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浪漫经典小说>>==*网友文集*==>>偏安一隅_______________sweetarain>>另类花火>>爱情怕什么?

主题:爱情怕什么?
发信人: sweetarain(ann..)
整理人: sweetarain(2001-07-30 09:44:41), 站内信件
    很多时候对流行事物的感知是迟钝的,常在过了很久之后,因为一件相关的什么事或者某人一句相关的什么话——回头。这时的找寻通常会比较艰难,当然也固守着执着。 
  听朋友谈起《玻璃之城》,说是张婉婷导演的电影,说是比较精致的文艺片,说到它的音乐。于是,跑了很多音像店,店里的人都用同样的眼光看我,回答我同样的话“那是蛮久以前的片子了,现在不太有了……”我则很惭愧地点头,说“哦,哦,这样啊!”那天和杰谈起电影,说在找《玻璃之城》。他坏坏地笑,说“怎么不问我呢?”终于,如愿拿到了这张碟。 
  很迷幻的开场。光影中男女主人公的镜头异常唯美——抑不住的甜蜜在脸上洋溢,韵文说“快点啊,要来不及了”,港生宽容地微笑。新年Party 中欢腾的人群互道祝福,却眼见他们的笑容变成僵硬的定格,之后,轰然声中一切如烟花般散落。爱情的句点画在新年钟声响起的那刻。这时,波纹般的镜头隐隐显现,那是逝去不再的涟漪。 
  爱情惧怕死亡吗? 
  看很多文章,写者喜欢用死亡的方式结局人物的命运,并借此来终结那些“无处可逃”的爱情。《失乐园》中的男女主角在彼此深切的爱恋中共赴永恒。渡边淳一近乎偏执地写爱情,写终究逃不脱死亡的爱情。用死亡化解所有的争议,而死亡也变成作者无法说服现实时对爱情唯一的维护。 
  港生去法国念书,韵文留在香港。韵文兼很多份工,用积攒的钱打长途电话,换取彼此“你好吗?”“我很好。”的雷同的问候。分离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即使很多个电话和很多句问候仍旧难以抵挡孤单。而别离的痛楚就在于如丝般缠绕在记忆中的思念对于自以为坚如磐石信念的吞噬,那种吞噬是不分昼夜和心情的,无论自己正在做着什么,一个场景一个画面甚至一句话都会附身般时刻在脑海中周旋。信念天生就是用来消磨或者说是用来抵挡消磨的。那么,爱情的信念能够抵挡现实的消磨吗?或者说能够抵挡相隔两地的消磨吗? 
  那是个《玻璃之城》中比较经典的镜头:雪花漫天飞舞,路边电话亭传出的是持久而寂寞的电话铃声。那个电话亭曾经是港生和韵文互通信息的地方,而现在只有牵挂而寒冷的气息充盈着画面。港生身边有了那个留晚餐给他的女孩,后来成了他的太太;韵文身边有个一直帮她代课的男孩,终于成为她的先生。两人的爱情是被距离淡化掉的,因为无法时刻感受彼此的关怀,电话和信笺只是寄托,而寄托原本就是唯美和理想化的方式,那样一种方式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没有贴心和切肤的交流。人是脆弱和贪婪的动物,长久的思念象一把双刃的刀,划割着自己的信心和彼此的牵绊。无论怎样深刻的情感都同样经不起这样的磨砺。有多少人能在遥遥无期的分离中刻守承诺和期待?又有多少人能在无限的承诺和期待中抵挡身边的暖流? 
  爱情是害怕距离的。 
  港生和韵文终于有了各自的家庭,一个在法国,一个在香港。电影中没有介绍他们是否幸福,但能够肯定的是他们的家庭至少是得体的:他们有了各自的伴侣和名字都叫康桥的儿女。如果港生没回到香港;如果他们没在补习的课堂上相遇;如果他们早已彼此遗忘;如果他们都甘于各自的命运……不过,这些都只是“如果”. 而“如果”永远是个被现实嘲笑的角色,它的无力在于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自以为是的幻觉。 
  港生和韵文被一曲《Try to remember 》唤回了心底沉睡已久的情愫。那是年轻时候的爱情,经过岁月默然清洗后沉淀下的心绪。太多的无奈和哀婉融合在彼此重逢的欲说还休之中。不是没有考虑过现实的生活和境况,韵文说她有负罪感,两人在不可能不直面的现实中与自己的良知周旋。闪躲,挣扎,徘徊,争吵,逃避。港生追随韵文到伦敦,在桥上擦肩,然后,相逢。就象黑暗中被放逐的船,随波无望地漂浮,而漂浮之后的重逢才倍觉感恸。我不愿说那是命运的安排,我想那应该是彼此都太认真,如此无力自拔地相爱,只因为无法忘怀曾经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 
  港生找到韵文后终于决定忘弃和颠覆所有道德与是非——只要能够在一起。那种快乐是阴郁的,隐藏着随时致命和最终破灭的劫难。惶恐中的爱情携系生离死别的气息,海边小屋中的每一天都象生命最后一天那般的缠绵和绝望。而那场真正的劫难反倒显得过于戏剧化了——在前往欢庆的途中遭遇车祸。好像要匆忙结束这场相爱来开端一个隐藏已久的故事。也许对这部电影中任何一个人物来说,这都是最好的结局或收尾,因为死亡的出现决定了无法再有过多的追究和责问。接下来的只是展开种种细节的缅怀和叹喟。 
  爱情害怕认真。 
  不被允许地认真相爱会摧毁,无望而执着地摧毁。陨落是灿然之后的永恒。 
  港生和韵文最终是在一起了。我们称那叫做“如愿以偿”. 是的,如愿以偿。 
  把《玻璃之城》还给杰的时候,他说“好看吗?”,我问他“是不是只有停止才是永远?”他笑,然后说“不是。” 
  今年10月,偶然在路边看见《玻璃之城》。
    我,买下了它。 




----
听到自己的手指
     在键盘上敲击的声音
          孤独的声音
                就好象血液
                    在脉管里翻涌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