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珠箔飘灯 散记杂谈>>天命无怨色 人生有素风 (微说看红楼)>>男性视野的大观园(转载自秀庐社区之文思晔晔)

主题:男性视野的大观园(转载自秀庐社区之文思晔晔)
发信人: midaxan(迷迭香)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6 23:04:53), 站内信件
 文思晔晔  斑竹:白衣 清扬   



 标题:男性视野的大观园(文化随笔之一)          
 

 

中国文化里有两个象征。一是桃花源,一是大观园。 

桃花源是千古文人的埋骨地,血冷了,疲惫的心灵在此栖息。大观园是千古文人的慰藉,济世的梦破了,红巾翠袖,堪为知己。千百年来,文人在现实里碰壁,是这两个世界,使文人作为群体绵延不息。 

昔人云陶潜饮酒,“彼其视醉乡,亦岂无以异于桃花源也。”桃花源是一则寓言,现实中的替代是醉乡。文人须饮酒,不在量的多少,而在其意。酒精的作用,如崔健《飞了》,迷狂和虚幻。文人饮酒始终是两个类型:少年精神的李白,沧桑之后的陶渊明。而醉翁之意,从不在酒。陶令弹的是无弦之琴,有些人用了饮酒的心态来饮茶。 

大观园是一桢写意画。自胡适以来,多用了自述传的方法读《红楼梦》。但红楼是梦,不是素描。据说曹雪芹是个黑胖,原不似宝玉俊爽。大观园的意义,是将千古文人的红颜梦固定下来。大观园是地道的男性视野,贴的是中国文人标签。 

红楼之前,西厢最好。但西厢过于单纯,只是一个截面,没有时间的流动,也没有空间的延展。西厢的好,恰在这里。张生与莺莺,此刻的故事,让我们陶醉。我们不需要结局。张生和莺莺,婚后是如何的生活?我们不曾去想。待月西厢的梦,他们都还在做吧。张生的梦时刻生长,女主角换了一茬又一茬。莺莺的梦大约只是镜头回放,在往昔的美丽中感动流泪。 

历史总是相似,人与人并无不同。司马相如的琴歌,仍在蜀中飘荡,文君却老了。白头吟绝非偶然。“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千古的定律,谁能参透?难道仅仅是因为文化?“恩情君似千江月,颜色妾如木槿花。”文人用心来爱,女人用红颜。红颜是不能老的,但偏偏比心老得快。文人的嗜好是审美,红颜的本能却是怀念。舞台上,才子佳人邂逅了,一见钟情。但目成永远只是瞬间,他们注定要擦肩而过。擦肩而过的之后,是什么? 

红楼的空间,远比西厢为广。大观园是一个意淫者和一群红颜的世界。意淫者是整个的中心。在西厢里,莺莺和张生对称。大观园里,林妹妹并不足以与宝玉构成对称。一群红颜,才是宝玉的对面。大观园是意淫的世界,将性处理得过于诗话,让人唯觉其美。前两年流行过一个小游戏《红楼梦》,倒是不错。它的好处是可以将意淫坐实,不足之处则是将宝玉的姊妹探春、惜春道具化了。(当然,对惜春事件的处理,较有创意。)游戏《红楼梦》更近于生活的真实,小说《红楼梦》则太写意。中国的文学传统,本是写意。西厢里,也不过几句“柳腰款摆,花心轻坼,露滴牡丹开”罢了。只有不登大雅之堂的《绣榻野史》、《浪史奇观》等,对性的描写,近于自然主义。 

文人是意淫者,性事中审美超过肉欲。他们的追忆往往流于唯美。唐宋诗词的很大一部分,根蒂在此。唐宋以来的写情之作,精品之中几无一篇赠内。夫妻生活,似乎不能成为传统诗词的对象。关于夫妻的,只有两类作品具有审美价值。一是文人的悼亡,一是女子的怨诗。两类的共性是爱情成为过去。 

爱情诗,大抵是文人与歌妓的结晶。妓台歌馆是中国爱情诗的温床。醉乡是现实中的桃花源,妓院则是每一个文人的大观园。妓院的存在,对于传统文人来说至关重要。文化的习俗,使得夫妻生活蜕变成一种制度。为人妻,更需要的是一种名位及由此带来的保障和权利。作为交换,丈夫获得嫖妓的自由权。各取所需,相安无事。所以,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稳定。欧法盛行情人制,民风浪漫,开朗乐观。中国的娼妓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情人制。从唐宋以来文人的诗词里,我们不难感受此间的浪漫与缠绵。恋爱出诗人,娼妓制是诗国的保证。 

娼妓是青春职业,她们都是红颜。既然有文人这一群体,娼妓行业中,便有专门接待这类客人的。歌舞丝竹,娱人性情。谈诗吟词,亦能助兴。对于文人来说,精神的交流,或至于胜过肉体。而妓台歌馆,却为他们带来双重的满足。他们如何能不陶醉呢? 

娼妓制,自然免不了金钱与肉体的交换。但在文人与歌妓的交往中,这一层交换远为淡漠。歌妓是最弱势的群体,最为他人践踏,她们也最需要同情和呵护。而那些指求性欲满足的嫖客,如何懂得怜惜?唯有文人,是她们的梦想。那歌妓,或如最娇艳的花,她希望逢着的是惜花心事。她知道自己命运的无定准,知道惜花心事的可宝贵。当肉体只是被掠夺,花瓣在狂暴中凋零,她们如何能欢乐呢?惜花心事的出现,是她们的梦想。逢着了,便爱得疯狂。她们对爱的渴望,胜于良家妇女,也少顾忌。一旦遇见了,自然疯狂。文人与歌妓的性事,往往多极致的体验。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构成真实的生命。 

男人中,最近于女子的是文人,因为善感与同情。喜新厌旧,是男子千载的骂名。但事实上,喜新未必厌旧。文化抑或是本能,男人比女子的需要或者更宽广。大观园里,无论林妹妹多么重要,与宝玉对称的都只能是这一群红颜。围绕地球的,不只是一个月亮,还有满天的星斗。大观园的寓言,并不只是木石前盟,和女孩儿都是水做的。 





----
不羡鲲鹏水击三千里
素心无绊已是逍遥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