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lter()
整理人: gzwzw(1999-11-26 11:29:11), 站内信件
|
进到寺里,几间既矮且平的大殿尽收眼底,左右两排破败不堪的厢房,昭示
此庙香火不盛,后继乏人。左首第一间为“包公祠”,可见清官之不易得,古今
皆然。门旁一座青石碑,记载该寺来由,大意如下:
隋代有道士王津(道士???!!!),事母至孝。一日云游至此,喜其山
清水秀(与今天相比,可知世道陵替),民风淳朴,乃偕其母定居下来,治病救
人。后母子二人皆升仙而去,当地人立祠祀之。(不知《太平广记·神仙传》是
否收录其人其事,有机会可要查查)
这可不是“黄花寺”吗?哪儿来的道士?难道清代不禁满汉通族,这儿也允
许僧道杂居吗?心中惊惶,忙放眼一溜望过去,“财神殿”、“观音祠(!·#
¥%……)”呜呼,这到底是什么和尚庙,有如此博大胸襟,竟容异端共存亡?
没准儿绕到后院,赫然又是一座教堂呢?
幸好正殿不是尖顶教堂,证明我不是先知,能料事如神。凡正殿必是阖寺中
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看眼前这正殿,尘满面,鬓如霜,已经很有些年头了。里
面张灯结彩,当中供着的是王母娘娘的像,慈眉善目,双手合成一个优美的舞姿
。两名侍女侧立身后。那么这实在是一个道观无疑,其实更为确切的应是“宫”
。
大殿后是一处清泉,沿山缝间潺潺而下,汇于小池,盈而不溢。旁矗一座观
音像(悲夫,又是观音菩萨,寄人篱下,想想都为她难过),宝相庄严,眉花眼
笑,观之不足。左手仍持圣瓶,右手却改握一束塑料鲜花,大概取“欢迎欢迎,
热烈欢迎”的意思。驻足之处清凉袭体,比之殿前的烈日炎炎,真是一个“小洞
天”了。
-- 偶过竹院听僧语,偷得浮生半日闲
※ 修改:.salter 于 Aug 5 01:36:21 修改本文.[FROM: 202.111.141.9]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1.14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