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54jajabin(石头)
整理人: guangquan(2001-07-24 02:21:12), 站内信件
|
1、历史上的徕卡0的重现
徕卡0系列最初仅仅于1923-1924年少量生产,它可被视作现代35毫米照相机的基础,以及第一款商业化销售的照相机徕卡Ⅰ的先驱。
1913年以降,恩斯特莱茨光学设备公司(Ernst Leitz Optical Works)的设计师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正忙于开发35毫米电影摄像机。当时不同电影胶片材料的不同速度使得用摄像机测试曝光成为可能。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浪费长长的电影胶片,奥斯卡·巴纳克设计了一种小型金属照相机,可以插入相对短些的35毫米电影胶片。
这样,测试就以单曝光方式进行。出于之一目的,照相机使用了焦平面快门,它同卷片设备在机械设计上协同一致,消除了二度曝光的危险。奥斯卡·巴纳克也想用这一照相机测试镜头,并且,他也曾尝试用比当时通用的13×18厘米盘片更小的电影胶片拍摄,后来,他开始用18×24毫米的电影胶片拍摄。但是,他对图像质量不满意,并决定将胶片大小扩大1倍,增至24×36毫米。
巴纳克1913年在韦茨拉尔(Wetzlar)拍摄的第一批照片质量出奇的好。因此,他不仅仅利用此照相机测试电影胶片和镜头,还用来拍照。他和当时该公司总裁恩斯特·莱茨二世(Ernst Leitz II) 常用来拍照的小型照相机,现在被称作“Ur-Leica”,也在徕卡博物馆展出。当时另一架照相机,可能具有同样的特征并作过改进,但是现在佚失了。奥斯卡·巴纳克将这两架相机称作1号原型和2号原型。
或许莱茨公司曾考虑连续生产这种照相机,因为该公司曾于1914年5月提出关于该相机某个关键性机械部件的专利申请,但是,申请被否决了,所以莱茨公司不得不考虑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当然,设计师兼业余摄影爱好者奥斯卡·巴纳克也意识到了其设计的不完美之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或许阻止了该相机的及时改进。1918-1920年间,出现了该相机的一种经优化的版本,奥斯卡·巴纳克称之为原型3号。此相机也可在徕卡博物馆中看到,但是已经没有镜头。
除了同Ur-Leica(原型1号)相比作了许多改进之外,原型3号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设计。Ur-Leica使用焦平面快门,并且快门开缝宽度固定,但是,原型3号中的快门开缝宽度可以调节,这样,该相机可以选择6中不同的曝光时间,从1/20秒到1/500秒。Ur-Leica只能通过改变快门弹簧的松紧设定两种曝光速度:1/40秒和1/20秒。
20年代初,部分由于当时普遍较为衰退的经济环境,以及恩斯特·莱茨二世担心其雇员的工作安全,以工业化规模制造巴纳克所设计的相机的想法显露出来。当时有着对能成功进入市场的新产品的迫切需求。为测试市场,1923-1924年间,一种称作徕卡0系列的先驱式产品型号被设计出来。没有绝对可靠的文档表明这种相机当时到底生产了多少台,通常说是31台。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可能仅仅生产了25台,系列号从101到125。徕卡0系列在很多方面同后来的徕卡I产品系列相似,但是,0系列的取景器更加简单,它仅配有铰链式框架光学取景器,但是,一些著名的0系列照相机后来经改装,配备了直接观察式光学取景器(类似徕卡I)。
0系列相机的问世鼓舞了管理人员、代理商和消费者的信心,增加了他们对于此类相机未来发展潜力的乐观估计。专家们对这款全新类型的相机也都持支持态度。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这一项目持反对态度。据文献记载,恩斯特·莱茨二世曾以这样的话结束了一次漫长而有争议的讨论,该讨论主题是:照相机是否应该系列化生产。他说:“够了!我已经决定了:巴纳克设计的照相机应该生产!”很明显,可能时间已近12:30,而Ernst通常在时针敲响12点的时候去进午餐。
徕卡Ⅰ1925年进入市场。复制徕卡0系列是为了庆祝该相机诞生75周年。完全具备照相功能的此款相机是为那些喜好古典产品的用户准备的,特别是那些喜欢试验的摄影者。它最大限度削减了技术因素,所有一切完全由手工操作完成,某些操作非常专业和特别,是对现在摄影者的一次新的挑战。为使用此相机,摄影者需要仔细考虑所有摄影参数和细节,考虑每一个操作步骤。徕卡计算机公司产品部经理斯特凡·丹尼尔(Stefan Daniel)说:“与现代流行的完全自动化的照相机不同,此款相机照相程序速度减缓,可以进行特别原始纯粹的摄影,充分展现摄影者个性偏好。厂家什么都没做,摄影者必须亲自考虑并执行每一个步骤。这是摄影的最纯粹的形式——不受制造者的任何影响。拍摄结果就象是创造者的一次签名,一种个人化的展现,没有任何预设的摄影理论和自动功能的痕迹。”
2、新款徕卡0
新版所有相机都依据更新过的原始结构图,以及徕卡博物馆中收藏的徕卡0系列样品的尺寸,或多或少经手工制作而成。制造方法一反照相机工业的批量复制方式。快门速度选择和手动过卷 快门速度通过选择快门帘幕的开缝宽度来控制。
快门速度按钮上的数字仅仅表示以毫米为单位的开缝宽度,就如历史上的照相机一样。开缝宽度为1毫米等同于曝光时间1/1000秒。此相机的快门帘幕开缝宽度最小为2毫米,意即其快门速度最快为1/500秒。而5、10、20、50毫米刻度分别代表曝光时间为1/200、1/100、1/50、1/20秒。
同徕卡后来相机不同,此相机为焦平面快门,在过卷的时候并不重叠,有一个皮质镜头盖盖在镜头上,以防止光线照到底片上。丹尼尔这样描述使用这款相机的最初体验。“快门释放的瞬间是整个拍摄操作的高潮,摄影者被迫去捕捉最恰当的时刻,因为他知道,他不可能按照他所想的最短时间间隔进行下一次拍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拍摄产生的好作品可能不多,但是,一旦产生,必是精品。”
底片在一个特殊工具的帮助下装入现在常用的35毫米胶卷盒。一个镍质圆盘用来现实过片情况,盘上刻有黑色数字,数字之间间隔为5。曝光盘允许摄影者设置各种功能。M表示“瞬间曝光”,允许使用各种预先设定的固定曝光时间。Z等同于现代常用的“B门”,它在快门被按下之后保持敞开,允许任意时间的曝光。R表示,在回卷按钮被按下时,允许胶卷回卷。
3、选择照片区域的铰链式取景设备
为确定照片区域,配备了一个铰链式取景器镜头,上面刻有十字,并可摆动。当取景器内的小圆圈与十字同摄影者的眼睛在一条光学轴线上时,取景器中所显示的图像就是将要显示在照片上的图像。摄影者因此倾向于保持手臂半突出握住相机,使相机能从眼前移开。同单眼照相机(SLR)相比,这款相机让摄影者感觉自己处于整个拍摄活动的中心,其感觉甚至胜过取景式照相机。在照相机背后没有“隐藏”任何东西,这对被拍摄的人来说,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徕卡0系列相机经常创造出非同寻常的肖像和特别的视角。
4、经典镜头设计
不可互换的莱茨 Anastigmat f /3.5 /50 毫米镜头是以莱茨(Leitz)公司首席设计师马克斯·贝拉茨(Max Berack)教授1920年设计的经典镜头为基础的。但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他所设计的4片3组镜头得到了优化。对历史产品的另一改进是:现代多层镀膜技术降低了反射。黑色镜头筒可以完全缩入相机机身,方便携带。在照相的时候,由一个镜头座锁固定。光圈设置控制和焦距设置控制位于镜头前部,其刻度继承了老相机的风格:光圈刻度为3.5;4.5;6.3和12,距离刻度为∞;10;5;2;1.5;1.25和1米。
新款莱茨 Anastgmat f /3.5 /50 毫米镜头的光学性能在各方面都优于后来的Elmar f /3.5 /50毫米镜头。尽管刻意追求“最低限度”的照相机这一概念给这款相机施加了很多限制,但是,高质量的镜头和所有相机部件的机械精密性配合,为此相机提供了创造技术上出类拔萃的作品的可能性。
对细节的珍视和喜爱还表现在:铜质相机顶盖、底盘、控制盘、镜头座皆喷涂黑漆。相机还配有经典皮质相机套,也是根据历史草图制造的。
附:徕卡0系列相机技术指标:
类型: 35毫米取景式照相机,机械控制焦平面快门,不可互换镜头
胶卷格式: 24×36毫米
尺寸: 高65毫米(包括取景器),宽133毫米,前后距离39毫米(镜头收缩时)
重量: 465克
机身: 铝质结构,人造革相机套,铜质内里
镜头: 莱茨Anastigmat f /3.5 /50毫米不可互换镜头,4片3组
快门: 水平平面,机械控制焦平面快门
曝光时间: B,1/20,1/50,1/100,1/200,1/500秒
三角架: A 1/4 英寸DIN 4503
---- 单身是领悟,恋爱是失误,分手是觉悟,结婚是错误,离婚是醒悟,再婚是执迷不悟,没有情人是废物,情人多了是动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