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滇中山色入梦来——景点游记 ◆>>西双版纳>>[转载]:西双版纳那醉人的仲夏夜

主题:[转载]:西双版纳那醉人的仲夏夜
发信人: moonjj(月牙)
整理人: moonjj(2001-08-03 00:07:38), 站内信件
醉人的仲夏夜(2001-07-27) 

    袁水拍在五十年代写过一首描绘西双版纳仲夏夜的诗:“
    十三条壁虎守着四周的墙
    美人蕉探进了开着的窗
    远处的月光大雨般下
    枕间颤抖着一万双鲛绡的翅膀”。

    袁水拍其人与诗,总的评价自有专家论定。就这四句诗而言,我以为是好诗。我当时读后就一直没忘记。主要原因是他所描绘的西双版纳的夏夜我很熟悉。我在那里度过17年。确实如此。这不是杏花春雨的江南,不是“燕山月似钩”的塞外。墙上为什么有壁虎(今天的星级宾馆里恐怕见不到了)?热带夏夜昆虫特别多。美人蕉在西双版纳都种在窗前或阶下,几乎是四季开花的。而空气透明度很高的月色,远看,确实如“大雨般”白茫茫一片。这样的夜晚躺在床上,还能听到千万只鸣虫在振翅。短短的几句诗里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观察非常独到和细致。唯一不足的是,诗里没有写到西双版纳(包括瑞丽)夏夜里那醉人的花香。浓郁、多样、不绝如缕。这是别的气候条件下难有的。更非今天空气严重污染的城市所能享受得到。

    不论任何季节的傍晚———尤以仲夏夜,不管是“六七个星天外”,或如雨月色倾盆,走进一个傣寨,伴着虫鸣的便是花香。花香是不断变换的。有时是芒果花香,有时是柚子花香,虽然看不见它们的花朵,如果你熟悉,你会随着香气的变化,判断自己是走进芒果园了,站在柚子树下面了。傣家人喜欢用陶罐栽一丛晚香玉在阳台上,夏夜端个小竹椅子坐在竹阳台上纳凉,这时扑鼻的又是晚香玉的馨香了。一忽儿蟋蟀叫,一忽儿纺织娘叫,一忽儿金钟儿叫……一忽儿几种虫虫一齐叫。花香也如此。夜风一忽儿带来芒果花香,一忽儿带来柚子花香,一忽儿又是晚香玉的幽香。香气也和虫鸣一样,忽儿单独,忽儿混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花朵的香气了。

    有时,虫鸣还和远处河水的哗响,微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交融在一起,就是所谓“天籁”吧?那么,仲夏夜里那些混合在透明的空气中的透明的香气呢?恐怕要叫“天香”才最准确。

    西双版纳的仲夏夜,有些香气是我所熟悉的花朵散发出来的,有些香气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奇特的花朵不是长在土里,而是插在大姑娘、小媳妇的发髻上。在月影斑驳的白沙小路上,一个汲水的傣家姑娘走来了,空气里随即飘过一种从未闻过的特殊香味儿。五六十年代,寨子里要是放露天电影,你会在一群群吃吃笑着的女孩身边嗅到不同的香味,其香型无法归类,绝非“合成”、“提炼”之后的法国香水可比。这些花的香是纯天然的,叫人想到的是山野里那不受污染的阳光、空气和雨露,想到叮咚的泉水和蓊郁森林。

    我曾请姑娘们把她们头上戴的花朵让我看看,当然是些我所没见过的。只记得一种为黄白色总状花序,小朵小朵的花,细长的花蕊一根根从花中探出,一支有几十朵。另一种花蕊如鱼子状,很像棕榈花,但要小得多。这些傣家女孩说,这些花都采自泉边、林下。

    离开西双版纳几十年了,从此也就再也没闻到这些花朵的清芬。不久前,从一本资料上看到一些热带野花的照片,回忆起几十年前见到的傣家姑娘头上插的花朵,有一种有点相似。学名叫“毛姜花”(Hedychinmvillosum)。至于那花蕊如鱼子状的,则翻遍手头有关资料终无所获。

    记得我五十年代初期在昆明上学,天要比现在蓝,云要比现在白,水要比现在清。在小巷深处,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有时也会飘来缅桂、米兰的馨香。现在的昆明,汽车尾气、灰尘弥漫在市区上空,你要是站在远山看市区,灰蒙蒙一片。生活在这种空气里,有时会闻到汽车尾气、各种化学涂料、添加剂和焚烧塑料、橡胶的刺鼻味道。’99昆明世博会的举办,树多了,花多了,绿地多了,整个环境显然比过去净化了。但几十年前西双版纳那如水的月光,凉爽的夜风,醉人的花香———那仲夏夜之梦,始终像一幅画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

    我想信我们的城市终有一天也会变成那个样子的。
                                           张长(春城晚报) 
 




----
    欢迎进入彩云之南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