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k53(剑客)
整理人: benemore(2002-06-22 11:44:20), 站内信件
|
请耀邦接受一束鲜花
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不久以前,一位在新闻界工作的朋友要去江西采访,当我知道他要去共青城------德安时,郑重地要求他去富华山,在胡耀邦的墓前,代我向耀邦献上一束鲜花。他说,就是你不讲,我也是要去的。
记得12年前,我正在京城,传来耀邦辞世的消息,噩耗一经公布,在中南海外、会计司胡同那个仅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小院里,挤满了自发前来吊唁的工人、干部、学生、军人,花圈和挽联挂满室内屋外。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院,前门与老百姓居住的小胡同相连,后门通向中南海。胡耀邦自任总书记以来,一直到卸任,就住在这个低矮的四合院里,在这里度过了自己最后的岁月。胡耀邦不尚奢华,他坚信“公则明,廉生威”,这也是他受到人民爱戴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耀邦坚信实事求是的原则,他担任中组部部长的时候,大批冤假错案需要平反,身体力行,放手落实政策,仅他亲手领导改正的“右派”就达55万人之多,还有在“文化大革命”中打成的“走资派”、“坏分子”、“牛鬼蛇神”等等。要知道,在这些人不但自己备受摧残,而且还牵连了家庭和亲人,如果这样算起来,胡耀邦解脱了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所以,许多人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胡耀邦任团中央书记的时候,亲自选定了鄱阳湖畔江西德安的沼泽滩涂地,他与上海知青们一起在窝棚里,和大家谈理想,鼓舞他们的斗志,并用他的稿费给知青们购买了书籍和娱乐用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把这里建成了一个新兴的城市:共青城。后来,胡耀邦把这里选作了自己的长眠之地。他说:“我死以后,埋在青山绿水间,就是共青城”。因为江西是他15岁投身革命时走出来的地方,因为共青城也是他的希望所在。
前两天,朋友从江西回来,讲了人们对胡耀邦的思念,他也完成了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都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有些人死了,但他仍然活着;有些人活着,可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