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滇中山色入梦来——景点游记 ◆>>昆明>>无地不美昙华寺(转载)

主题:无地不美昙华寺(转载)
发信人: xiaoming7015(泡泡)
整理人: moonjj(2001-08-10 12:26:45), 站内信件

无地不美昙华寺
    春城昆明无地不美,到处皆景,令人向往的昙华寺,无疑也是“春城”这幅画卷中最美的一笔。
    跨进四墩三门金色琉璃瓦戟角宝顶牌坊的“昙华寺”大门,迎面正中是艺术造型的假山花坛,沿坛边置满适时绚丽的鲜花。院南月宫门内是“碧园”;院北月宫门内是“金苑”。
    迈入二进院,树荫匝地。仰望中殿中额上“问花笑谁”一匾,与对面前殿中额“听鸟说甚”一匾相互呼应,妙趣横生。
    两壁有精雕细刻的十八罗汉生动的形象。
    中殿西墙外有引人注目的黑底蓝字:“健康是福”。其南一隅是“兰茂园”,内有我国最早的医药学先驱兰茂先生坐像和“玄壶济世”、“滇南本草”的形象雕塑,及其碑碣100余块。
    步入三进院,院当中置盛满水的汉白玉水缸,缸底有一只仰天张口的石龟。旁有两株缅桂,五六月花开时节,院里香气馥郁。
    正面大殿是“罗汉堂”,有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景泰蓝版画五百罗汉,使人驻足观赏。
    大殿左侧偏院里有一株三百多年的古木优昙花树,此花被誉为“佛花”,故以此佛花异树创寺,并取名昙华寺。西墙上有笔力遒劲的“优坛献瑞”四个石刻大字。
    大殿右侧小院是“朱德纪念馆”及“诗碑园”。内有开国元勋朱德元帅于1922年春赠与当时寺内主持映空和尚的诗文碑和“滇南著碑”。1983年昙华寺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南面、东面是以花卉、山石为主的前园(南园)。由侧门走进前园,人工叠石为山,其峰林立,各具形态的峰崿,似龙腾、如虎踞,似睡佛、如凤翥……蓊郁的杜鹃、龙柏、玉兰、竹林……与峭石群峰相映成趣。
    过鸟鸣蝶舞、姹紫嫣红的“百草园”、出前园,就见拱形隧道前两侧赭色石块磊磊,在其叠垒之上竖有一醒目蓝字石碑:“瑞应洞天”。穿过公路底下30多米的“瑞应洞”隧道,从左或右上石阶出琉璃屋面歇山式阁厅,即到达中园(东园)。
    中园建有七个园中园:牡丹园、木兰园、杜鹃园、山茶园、古滇联苑、海棠樱花园和儿童乐园。各园不仅在花卉植物配置上突出自有特色,且布局也各有千秋。园与园之间,幽径相通、亭廊相连。园与园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游于园中,一步一景。置身中园,似把我们引入尘埃顿消,静谧清幽的蓬莱仙境。
    从东南角走进木兰园,拜谒钱沣纪念碑廊,伫立钱沣即钱南园一身傲骨、正气凛然的半身塑像前,敬慕之心,油然而生。钱沣是清乾隆时期江南道监察御史,他不畏权贵,屡屡弹劾贪官污吏,政绩卓异。早年治理昆明水患时,他曾到过昙华寺。
    游览至后园,沿蜿蜒的石板路由西向东而上,一块刻有“瑞昙胜景”的巨石照壁映入眼帘,绕过草坪文化园、穿过贴梗海棠(酸木瓜树)林,但见雄伟的瑞应塔巍然屹立在林峦秀异的瑞应山之巅。瑞应塔竣工于1996年2月,是一座集古典建筑与现代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七层八角楼阁叠旋式观览塔,钢筋混凝土仿古塔结构,塔高45.865米,堪称“云南第一塔”。气势恢弘,与园内景观浑然一体。
    登临凭眺,盘龙江如练,滇池如镜,“春城”景物尽收眼底,云蒸霞蔚,那气象甚为壮观。
    塔基上还安放着一只巨大如礅石的整体白海棠石材大石碗,外有五条浮雕游龙,内有四条伏身翘首的石雕潜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故名“九龙茶碗”;重3吨,直径2.2米,高1.1米;能盛茶水4立方米,可供万人同时啜茗饮茶。引得游人驻足观赏,赞不绝口。该碗之大,技艺之精,是云南茶文化之精品,更是中华石刻工艺文化之奇葩。
    瑞应塔前绿草地、松树林间,还有数百只放飞的鸽子和令人难以置信能驯化的欢蹦乱跳的松鼠,真逗人爱。
    昙华寺这座饱经沧桑的名寺古刹,经近20年来投入千万元资金的修葺、修复、扩建,已成为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友情提示:
    昙华寺公园位于昆明城东,距市中心近日公园3.2公里。
    到昙华寺交通便利,1元钱就可乘市内54路、77路、29路公交车到昙华寺站下车或到王大桥站下车,再北行二三百米即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