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peaker(快乐咖啡猫)
整理人: notebookboy(2001-08-06 19:28:17), 站内信件
|
新闻调查:国产笔记本电脑为什么用台式机CPU?
起由
搞了大半辈子科研的周先生,最近为自己新买的一台笔记本电脑而烦心:每次从开机开始不到半小时,机壳就不断发烫;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死机”、进而丢失数据。
这台笔记本电脑是在中关村的一个正规专卖店买的,牌子是国产的紫光笔记本(型号为7210EC)。为什么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总是用得不顺?周先生心里一直纳闷。在几次维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先生发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安装的C PU大小、外观与PC机的CPU几乎一模一样!
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商业欺诈行为,周先生给媒体发来了一封带着愤怒和失望的电子邮件。这封信的开头这样写到:
主编先生:
本人对紫光公司非常失望,希望新闻界能调查此事。上市公司清华紫光(0938)制造了比日本东芝笔记本事件更严重的恶意欺诈消费者的笔记本电脑。
紫光笔记本使用了台式机的Intel CPU,用于笔记本电脑,却向消费者说是用了笔记本电脑专用CPU,记者只要打开电脑,或用CPU专用测试软件就可以测出来。
笔记本电脑的CPU比台式机CPU贵多了,可以到www.intel.com.cn/了解什么是笔记本CPU。这就是我们的上市公司,我们的第一流学府的企业,我们的所谓高科技公司干出来的事情。本人不想得到什么回报,只是不想让更多的人受害,你们可以去调查。
很简单,紫光想改用笔记本的CPU都不行,因为根本装不上去。国内也有其他国产品牌用过台式机的 CPU用于笔记本电脑,可是别人没有宣传是用了笔记本电脑CPU,而且现在人家早就换成了具有speedstep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可紫光还在卖缺良" 芯"的笔记本,实在可恶。不能因为紫光几千人的利益而损害几万人的利益,以及那么多相信他们的股民的利益,做什么事要讲规则,高科技公司不带头规规矩矩,反而带头向自己的人民设下高科技陷阱,我们要这样的民族品牌有什么用?
调查
为调查事件的真相,记者以一名普通消费者的身份来到位于清华东门的紫光公司总部,“紫光没有采用台式机CPU的笔记本电脑”,一位负责销售笔记本电脑的工作人员在二楼办公室里否认,“我们采用的都是I ntel公司专门为笔记本电脑所生产的CPU。”
不过当记者要求将紫光笔记本的外壳拆开以证实事情是否像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时,记者被告知笔记本电脑在售出前是不允许被拆开的。同样,记者提出看看返修笔记本电脑的要求也遭到婉言拒绝,尽管紫光公司的售后维修部就紧挨着记者所在的房间。
无奈之下,记者只得向这位工作人员表明了身份,并告诉她有消费者投诉紫光公司生产的型号为7210EC和6110EC的笔记本电脑采用了台式机C PU,而且没有向消费者做任何说明。听到记者的这番话,这位工作人员显然对此没有准备,只是语意含糊的告诉记者,“紫光笔记本曾经使用过台式机的C PU。”
相对于前面的那位工作人员,清华紫光的一位副总裁对紫光笔记本采用台式机CPU的指责倒是快人快语,他在接受某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我承认,确实不是专用的笔记本C PU,但采用台式机的CPU几乎是国际上大势所趋。”另一位紫光公司的负责人也并不否认使用了台式机的CPU,他向记者坦言,“紫光笔记本的关键零部件由台湾厂商提供,受目前国际市场不景气,台湾厂商为降低成本而将台式机的C PU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这也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既然笔记本电脑使用台式CPU是“必然的趋势”,为何紫光公司在面对顾客和记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和台式CP U究竟有没有区别?台式CPU能不能取代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
Intel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性能上看,同样的主频笔记本电脑专用CPU与台式CPU性能完全一致。但由于笔记本电脑对功耗以及散热的特殊要求,笔记本电脑专用C PU的工艺要比台式CPU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笔记本电脑区别台式机电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体积小,需要电池供电。而这就必须要求C PU的功耗低,因为只有功耗低,电池供电时间才能长。目前市场中台式CPU的功率是19~29瓦,而笔记本电脑CPU的功率要远远低于台式机的。功耗大,自然产生的热量就多,而台式机C PU的极限工作温度却低于笔记本专用CPU。因此,在笔记本电脑内部狭小的空间内,即使散热做得再好,一旦使用了台式CPU,也无法良好的进行散热,当内部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笔记本电脑就很可能出现多种故障,比如:死机。虽然有一些厂商表示,他们采用台式C PU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在机构评测中也过了关,但这毕竟是2-3天短时间内每次5个小时的测试,长时间的使用,结果肯定不同于此。因此,台式C PU不能替代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
这位负责人同时还特别强调,相对而言,生产笔记本电脑专用处理器要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制造,成本会贵一些,价格也自然要贵一些。一个笔记本专用C PU的价格是200—300美元,而台式机所用的CPU只是100多美元。
这么丰厚的利润,都流到谁的口袋里了?
绝非仅此一家?
据CCID统计,2000年全年,国内笔记本电脑的销量达到了41.9万台,增长率为40.6%,占整个PC销量的6.3%。而全球平均水平下的笔记本电脑,占P C总销量的比例为16%至20%,如此大的比例差距,暗示着中国大陆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在巨大的市场上分到一碗羹,众多的国内PC厂商纷纷加入到这场笔记本大战中来,一些厂家甚至放言将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重演当初国产P C打败国际大厂商的一幕。
但是,我们在国产笔记本厂商的雄心壮志背后却看到了另外一面。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不光是清华紫光,国内很多笔记本电脑二线厂商都曾经或者正在使用台式C PU。“绝对不只是紫光一家,方正的A3、A4系列等大批的品牌都使用了台式机CPU”,一位长期从事笔记本销售的工作人员在中关村的海龙电子城告诉记者。
据记者在中关村电脑市场调查发现,确实有不少笔记本电脑用的是台式机CPU,记者当场并拍下照片。
“在技术、品牌等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不妨从价格上入手。这是国产PC业发展壮大要经历的必然之路。为了在短期内赢得市场,国产笔记本厂商采用的这种策略应该可以理解。”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说大点,这就是中关村的惯例!赚钱的道理谁都懂,哪个中关村的企业,在开始做贸易的时候,没有猫腻?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有的时候是血淋淋的!”这位在中关村已经混了上十年的人士认为这已经是行业内部默认的游戏规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清华紫光笔记本电脑部门的负责人声称,自己推动了“万元笔记本”时代的到来。不可否认,“万元”的概念对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平民化和普及意义深远。“但国内一些厂家一味的通过走低价位的路线来降低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门槛’,忽略了产品的功能设计、性能稳定性、应用、服务等因素”,另外一家著名笔记本电脑厂家的产品经理发表了不同看法,“在生产工艺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目前国产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基本上是由台湾厂商O EM生产的,自身缺乏核心技术。长期这样下去,民族PC业不可能有出路。”
我们来算这样一笔帐:如果一台笔记本电脑,因为使用台式机CPU,平均节省成本800—1000元人民币,以每种型号的笔记本销量1万台计算,那么电脑公司就将多赚近2 000万元。但是,即使是这样赚来的钱,是否用来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了呢?面对股东的业绩压力,我们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再去追求出货量。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到底是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普及还是阻碍了中国P C业的发展呢?
在中国PC产业发展的初期,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曾经被业内人士戏称为“骗子一条街”。因为太多的厂商利用消费者对计算机知识的陌生和不了解,以次充好出售电脑产品,获取高额利润。但是,这是不是民族产业发展的健康之路?到今天,这样的路子,对消费者、对企业、对产业到底是利是弊?
----------------------------------------------------
那一双双阴郁冷酷绝望泪干的眼神在社会最不起眼的底层死盯着我们的脊背
------------------
既然不曾拥有,何必在意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