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zradish() 
整理人: chenjr(2000-01-19 23:42:08), 站内信件
 | 
 
 
                           梦想流浪
                               作者:燕子
     "让我们的思想去流浪,放逐到那梦里的地方。”
     我不会忘记,是一个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男孩令我在留言本的留言
 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三年前,在大学的文学社里,我是社长,他是编
 辑。他的文采相当出众,常在校内比赛中夺魁。记忆中的他,单薄的身躯,
 简陋的衣衫,但生性桀傲不羁,似乎总是那么镇定。那时的我热情开朗,
 爱和这种内秀之才打交道,意图用言语、用人格魅力,组织好这个社团,
 办好我们的社刊。也许因为共同爱好,也许因为工作关系,本是不同系别
 的我们交往多了起来。约稿、组稿、改稿、文学沙龙讨论……他说我是第
 一个和他说这么多话的女孩子。当然我并没放在心上,认为自己总能和内
 向的人谈得来,如此而已。只是在社团办公室中忙于处理社内外事务时,
 有时会奇怪地瞥见他的身影在门外闪现,问为何故,笑而转身。
     有那么一天,他通过别的社员约我在校办门外那棵大树下见面。那天
 晚上的月亮很美,平时喧闹的操场很静。一种莫名的情绪在空气中流动。
 他开始为我描述起贵州大山中贫困而艰难的生存状态,作为家中的男子汉,
 他的肩上有多少重任与期望。他的家庭无法给予他任何帮助,每月所有补
 助、贷学金加起来,只有两百元,还要交学费与书籍费。而我们,每月花
 家里三、四百元却一点也没有想法。他动情地邀请我能到贵州大山里去看
 看,应该说那种贫苦若非亲眼所见,是无法通过言语理解得了的。同是贫
 穷的大山里走出来的善感的灵魂,他那种年青的敏感,与《平凡的世界》
 中的男主人公孙少平又是多么的相似。他是那样信任我,期盼我能够理解
 他的感受。我是城市里蜜水中浸淫长大的娇娃娃,不知道什么是艰难的生
 活,根本无法给予他一点什么,只能搜肠刮肚送他几句苍白无力的所谓鼓
 励,我知道也并非他所想要的。或许,他高估了我。
     尔后,他又请人送来诗句。因为那时的我长发飘肩,记得他在一首诗
 中写道“乌黑的长发像瀑布一样”。幼稚的我将诗交编辑部作一般来稿处
 理。对于他曾经的邀请,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虽欣赏他的才华,却无法给
 予他任何的承诺。这以后,我们疏远了,我又投身于精彩的校园生活,为
 自己的理想,孜孜以搏。
     最后一次长谈是在图书馆里。他明了一切后,抽身走前,在纸上题了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几句。那几句话,我们都很熟悉: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
 
 
 
  --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欢迎光临我的主页---一个传播爱心的漂流瓶
 一个充满阳光气息的漂流瓶
 http://plp.yeah.net/
 您的朋友:萝卜头 上  ^_^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104.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