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漫画卡通>>故事及评论>>GUNDAM>>转载:机动战士Gundam“Z的鼓动-MSZ系列点评”

主题:转载:机动战士Gundam“Z的鼓动-MSZ系列点评”
发信人: fires(吻火)
整理人: fires(2001-08-02 09:40:18), 站内信件
转帖:gundam-zz() 2001-07-30


    UC0083年,格里普斯战争爆发,无数的生命在血与烟火中消失。对所有卷入这一场战争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悲剧。 

  战争造就了悲剧,也推动了人类自相残杀技术的进步。强火力,广泛的适应性,高机动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型化,就是这一时期MS的发展趋势。而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阿纳海姆电子工业(以下简称A.E.)的可变试作型MS,MSZ-006Z(读作ZETA)高达。 

  后世对于Z的评价,多是“火力强劲,适应广泛,机动性和运动性一流”,且“可塑性极强,后续机种不绝”,乃至“直到UC0100年,‘驾驶ZETA’还是王牌机师的代名词”。的确,Z高达作为第一台“不带阿姆罗个人色彩”的高达,其影响之深远,连号称拥有高达史上最强战斗力的υ高达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然而,格里普斯战争时期的MS技术终究是不成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MS,要顾及全面就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 

  经过一年战争及其后几次局部战争的检验,光线兵器的重要地位已经确认,于是格里普斯战争时期的MS武装强化主要就体现在为MS搭载MEGA粒子炮这一点上。且不说那些为强化人间和王牌驾驶员开发的试作机,就连强化扎克(ハィザック)都有接续式的大型MEGA粒子炮可供选用。为了保证战斗力,Z高达自然也不能免俗。经过百式等前期机体的验证,它配备了超高能粒子发射器(Hyper MEGA Luncher)这一大威力光线兵器。固然,该兵器为ZETA的火力增色不少,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太大了。大家一定对Z高达小心翼翼地端着这杆“大枪”的样子印象深刻吧? 

  Z高达毕竟不是一台支援型机体,而带着这么一个玩意打格斗战又未免太不方便,所以卡缪和哈曼单挑时要把它扔掉。但这种新锐兵器的价格又非寻常光线步枪所能比拟,这样算起来成本未免太高了一点。此外,Z高达的总功率不是很高,要凭它自身带动这个兵器,威力就无法保证。此外持久战能力势必也因此下降。这样一来就把Z高达摆到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Z高达另一为人称道的特点是它的变形能力。精巧的框架和变形系统,为Z高达带来了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机动能力。这可以说是MS发动机技术不完善时的弥补手段。之所以说是弥补手段,是因为这样做牺牲了MS在其他方面的性能。Z高达浑身的线条如刀砍斧劈一般全是直的,这是为了保证变形为WAVE RIDER时外型的完整性,也是说Z高达“不带阿姆罗个人色彩”的主要原因。然而,平面的抗冲击能力不及凸起的曲面这是尽人皆知的,也就是说Z高达为了变形牺牲了部分防御力。同样的缺陷还有:脚部过小,无法安装有效的缓冲器和防切割环,着陆时抗冲击力下降;盾变形后作为机头整流罩,所以做得比较狭小,而且要小心保护不使损坏,完全失去了作为防具的作用;为配合变形后机头狭小的空间,座舱不是完整的球形,线性座椅的背后是向内凹入的,这样驾驶员的生存率会下降。诸如此类,可能也就把GUNDANIUMγ的优点抵消得差不多了。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Z高达终归是一台瑕不掩瑜的机体,尤其是设计者在后期改进中重点强化它的运动性和反应能力,如安装BIO SENSOR,加之又遇上了卡缪、捷多这样优秀的驾驶员。可以说,直到在UC0088年哈曼之乱结束时毁坏为止,Z高达一直是战场上最明亮的星。不过,它以后的机体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UC0088年,第一次新吉恩战争(又称哈曼之乱)爆发,为了给在刚刚结束的格里普斯战争中元气大伤的A.U.G.O补充战力,A.E.匆匆推出了MSZ系列的新型试作机MSZ-010ZZ高达(读做DOUBLE ZETA)。 
ZZ是MSZ系列在“强大火力”这一指导思想下极端特化的产物,单就攻击力而言,确实可称作高达中首屈一指的。而所谓DOUBLE,也有倍增ZETA实力的意思。然而,除了强火力而外,倍增的似乎就只有缺点了。 

  被ZZ“DOUBLE”来的缺陷主要在机体结构方面。单看外型,ZZ越发不象一台高达。它的线条大多向内凹入,看起来有粗制滥造和不堪一击的感觉。ZZ在ZETA可变形的基础上,又“DOUBLE”了一个分离合体的机能。这算是ZZ的一大卖点,但是在实战中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战场上就不会有时间让三个部分慢悠悠地合体:而合体之后分离出来的CORE FIGHTER又过于弱小,无论战斗力、续航力都无法保证在战场上生存下去。所以从这一点看来,分离合体机能是一项草菅人命的设计。另外,这项机能使整个机体结构复杂化,难于操作且容易出故障--实际上ZZ的故障率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复杂的结构和大型化的机体,也让本来是用以增加机动能力和适应性的变形机能大打折扣。Z高达的WAVE RIDER好歹还象个飞行器的样子,ZZ的G-FORTRESS简直就是胡乱堆起来的一团金属。水桶般的机身恐怕谈不上有什么运动性,在大气层内能否自己飞起来都成问题。看它的外型似乎是用作小型宇宙战斗艇,但火力又很差,甚至无法与一台MS抗衡。总之,ZZ的分离合体机能除了吓住几个没见过世面的新吉恩乡巴佬而外没起到多大作用。 

  武装是ZZ的唯一优点,同时又是它最大的败笔。Hi-MEGA Cannon、Hyper Beam Zamber、Double Vocan、Double Cannon、20联装导弹,名字一个个都很吓人,但无一例外都是一次性兵器。ZZ的武装证明了一点:MS发动机技术不成熟的背景下,要令一台MS具有压倒性的强大火力是不可能的。设计者对ZZ的要求,就是在五年后也只有α-艾及尔(α-AZEL)这样的超大型MA才勉强能做到。 

  就单个兵器而言,ZZ的Hi-MEGA Cannon实在是败笔中的败笔。A.E.在光线兵器小型化方面一直做得不好,直到UC0150年(V2)都是长管大炮,偏偏ZZ就用了个“小到可以装在脑袋上的),可见其质量一定有问题。短身管乃至无身管的MEGA粒子炮容易散焦,射程、命中率和威力都会因此下降。A.E.又不肯象吉恩军那样老老实实地做成牵制用的扩散光线炮,非要一次射出一大股高能粒子,这样就又添了一个隐患:容易烧坏自身的设备。MS的头部是个精细而脆弱的部分,主摄象机、头部感应器和通信设施都装在这里,尤其需要注意冷却。可笑的是ZZ的头部基本上是全包式的,进气口和散热孔都很小,又加上Hi-MEGA Cannon这么一个大热源,恐怕每次出击后都得实施换头手术吧? 

  综上所述,ZZ高达只能算作开发强力MS的一次极不成功的尝试,而A.E.把这样一台机体投入战场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商人的可恶,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幸好捷多的敌人都是些抱着古怪骑士道念头的家伙,而哈曼本人也在最后一战中放水,才得以使ZZ坚持到战争结束才“光荣牺牲”。当然,就算它最后能全身而退,这个设计方案终究是逃脱不了被废弃的命运的.所以大家以后看见ZZ高达这个名字,理解为“一无是处,垃圾一般的MS就可以了”。 

  相比系列中其他分支的早夭,ZETA的改进和量产化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早在格里普斯战争时期,A.E.和A.U.G.O.就有在ZETA的发展型中为阿姆罗量身定做的计划,不过整个方案最终并未浮出水面。ZZ退出历史舞台五年后,第二次新吉恩战争(夏亚之乱)爆发,阿姆罗终于得以乘坐ZETA的后继机出战。 

  RGZ-91利.卡兹(リ.ガズィ),全称“精锐Z高达”,一望而知是ZETA后继机中的佼佼者。由于在设计思想上完全继承了ZETA高机动性,高运动性,重视近距作战和格斗战能力的风格,其用途和作战方式都与ZETA完全相同,而这种风格在U.C.0090年代更高技术水平上的体现,就是比原型机更强大的MS,“精锐Z高达”。 

  相同的地方自然不用赘述,利.卡兹有些细节的设计还是相当感人的。前文提过ZETA脚部过小不耐冲击的缺陷,在利.卡兹身上已经得到了修正。利.卡兹的脚仍然很小,但脚底有一对可折叠的抓钩,着地时,在脚底将要触地的瞬间弹出抓钩,然后开始逆喷射。由于有抓钩抓住地面,就不用担心逆喷射力量过大而使机体再次浮起。如此不仅着地时的冲击完全被抵消,对逆喷射的复杂控制也省掉了。这个设计不知在以前的MS上有没有出现,但至少在可查的记录中利.卡兹是第一个。 

  可话又说回来,U.C.0093年的MS设计理念,已经向着“单纯的泛用武器搭载平台”转化,在简化机体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之搭载丰富的武装。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同期机体的战斗力和量产性都有了极大提高。相比之下,完全继承Z高达设计理念的利.卡兹就显得有些落伍。 

  利.卡兹最大的特点就是B.W.S,背包武器系统(Backpack Weapon System)。这也算是简化机体结构的一个尝试,用巨大化的背包代替变形机构,以强化机动能力。U.C.0093年的MS尚不具备单机长距离奔袭的能力,都需搭乘辅助载具(沙扎比除外),而B.W.S.本质上也就是一个加装了MEGA粒子炮的辅助载具而已。和正式的SFS相比,它的着装方式又极大的限制了机体的能力:战斗机形态的东西,运动性绝对是比不上MS的。另一方面,B.W.S.用后即弃,无法自由切换战斗方式的特点,又迫使驾驶员不得不在两种形态中做出无法更改的选择,这比起ZETA方便的变形,无疑是差远了。回想起捷多初战马修玛(マシュマ-)的“必杀变形逃脱”,如果他当时驾驶的是利.卡兹的话,那U.C.0088年以后的历史就要改写了。需要说明的是,实战中这种无法回头的选择,已经让凯拉.苏中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仅仅是想用B.W.S.再发动一次强力的炮击而已--前后不过数秒时间。 

  对利.卡兹的官方评价,也曾遗憾地提到:“由于操作过于复杂,只适用于少数精英”。这句话无疑是否定了利.卡兹的量产性。不过王牌驾驶员好象总得有适合自己身份的专用机,所以就有好事者鼓捣出了所谓阿姆罗专用机的リ.ガズィカス(custom,改良型)。见过这台机体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其中流露出的凌厉强悍之气,甚至超过了ν高达(不过还不及沙扎比)。MS形态时,Hyper Beam Zamber在Power Limit机能(限制光剑的能量,在攻击或防御的瞬间才释放出来)的辅助下得以实用化,摆脱了“一次性兵器”的阴影,又保持了强大的威力。光线突击步枪,不同于MS-14JG和AGX-04的光束机枪,具备大威力光束的连射能力。这两样主武装赋予了リ.ガズィカスタム强大的对MS作战能力。MA形态仍然保留了大型MEGA粒子炮,但MS的格斗战能力和MA的炮击战能力完全分开了,且两者之间可自由变形,驾驶员在战斗中无须顾及各方面的不便。由此,这一机型基本达到了Z系列设计的初衷---全面性。但是由于阿姆罗最终换乘ν高达,リ.ガズィカスタム终于还是失去了在战场上露面的机会。由于没有实战记录,无法对其性能做出有效评估,但在《SD GUNDAM G GENERATION ZERO》中,リ.ガズィカスタム的实用性超过了ν高达(不用浮游炮)。 

  最后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Z高达诞生近四十年之后,终于有一台机体能够将其设计理念完整地体现出来,这就是高达F-91。同样冠以“高达”名字的F-91,虽然从形象到机能都与ZETA毫无关系,但其高机动性、强火力、适应广泛的特点无一不是ZETA的设计者们所希望的。并且,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成熟,F-91走出了大型化的怪圈,高度降到了16米,重仅十余吨,这无疑又大大强化了机体的运动性。武器方面,强力的光线兵器也与MSZ系列一脉相承。不同的是,F-91的V.S.B.R.(可变速光线步枪,ヴィスバ—)固定在机体上,并且由发动机直接供能,稳定性和火力都得到了保障。有人认为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散热,但实际上F-91的散热性能非常好,其主散热口已经扩大到了整个腰腹部,驾驶舱也改为向上开口。就外观来说,F-91的散热性能比任何一款高达型的机体都好得多。抛开“分身”这种有害的噱头,F-91实在可以看作最完美的MS。 

  ZETA的后继机有数十款,其中包括百式、Z-PLUS这样优秀的主战机体,FAZZ这样强力的支援机体,还有Ex-S高达这样莫名其妙的怪物,所有这些机体都是针对泛用量产型MS的试作机,但是在量产中都没有获得成功。这或许是因为它们的技术过于超越时代以致无法批量生产吧。可是,无法量产就意味着不会被大量投入战场,也就是说不会夺取大量的生命。战争本身终究是邪恶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无法量产才是MSZ系列最大的优点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