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滇中山色入梦来——景点游记 ◆>>昆明>>转载 被分享的家园:昆明上河会馆(聚会地点)

主题:转载 被分享的家园:昆明上河会馆(聚会地点)
发信人: bbbbwa(挖)
整理人: moonjj(2001-07-20 18:03:36), 站内信件
作者:叶永青


    我的故乡昆明曾是一座四季如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名胜交相辉映的城市。那时,明净舒朗的小街背巷,常春常绿的银烨和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水泽连绵的河沟水果与曲供的小桥相连穿城过技,汇入滇池的湖光山色中;而许许多多的亭台庙宇、会馆、门楼星罗棋布地散处于世,经历了数十年沧桑巨变。今天,这个城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迁,昔日的身影导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而矗立于眼前的却是崭新的、陌生的城市,本世纪中国最大规模的国际性盛会--一"世界国艺博览会"在此举办。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过去未来并存的舞台上,上河会馆实际上扮演着转换历史传统,创造今日生活的角色。昨天虽己消逝,但今天的我们仍带着过去的记忆和积淀,它深存于我们的感觉和内心对于"家园"和"居住地"的欲求中。




    半个世纪前,昆明商业银行的梁北鹏兄弟在位于盘龙江畔、被称为蒙瓜塘(今天的后新街7号)的沼泽上择地为址,从当时十里洋场上海请来留学的建筑师吴廷芳设计并由上海营造商金祥云建造了这座具有殖民风格的西式院楼。新中国成立后,梁氏兄弟将接转卖给政府,远去美国目金山。这个小小院落几经风雨,昔日繁华落尽,庭台楼宇破败,荒草凄迷,当我们仍然发现这座荒疏的院子时已经几乎是一片空穴和废墟了,但我仍然被这个闹市中心深藏的绿色荒园中弥漫的云南特有的懒散的享乐主义气氛和魁力所打动。同样深有此感的是后来改造工设计师、上河会馆的投资人陈家刚先生对传统文脉的认知和尊重,以现代企业和商业运作为基础,从纯粹个人的兴趣出发来策划和设计这一浓缩传统和当代精华的上河会馆。修旧如旧和古为今用是设计建造的基本思路,修建这样一个家庭式的公共休闲场地实际也是创造一个与不同的人们分享的家园。外面的世界是飞跃式的,难以预料的经济和政治的变化,它使我们处于战争、经济的起伏波动、大面积拆迁、意外机遇等紧张的状态,而我们只是选择回地为牢的方式,在方寸之间,以营造家园来折射历史和空想的事物。在当代社会的条件下,上河会论实际上也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小小的系统工程。酒吧、餐厅、咖啡屋、茶馆、韦屋和会晤以及约会的良好环境,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以及演出和展映平台更是探索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察方法的实验场,是相互理解的场所,是个人和社会幻想的温床,也是获得安详和轻松的僻静地。 在陈家刚特有的建筑语汇中,匠心独具的阳光廊道诉诸出与岁月、时代沟通的欲求,整个会馆米黄色的基调也提示出地方人文中温善亲和的历史脉络,以通向新旧建筑的通道连接的整个庭院内,工人们栽种了数十株株树、米兰和各类花草,如今可以在这个因大规模砍伐树木而显得苍白干枯的城市霎自豪地观察这满园的苍翠和暗红、金黑的锦鲤在水池里悠闲地游动。这座有数十间厅堂和房间的老楼在我们改造之前曾被当作军用场地,冷漠而神秘。文革动荡时,这至成为看守关押所。时至今日,人们可以随便要上一杯咖啡或一壶香茶花明净的书屋呆上一个下午,也可以整个晚上泡在以完整的昆明原装老店铺风格装饰的吧台上,边喝边欣赏美妙的现代音乐,让晨霜草露、明月清风伴随你的好心情。来自世界各地不问肤色的客人聚集于此,壁炉间火焰熊熊,餐桌上烛光摇曳,盘流光四溢,人间温情和享受尽在其中。
    其实在故乡建会馆的经历就象是重新找到我们丢失许久的或早已遗失的梦想那样,感到震撼和喜悦。其实我们是一直走在一条口家的路上,路走得越远,心灵越宽广。如果说真正的家在自己心中,那发自内心的爱是指引我们的灯,世界上没有比一贯的、无言的、无激情的爱更高贵更令人幸福了。




----
梦里不知身是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