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998()
整理人: chenkaifeng(2001-07-04 18:38:36), 站内信件
|
新华网消息 据《新民周刊》报道(郑若麟):
美国新总统乔治·W·布什上台以来,国际风云骤变,各种矛盾冲突浮上水面,且日趋激烈。其中固有小布什外交经验不足、行事鲁莽之原因,亦有小布什所代表的美国保守主义思维方式的深层次因素。但最为根本的,却是冷战后美国独家坐大,其称霸野心急剧膨胀的结果。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但拥有傲视群雄的军事优势,在高科技领域亦独占鳌头,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美国一心认为美国生活模式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楷模。因此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地维持美国的超强地位和在世界上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美国将本国利益放在了一切之首,因而与其他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的磨擦。中美之间最近就撞机事件、售台武器乃至小布什扬言“全力协防台湾”引起的激烈交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这些事件,在中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焦点是美国到底是否已改变对华政策,是否正在从“接触政策”走向“遏制政策”,一场由美国主导的针对中国的“新冷战”到底是否正在形成的过程之中,以及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夺取台海问题主动权
听其言、观其行,小布什上台以来,正在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对中国进行“挤压”,其最终目标,显然是要阻止中国完成统一大业、进而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以免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受到威胁。美国采用的手段,就是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夺回在台海问题上的主动权,以阻止中国在中、近期实现其统一的战略目标。甚至有消息认为,美国正在着手准备与中国进行一场高科技的局部战争。
早在两年前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时候,就已经有专家在论证,美国对中国的立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尽管克林顿政府一再声明是“误炸”,但却提不出令人真正信服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说法。美国对全球的侦察已经达到如此高精确的程度,怎么会根据一张旧地图来制定自己的攻击计划呢?又怎么可能漏过多重核查而最终将这一“错误”的作战计划付诸行动呢?很多分析家认为美国显然是蓄意所为。也有人认为,如果我们一定要相信克林顿是真诚的,那么一定是美国军方搞的一个阴谋,而美国行政当局看来并不具备了解真相的能力。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总之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当时就有观察家提出,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将是中国。这种观点的基础,源于美国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小布什上台后的对华政策,从在日内瓦提出反华人权提案、反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到批准李登辉访美和陈水扁过境,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而其关键就在于对台海的政策。二十年来美国对台海政策的主导思想是“战略模糊政策”。一方面美国声称要根据《台湾关系法》为台湾提供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又从不明确说明,美国到底是否会在台湾宣布独立、挑衅大陆而引发战争时,为台湾向中国动武。这种模糊战略的关键,在于既反对中国以武力解放台湾,但又防止台湾走向独立而将美国拉下与中国发生战争的浑水。这种模糊战略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在实际上推动着台湾在朝着台独的方向运动。90年代李登辉访美和抛出“两国论”,都是这种模糊战略的恶果。台海局势实际上一直到克林顿明确了对华全面接触的政策之后,才开始逐渐趋于稳定。然而美国总统大选后,小布什上台仅百日,便发生撞机事件,接着小布什宣布大规模售台武器,并口无遮拦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声称要“不惜一切代价协防台湾”,使台海局势再次向危机的方向移动。
在小布什批准售台的武器清单中,包括了8艘常规动力潜舰。这明显已经越过了警戒线,对台海局势将造成重大影响。因为潜艇已构成对大陆沿海地区的威胁。而小布什“协防台湾”的言论一出,更是引起轩然大波。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来看,美国要在台海政策方面有所动作,已经基本可以肯定。
理智的分析是,美国通过“协防台湾”和售台尖端武器,旨在夺回在台海问题上的主动权。而中国政府“不放弃使用武力”的誓言,则是对台湾独立和美国干预的一张最后的牌。这张牌对台湾外交上的努力和美国在台海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台湾因为这张牌而不敢在台独问题上轻举妄动,另一方面美国也因此而不敢明确支持台湾独立,以免引发一场与中国对抗的战争。因此可以说这张牌使台湾和美国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态势下。十多年来,中国可以说掌握着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但台海的这种现状对于美国来说,则“如鲠在喉”,美国在其中的作用被压缩到最低点。这不符合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因此美国要寻找一种方式,将中国政府武力解放台湾的可解性对台湾的武力威胁绝对排除在外。美国宣布“协防台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明确美国的立场。二是放出此话,使美台形成事实上的“准军事联盟”,从而改变台海军事上的平衡。美国的代价只是将自己从形式上“卷入”台海潜在的军事冲突。美国坚信,美国的介入将迫使中国的“不放弃使用武力”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中国“绝无可能”打赢一场有美国介入的台海战争。这样美国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时候,进可以明里、暗里支持台湾独立,退可以维持台海不统不独的局面,阻止中国统一,才能在台海危机出现时掌握着主动权。
美国迈出错误一步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天真地认为美国的底线就在于此。就在笔者撰写此文的过程中,又有消息传来,台湾此次军购代表团访美最大的收获并非40亿美元的武器单子,而是美国国防部明确告诉台湾,美台将建立“准战略同盟”关系,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和台湾军队共同“保卫”台湾;美方甚至要求台湾同意在美军遭中国军队攻击时能够利用台湾的基地和设施作为紧急避难使用。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那么美国的战略意图就再明白不过了。
事实上,美国宣布要“不惜一切代价协防台湾”,已经在朝着错误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不管美国的意图是在于威慑和遏制中国,还是着眼于与中国进行一场高科技局部战争,这一步,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使台湾朝着独立的方向又进了一步,也就是使台海朝着战争走近了一步。综合其他侧面的消息来看,美国最近加紧了对中国的“妖魔化”舆论攻势。过去一度曾占上风的观点,即对华接触政策将导致中国进一步的开放和改革,最终走向自由、民主,现在美国舆论界已经鲜有听闻了。相反,认为中国是一个“敌对国家”的美国普通老百姓人数却在增加,据民意调查已经超过半数。这与美国拟攻击南联盟时的情形非常相似。在军事上美国更是步步紧逼。人们已经知道美国对中国的空中侦察已经十几年了。太空中还有好几颗间谍卫星对着中国。美国部分核导弹也从原先针对俄罗斯转向瞄准中国。更明显的是美国正在积极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协调行动。日本将登上美国的战舰,几乎已成定局。从日美安全条约的修改,将“周边事态”的范围扩大到台湾海峡,到今天日本小泉纯一郎上台伊始就准备着手改变日本和平宪法以建立日本正规部队,都意味着日本正在明确地从经济大国向着政治和军事大国的方向急剧转变;与美国的结盟将更为紧密也是明白无误的。而太平洋的另一个重要大国澳大利亚看来也在响应美国的围堵方针。日前澳大利亚3艘军舰编队在极其敏感的时间内,不顾中国抗议,强行通过台湾海峡极其敏感的水域;据分析,此举即使不是美国授意,也是澳大利亚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澳大利亚在中美之争中将站在美国一边。
当然,就此认为美国已决心与中国一战,目前尚无更充分的根据。特别是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与中国这样一个核大国开战毕竟风险甚大,而且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中美之间毕竟存在着1000亿美元的贸易往来。双方的经济依存度相对十年前都有大幅提高。但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任何掉以轻心、对来自美国的威胁采取“鸵鸟政策”的话,都将是极其危险的。要知道,如果美国真要采用军事手段打击中国,那么任何借口都是可能的。南联盟就是一个例子。惟一能够阻止美国的,就是中国自身的实力。因此,在目前美国尚未真正准备好打击中国时,中国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应战的准备。
斗而不破,避免战争
首先是进行外交抗争,通过坚决的斗争,牢牢掌握对台海问题的主动权。中国可打之牌主要应集中在外交上,包括关闭领事馆、召回大使、外交降级等。这场外交斗争将会是相当长期的。我们应在保持中美经贸关系的同时,不惜在外交关系上作出强烈反应。但不宜在贸易和核扩散方面打牌。贸易是一柄双刃剑,砍向对方时自己也同样受损,这一点是早有共识。而在武器控制方面,如果运用这一武器,一方面给了美国反华派口实,“证明”中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美国更有理由发展NMD和TMD;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比如欧洲的利益,从而使中国自己孤立自己。
其次是尽一切可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惟有中国继续保持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才能真正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最后,中国必须保持对美国的最低核威慑力。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明里是为了对付伊拉克、伊朗等所谓的“流氓国家”,暗里却是针对中国,意图解除中国对美国的核威慑。这一点小布什的国防部长差一点就明说出来了。因此,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国必须在保持核威慑力和避免陷入我们所负担不起的军备竞赛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当然,中国必须全力守住避免中美军事摊牌的底线。
5月8日,江泽民主席在香港会见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文时强调:“我们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主张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妥善处理分歧,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一个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以造福于两国人民。”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中国不需要战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