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滇中山色入梦来——景点游记 ◆>>其他地区>>云南山区行

主题:云南山区行
发信人: shenkaid(湘西土匪)
整理人: moonjj(2001-07-08 20:48:04), 站内信件
云南山区行
6月25日一早,我们四个人乘破旧的公共小巴去山区给学龄前学校(preschool)的孩子们送学习资料。路刚开始是柏油的,很快就换成颠簸的石子路,大概两个小时到了第一个村子,我们直接去了村里的兽医家,他三四十岁,是我们的兼职老师,教附近13个村子的39个成人学生实用农业知识和卫生知识,每村的学生都必须有男有女,学完后他们再回村教给其他人。兽医还同时负责这一地区的联络工作。我们在他家吃了饭,是真正的农家饭,同时也亲眼看到了农村里的男遵女卑。他的家人及村里其他的人对我们都非常友好和尊敬。
饭后,兽医领我们去另一个村子,因为公车少,不知要等多久才会来车,我们决定走路去,这一天走了3个村子,大概20多里山路,Lotte看起来还很有精神,我们三个女孩简直累坏了,以前住在城市里都是少有机会步行这样远的。大家紧赶慢赶,在最后一个村子赶上了4点钟回武定的末班车。
一路上看到很多事,也听到许多事:云南的马车夫是站在车上赶车的,因为石子路太颠了;农民在水稻田里劳作,在田埂上小酣;牧童/牧人披着蓑衣放牧猪马牛羊;十二三岁的哥哥背着几个月大的小弟弟(妹妹?),领着另外三个弟弟妹妹在河里捉鱼,Lotte给他们照了像,让我奇怪的是这里的孩子大人大多对照像都很合作,他们好像知道我们照像是为了做扶贫的资料;一匹小马摔断了腿,无奈地等待着它悲惨的命运;一个村子的村民自发出资出力修一条从村里通到乡里的路;苗彝汉合住的村子,苗族人自律性极强,性情朴实耿直,彝族人文化高,有自己的文字,少数民族之间不通婚,但都和汉族通婚……
走到的第一个村子有我们一个preschool,老师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一周教两天16节课,当时正好不在,因为星期日和星期一是村里的集市日,也是学校的休息日,她去集上了。村里的孩子来了十几个,从三岁到十岁,Lotte给他们拍了照,又给他们讲一些丹麦的事情,还让我讲了关于青岛、大海、鲸鱼和火车的事,这些简直迷住了山里的孩子们。我们走的时候他们依依不舍,送了我们好远好远,他们并不说什么,只是害羞地跟着我们,一个孩子还送给我三个青杨梅,他宝贝样从口袋里掏出来,默默地送给我和谢良端;那个三岁的小男孩坚持要和其他大孩子们一样,过一条用几根不太粗的树干架在小河上的桥被我们制止,竟大哭起来……那种信任和不舍清清楚楚地写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忍不住几乎流泪,他们和城里的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们太不一样了,他们很纯真,有人对他们好一点竟然可以得到他们这样真诚的信任和依赖!他们真可爱!!

在另一个彝族村子里,我们见到了一个为互满爱人与人工作的山区教师,当地人,初中毕业,爱画画,25岁左右,从他的肢体语言可以感觉出他对那些孩子的爱,也可以从孩子们和家长们的眼里看到他们对他的尊敬。那间教室顶多十个平方,墙上画着和挂着许多画,那是爱画画的老师的作品。教室里暗暗的,只有一扇窗,棚顶挂着一盏电灯,木板做的简易课桌和小板凳,十多个高矮不等的小孩子和一个腿部因病严重残疾但渴望学习的年轻人在那里读书。我们站在教室里,孩子们坐在简陋的课桌后,家长们围在教室门口,这让我想起了城市里窗明几净的教室和吃着零食的城里孩子。山区的孩子们虽然衣衫脏旧,可是他们清澈的眼中满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走时,那个年轻的教师代表全村送给我们一人一双鲜艳的手绣的鞋垫,那鞋垫简直可以当工艺品来挂在墙上欣赏。
这里的山区太穷了,那些孩子真可怜,城里的孩子在为考大学而拚搏,在为课业重而减负,平时还有各种业余培训班等着他们,山里的孩子能有书读就很幸福了,真是天壤之别呀!
我认识到互满爱人与人的意义所在。
 
蔡颖
2001年6月26日于武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