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家山万里梦依稀——历史文化 ◆>>云南文化——表里文章皆锦绣

主题:云南文化——表里文章皆锦绣
发信人: moonjj(月牙)
整理人: moonjj(2001-07-17 20:21:48), 站内信件
关注云南百年文化:表里文章皆锦绣 

    幼时读《红楼梦》,常看到脂砚斋评论说,背里文章,又隐藏着另一部《红楼梦》。始知道,文章有“表”“里”之说。
 
    原来世事人情,文采才思,总是表述不尽的。而庸人俗文,则“一面”犹难以敷衍。唯妙手著文章,就好象在一层锦绣的背后,又有一层,层层不尽,美不胜收。
 
    我想说:若把云南比文章,表里文章皆锦绣。一个地方的文化史和文化景观,也像一个人和一篇文章一样,有表象与背里之分,有面貌和性格之兼,有气质与行为之美,有衣履与肌体之谐,有眉目与思想行为的相关传承,互为表里,刚柔相济。这才是相看两不厌,使人长相守,长相思,长相敬恋的永恒之美,永不消逝的魅力。
 
    把山川隽秀,植被葱郁,花香四季,物产丰腴的云南大地,喻为美人的肌肤和胴体,她绝对是天生丽质。而那源于自然的民族风情与生态相依的文化,则是她的秋波盈盈,风情万种。
 
    近年来旅游热在全球兴起,人们跨过各类地界,纷至沓来,寻异而来。现代学认为:人类从“追求上帝”到“追求异己”,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和进步。今天的云南则成了这个求异过程的“上帝”。人们是在通过发现云南去发现自己。 

    云南民族文化的原发性、生态性,使异化的现代人溯根饮源,重归自然。云南文化对世界与人类发生了不可替代的参照作用。这是使得无数的画家、考古者、人类学者、民俗学者、遗传学家等等“不到云南非好汉”的原因所在。 

    挟着十里春光,云南从西部率先冲出了大山,打开了久闭的襟怀。世博会,一个里程碑。一个大千气象的举止,造成了花山绿海,春潮澎湃,万方来客的盛时,令世界皆赞叹我云南,不愧为春之领袖。
 
    至此,云南的文化地位似乎已经被发现和确定,人们冲锋似地涌进了杜鹃花的王国,为它陶醉。似乎浮士德在此也会喊出:“美啊!停住。”而甘愿忘记与魔鬼靡菲斯特的约言。
 
    可是我说,还有。
 
    你们看到了一个秀色可餐的美人,她的歌舞,举手投足间都带给你生的愉快。可是你可曾与她交谈?可曾知道她的内心和灵魂?你更不知道:她既是一个天真的小姑娘,一个青春丰盛的女性,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能创造人类,她更奠造过拯救民族的功绩。她是一位女神。
 
    人们在遨游后总要回到社会,社会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另一个自然,它也有着自己的美的景观,即人文景观。自然之美之后必然是社会之美与力。天生丽质必须与内在美合一,以达到屈原所说的“内美”。
 
    而现在一般人所知的那种“云南文化”的内涵,有点类似“来玩原始部落”。即使是旅游文化,也不可仅停留于表层的猎奇。如果总是如此,年年如此,就缺少一种高度一种导向。须知道,好奇与求知只有在一个统一的过程里,才可能持久。何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注意旅游中的教育含量和历史体验。至今为止,内内外外对云南的注目点都在百年文化之外,远古文化的灿烂光芒似乎压盖了云南在最近一个世纪的杰出表现。云南文化的最大魅力,应该是在于它的生命力延续性。其力度,尤其在于它在近代史上的位置与贡献。 
     
    正是在上一百年中,云南文化显示出一种成熟,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大个性,即一种刚柔相济,方能源远流长的东方性格。在上一百年,也是我中华民族饮耻含恨,愤而图强的艰辛百年。而云南在沧海横流中,显示出大义凛然,不屈不挠,智勇双全的伟大个性。
 
    鞠我三迤土,可塑中华魂。
 
    她与中原不仅相通相传,而且息息相关,生死相依,常常演出越俎代庖的大义不让的历史壮剧。护国狂飚,起于云南,剪去了那根让中国男儿耻于世界的辫子,乡绅捐产,闺中献金,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为推进中国历史进程,云南曾率先献出财力物力和云南的男儿子弟。
 
    护国路,护国门的先祖牌坊,是否应该凌驾于那些水泥钢筋、商厦酒楼的风采之上? 

    护国的传统,在于共和的先识,与讲武学堂创办于云南的历史有关。 

    她训练亚洲雄师。在翠湖之畔的讲武学堂里,培育出一批具有进步意识和革命思想的武人名将。在上一个世纪中,为中国与亚洲的民族独立、革命立国挥戈浴血。
 
    中国的蔡锷、朱德、龙云等,朝鲜的崔庸健,越南的武元甲皆出身于此。它永载于中国军事史上,它是中国军事走向现代化的始祖。它的功绩远高于后来的黄埔军校。可是为何现在的声望却远不及后者?那幢黄色的巍峨学堂旧址,至今少有人问津。这种沉没,委实要由我们这些当代的云南人来负责。 

    母亲的功绩不可埋没。她孕育华夏人才,震撼九州风雨。与讲武学堂并列的即是西南联大,一文一武,辉耀中华。 

    在大片国土沦陷之危亡时刻里,她维护民族命脉,养育西南联大八年之久。这是藏龙卧虎,滋润中兴人杰的温馨怀抱。至今,仍为联大人念念不忘的近日楼、北门书屋已倒塌在隆隆的推土机下,文化巷岌岌可危,为何不能一留风采,供人景仰追述? 

    闻一多先生的塑像矗立在中国南北最著名的大学里,而闻先生遇难的西仓坡下,那块被他的勇士之热血浸染的土地上,为何不见一个纪念的花坛,一个热烈的标记?令多少南来北往的学子学人踽踽难寻。偌大花城,难道没有一朵花属于他,我们民族的又一个屈原?他曾讴歌过这块土地。 

    当人们游玩玉龙雪山下的丽江,慨叹它的遥远和隔离尘寰。这时候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丽江男儿曾在台儿庄血战?当侵略者的枪声在北方响起时,他们并没有沉浸在这南方的云杉坪上“情死”王国中。他们为祖国而战,并非是因为流离失所,而是他们舍弃了听不见枪声的家园。想想这些,你难道不觉得,那雪山清泉可入经典吗? 

    当年人们称云南为“大后方”,可是云南却没有“偏安”,而是以民族兴亡为己任,自觉自愿地付出比内地诸大省更大的奉献。滇军开出近四十万赴北方及内地的战场,全数以云南父老的银钱武装。富滇是为了强国与保国。 

    传说有一个土司为了抗战,把家当都变换了银元,用铁丝穿起挂在脖子上。手下每击毙一名日军,立即退下银元奖赏。这种“视国事如家事”的风格,其实就是云南人在近代史上的性格。 

    在全国诸省中,首义驱逐强虏出中华的,是我云南。独出将军国外受降的,是我云南。 

    更远一些说,袁世凯窃国,当近在江南的人民还在为《头发的风波》困惑,而远在边陲的云南士民,却跟随蔡将军举起义旗。仿佛比“天子脚下”,“首范之区”的人们更切近国家的命运。所以,再近一些年代,《国歌》的作者出在云南,也一点不为偶然。 

    那么,关于聂耳的纪念,他的故居与母校,他的事迹与追求,国魂国手的命运,也嫌太寥寥。致使去年的一部电影中,把聂耳做成了不更事的小青年。其实,聂耳在那个时代里已造就了席卷中国的音乐旋风,远不是现在的什么歌星歌王可比。那时候中国每个阶层的人都唱他的歌,从卖报童到卖唱女,从码头工到筑路工,从学生到花匠。他是真正的巨星,和他相比,现在的歌星仅只是萤火虫。 

    为什么一个边远地区的青年却有此怀国之抱负?为什么一个边远地区会有这么多担负天下兴亡的志士和惊天动地的历史壮剧?为什么云南总是以一种中心意识,一种天下国家的主人翁姿态来面对历史呢?我亲爱的老乡亲,你难道不感到,我们是一些有着自豪和神秘身世的子民吗?凭这点,云南根本不是什么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而是在诸多边陲省份中的一个优秀的“另类”。 

    我的云南,你有过多少壮丽时光。当年,有无数南洋壮士驾车奔驰在史迪威公路上,为国捐躯。有多少好男儿在师生相送下投笔从军。在最黑暗的中国,你筑成了最伟大的民主堡垒。在最恐怖的年头,你曾举城哀悼四烈士,大出殡“反内战要民主”震动全国。 

    我亲眼看见,你还养育全国知青数十万,令他们永远把你的话音你的辣味你的豪爽当作乡音乡味和乡情。 

    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最近对我说:云南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地底下蕴藏一股巨大的活力。 

    现在的情势是,物华天宝,大略已为人知,而地灵人杰一面,则自己太谦逊,无怪别人更忽略。这番迟发的议论,对于正在开发的云南文化,是一种赞美,更想唤起一种注意,引起一种新的开发。 

    “注意力经济”是当前的一种势头。云南有很多东西可以形成强烈的注意力。云南还有名人如群星璀璨,可以列成谱系。艾思奇、熊庆来、楚图南等举世公认。云南百年文化,无愧于人类与中华的世纪回顾。 

    躺在滇池畔的睡美人山,正是大地上凸起的一个缩影,凝结了云南大地的神秀。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我的可爱的三迤土地,你从东西南三个方向环围着昆明城,宛如一串巨大的明珠瑰宝,环围而成珠冠。一顶向北的珠冠。 

    我是你冠上的一粒小珠,因幼小向北滚动,随云去见识西北大漠,又随风到东南嬉戏海边。生命要在展开之后,才会真正回眸到它的源头。无论我曾怎样地仰天大笑出门去,一朝回归了你襟怀,才明白:我的一切皆是你所赐。你所赐予的生命是多么丰满。你是我非凡的母亲,我是你平凡的女儿。
 
    我是你披发趿鞋的孩子,从来不善梳整和检点过自己的容颜。粗服乱头的顽皮,也许常给你带来烦恼。但请相信这句智慧的中国古话:“逆子不败家”。 

    我曾因为是你的孩子,出外在京世俗看作是“蛮子”;我曾因为说你教我的语言,被人投以歧视之目光;我也曾因为唱你的曲调,而登上大雅之堂;更因为描摹和怀念你的乡寨,走上文学与艺术的辉煌。甚至,我的命运也像你一样———总是低不下高傲的头,总是牵不住命运的手。
 
    在你的地底下储存着旺盛的活力。肤浅与偏见的困扰,困扰不了那些在盛夏里生长仙菌的大山;即使边临毒药与歪曲,也玷污不了雪山峡谷的冰河。三迤,我的土地,你知道多少伟烈丰功,青史风流?你埋藏着多少宝藏和秘密? 

    你而今终于走进了一个发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到处是个性惊醒、竞发的气象,到处是个性力量胜利的良机。中华大地,从来没有过如此丰饶的大生命和小人生。新的力量和美从这里涌起,令世界惊愕。 

    不停地发生、发现和生长,是当代新经济潮流的特征,它天性忌讳停滞、凝固,就像大自然忌讳真空一样,尤其是以文化为特征的宏观经济。 

    注视我们母亲的百年历史,弘张她那气贯长虹的百年文化,为下一个世纪的云南,奏响更雄壮的序曲。 
                                                              张曼菱(云南日报)

 



----
欢迎进入彩云之南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