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oonjj(moonjj)
整理人: moonjj(2001-07-07 09:04:46), 站内信件
|
——云南·新平·嘎洒采访记(2001-07-02)
在云南的元江两岸,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因她们的服饰古朴典雅,绚丽斑斓,华贵的银饰琳琅满目,彩带层层束腰而被人们称为花腰傣。有人说花腰傣的家乡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是难于诉说的秘境,让人向往的地方。为了这个向往,我和同事一起深入到这个秘境中,开始了一次难忘的采访。
6月13日下午,我们驱车来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境内元江边的嘎洒镇就是一个花腰傣聚居的地方。由于前段时间一直下雨,从县城到嘎洒镇的路上有多处塌方,县里就安排了一辆吉普车送我们下去。晚11点多钟,住进了镇政府招待所,虽是夜里,天仍然很热,好在有空调,还是美美睡了一觉。
14日的清晨,太阳在江对面的山后微微露出一缕霞光,油棕和凤凰木掩映下的小镇宁静祥和,乳白色的晨雾从远处金色的江面上冉冉升起,给起伏的山峦薄笼上一层轻纱。走上街头,迎面而来的是两位中年妇女,头上戴着的″鸡棕″篾帽,腰上斑斓的腰带,远远就能认出她们是花腰傣。可惜的是年轻漂亮的小“卜少”们却都是穿着流行时装,镇里的人对我们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要到每年农历2月的花街时,姑娘们才会穿上盛装,尽情展示她们的美丽。
吃过早饭,经过阡陌纵横的田野,我们来到大槟榔园村。整个村寨掩映在酸角树、芒果树、荔枝树和攀枝花树构成的树林之中,一条小河从村旁缓缓流过。花腰傣的住房,和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不一样,是别具一格的土掌房,这种“一楼一底”的平顶房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造型十分别致。穿过村寨,就到了元江边。宽阔的沙滩,高大的攀枝花树,滚滚南流的江水,两岸绿色的山峦、稻田、蕉林、果园,还有时时闪现的傣家妇女,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看过大槟榔园,我们又去了嘎洒镇后山上的土锅寨。这里10几户人家,家家都喜欢做土陶,这种传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她们制作的土陶种类繁多,其中以精巧耐用的土锅最为著名,寨子也因而得名。寨里一位傣家妇女给我们表演了土锅的制作,她娴熟的手,揉、搓、捏,一块粘土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精美的土锅,令我们赞叹不已。
嘎洒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昔日从昆明经玉溪,到嘎洒,翻越哀牢山,过镇沅、澜沧,出缅甸的国际通道使这里曾经是那么的繁华。直到80年代末期,嘎洒到镇沅的古道上依然是骡马之声不绝。从土锅寨出来,我们沿新修的恩水公路(嘎洒———镇沅)去查访这条“活着”的古道。
中午在位于哀牢山上的香山别墅用餐,这里的杨超雁老板可以说是哀牢山旅游的开拓者,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杨老板,对哀牢山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有了他这个向导,我们的采访顺利起来。
由于公路被泥石流冲断了,十里河原始森林我们无法进入,就把重点放在了茶马古道和耀南村的土司庄园。杨老板带我们穿行于密林之中,寻找着残存的古道,林中密闭,不见天日。其实我们一直是行走于古道之上,只是多年的失修与毁坏,已无法窥其原貌。终于寻到一段保存较好的,路面约有1米多宽,全用巨大的石块铺砌而成,非常牢固,拨开石上长满的杂草、青苔,马蹄印依稀可辨,静静倾听,仿佛还能听闻马帮远去时遗留下的阵阵蹄声。一路寻去,林中小河因雨水暴涨,过不了河,只能在河边的卵石滩上听杨老板讲述过去马帮的种种故事,缅怀古今,长吁短叹一番。
既然有了这条国际大通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土匪也就应运而生。耀南村的土司庄园留下的就是一个大土匪的故事。李润之作为世袭的“恩旺土把总”,有人有枪,1919年开始就在这条古道上抢劫为生,后来又靠上国民党,当了少将团长,包揽税收,贩运烟土,成为哀牢山的一霸;到解放时,他还妄想保存过去的一切,最后只落得死路一条。走近这座城堡式的庄园,高大的外墙,坚厚的墙基,雄伟的大门,以及各处的枪眼,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但庄园内部却是一个集园林建筑、浮雕、绘画、书法于一体的艺术宝库。站在楼顶,遥望远处,群峰兀立,与蓝天相接,浑然一体,蔚为壮观;俯视脚下,富庶清丽的嘎洒坝尽收眼底,使人心胸顿时开阔起来。但回首望见墙上血红的标语:“剿灭特务土匪,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活捉匪首李有富(即李润之)!”,又使人触目惊心。
短短一天的嘎洒行,印象十分深刻。这里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难得的未开发的旅游景区,离昆明仅4-5小时的车程,爱好旅游的朋友不妨周末到这里看看,感受一下奇异的风光。
李雨霖(旅行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