向各位说佛法,暂以人作对象,如恶因太重、不学佛、不知忏悔,连入人胎也有困难,多数的人必入鬼、畜、地狱道。﹞
12. 老死:由于生的业力被追求造作的生灭取舍所耗尽,所以色身又会衰败老化,而在生的业力耗尽时,就会死,但是如前所说,由于在生时所造的业,使得死又是新的轮回开始,永无穷尽。
以上是十二支因缘的生相,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十二因缘是由无明而演生出来,成为众生生死不已的根本,要断生死的根本,而获得解脱,就要明白宇宙法界的一切现象,原来是由于因缘所成,如梦幻泡影,那里有什么可以追求造作,分别爱恶取舍的呢,这就是明生死本,也就是明白从十二因缘锁炼中解脱的方法。
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取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也就是说,只要破除无明的愚痴,就不会再起心执着和欲求,所以行灭,祇要无明灭,其余十一支都不得不灭的。 华藏祖师说:「修行之道无他,唯有革心而已。」
次习禅定,内观自心,本来清静
明白了十二支因缘的道理后,就要学习禅定,因为只是明白十二因缘的道理还不够,我们的心念十分散乱,无始以来就被外境和内心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带着跑,一剎那也停不下来,如果生灭的心念无法停止,十二因缘的任何一支都无法不让它生起,即使了解十二因缘的道理,生灭心停不下来还是要轮回。
禅定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停止自心对六尘不断的攀缘妄想,以清净的般若智能,观照自心法界的实相。」当我们明白十二支因缘的道理,要有个修行的下手处,十二因缘每一支都是由心的生灭而成立,要拔除生死根本的无明,当然要从观心开始,所以修禅定的第一步,就是观心,莲师说:「内观自心,本来清净。」也就是当我们定下心来,心不向外攀缘时,去观照我们心的本来面目。什么才是本来的?凡是会进出我们内心的事物都不是本来的,叫做客尘,我们心中常给各种想法占据了,都不是本来就有的,把这些想法通通放下,就可以发现我们真正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所以不清净是因为我们把这些本来不属于自心的客尘误认为是自心,才以为心受到污染,如果从十二因缘来看,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支都不是自心本有的。
修深般若波罗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
怎么才能观照到自心是本来清净,不受污染的呢?就是「修深般若波罗密」,这句话直接翻译的意思,就是修甚深的智能,以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由此可知,修深般若波罗密是要凡夫生灭心,改革恢复为诸佛不生不灭心最好的方法,十二因缘的根本是无明,由无明生起了十二因缘的生灭相,要断除十二因缘每一支的生灭,以及破除生死根本的无明,也是要修般若波罗密的无上甚深智能。
要怎么修般若波罗密呢?莲师说:「了知诸法,犹如梦幻。」也就是说,要明白宇宙当中一切事物,包括你身心以外的世界、众生,以及你的身心,没有一样不是如梦如幻的,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诸位试想,就时间来看,过去你认为真实的,现在回想是不是如梦如幻,今天你认为真实的,明天也会如梦如幻,小至人生的每一天,大至宇宙星球的生成毁灭,无不如此,如果你认为真实,你能够把昨天拿出来看看吗?这是宇宙法界的真相,要认清真相,才能够破除无明的愚痴,无明就是不了知法界一切本来如梦如幻,所以才会从本来清净无妄的自心,生出一念有外境可得的妄想,而形成随着妄想轮回生死的阿赖耶识,而众生都把这个已受污染的心识,当作自己,造种种业,来延续加强它,永无止期。
心不执着,身随所安
如果了知一切如梦如幻,自然内心对万法不会产生执着,不安是由执着而起,如果知道一切都是如梦如幻,身心都不会为了梦幻中的事而起烦恼,所以身心的烦恼减轻了,甚至没有了,身心就安定了,不再烦恼恐惧。
如果从十二因缘来看,从无明到老死的生灭都是由执着如梦幻一般的尘相所推动的,如果了知诸法如梦如幻,对诸法不再执取,那么无明到老死的十二支因缘,好象猛火不再加薪柴就会熄灭,又像毒草不再灌溉就会枯死,如果了知诸法如梦如幻,对十方三世的诸法都不再执取,轮回才可能停止,才能得到身心真正的大清凉,大安乐。
妄念起时,勿随勿制
如果已彻底了知诸法如梦如幻,就明白自己心中所起的一切念头,都是如梦如幻,对于这些如梦如幻的念头,不要被它牵着跑,也无须刻意去压制它,因为如果被它牵着跑,就是落入无明缘行的十二支生死轮回中,刻意在压制它,就是不明白它原是如梦如幻,而当它实有,仍不脱无明的范围,所以要勿随勿制,了知它如梦如幻而既不随念起行执取,落入生死,也不刻意压制,落入无明。
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
所以对一切外境心念的尘相,无论是违境或顺境,无论顺心或拂心,因为了知如梦如幻,就不会起欣喜或厌拒的心,心中一有爱憎,就是当它真实,起了无明、行识等十二因缘生灭心,就不能解脱生死。
惟常觉照而忘觉照。
这样修般若波罗密多,觉照万法如梦幻,最后连修般若波罗密多这个觉照的念头也没有了,如果还有觉照的想法,就是万法都不执着了,却仍把一个般若拨锣密多当作真实而起了执着,叫做法直,佛陀说:「我教如舟。」如果以到了彼岸,就应该舍舟登岸,如果执着载舟上不肯下来,就到不了彼岸,但是如果尚未到案就舍舟,就仍会堕传漂流在生死大海中。
佛心自心,本自如如。
释迦摩尼佛时,以天眼观察法界一切众生举手触额三探说:「其哉其哉,法界有情,无不具足如来福慧德巷得,祇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正德,若离妄想执着则清净智,无师智,自然现前。」这就是说,法界一切有情的心,只是由于起无明妄想的种种执着,所以不能明白正德本来清静圆满的本心,如果能修身般若波锣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远离身口意一切妄想颠倒执着的作业,则本来清净的自新就会现钱,这是清静本心,佛和众生是没有两样的,所以说「佛心自心,本自如如。」也就是指众生本来清净的自心,是汗珠佛的心相同,都是如法界的真实体性一般不灭,不垢不净。
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众生无始以来都把这个能藏一切无明的阿赖耶识当作自己,所以为了一个虚妄的「我见」造种种业来满足自己,因此始终
不能脱出十二因缘束缚,完全是为了一个「我」在做祟,如果修深般若波罗密,由于了之诸法如梦如幻,就不会在执着我
见,认为真的有一个我,如果如心经所说,圣观世音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召见五蕴自归空。就是我见破尽了, 当我见破尽,对万法的体证,也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不异真如境界那么心即是境,境即是心,遍法界无非 无妄本真的法性,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佛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乘着初归依所发的菩提大愿,并不入小乘的 涅盘,而是尽未来际,像摩尼宝珠一样,随一切众生的心念而现无量身度法界一切众生成佛只要法界还有一个众生, 佛陀度生事业与随类示现是不会停止的。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教育基金会www.peschvgf.org.tw一念莲华专属网站www.elotu.org.tw
今天预备明天是真稳健
生时预备死时是真旷达
胡适先生之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