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hxlzx(JAS39B战斗机)
整理人: kaiyun.lin(2001-07-17 00:58:35), 站内信件
|
6月28日,福州西湖湖区整治工程如期完工,这颗生成于1700多年前的明珠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冲洗这颗明珠上污垢的问题,一头牵着领导,一头牵着群众,省、市及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设计人员为此殚精竭虑,建设者经过10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终于把多达30万方的淤泥彻底清挖,改造了柳堤,重新修建了芳沁园桥、飞虹桥,新建了环湖截污干渠、沿湖人行步道……现在,西湖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轻风吹拂,绿树婆娑,一派南国园林风光。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
西湖三面环山,总面积40.8公顷,湖区水面积30.3公顷,湖中有小孤山、谢坪屿、窑角屿三岛屿,以步云桥、芳沁园桥和玉带桥与园外区域连接,陆地面积10.5公顷。她历经千百年岁月,逐渐演变成具有福州特色并与苏州古园林相媲美的著名古园林。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南宋著名诗人、民族英雄辛弃疾在他的《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里由衷地赞美西湖。古往今来,西湖以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古园林建筑精华和历代文人墨客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而闻名遐迩。每年她接待中外游客高达300多万,其美丽风姿让许多游人为之倾倒,外地游客把杭州西湖比作“少妇西施”,将福州西湖比为“少女西施”。
据史料记载,西湖是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建筑子城时所开凿,那时湖区面积20公顷,因在城垣之西,故名西湖。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筑罗城及南北夹城复取土于湖旁,西湖扩至40公顷,景象蔚为大观。王审知之子王延均继位后筑水晶宫为歌舞游宴之所,建造了亭台楼榭,渐成游览区。后人陆续在小孤山、谢坪屿修建了李纲祠、荷亭、桂斋、澄澜阁、宛在堂、镜湖亭、春声花圃、开化寺等园林建筑,形成“仙桥柳色、大梦松声、西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晚唱、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等著名八景。此时西湖湖光山色,渔舟唱晚,“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明谢肇制《西湖晚泛》)。但年代一久,湖心渐小,到本世纪初湖区面积不及王审知时的四分之一。
1914年,福建省巡按使许世英将西湖开化寺前陆地辟为西湖公园,并加修浚,除重修“八景”外,增添紫薇厅、海棠亭、湖心亭数处景点。嗣后公园逐渐扩至开化寺的后面,面积3.62公顷,1920年增建万字亭、李铁拐喷水池、八阵图、大梦山亭和春声花圃等,1930年开化寺南筑长堤接通湖路,即今柳堤,并建新大门,又增修形成“湖天竞渡、龙舌品泉、升山古刹、飞来奇峰、怡山啖荔、祥楼望海、湖亭修禊、洪桥夜泊”等八景。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公园荒芜。1947年,开化寺被国民党军队作为伤兵医院和军械仓库,亭榭变成马厩,花木凋零,满园败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