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ngren_ye(绝尘浪人)
整理人: din.don(2001-07-04 15:42:46), 站内信件
|
在《希望》7月上半月号《在额济纳,披一件婚纱》稿件里,因版面原因不能较完整地尽录我们在额济纳的情况,估计在8或9月号的《旅行家》也会有同样的情况。有网友电邮问额济纳的情况,我就在坛上帖上供诸同好罢了。。。。。。
永远的额济纳 文:崔忆 图:叶浩东
额济纳,一个犹如世界尽头般荒凉而孤寂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名字时,只有对这块土地的唯一认知: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而当我置身其中,呼吸着大西北干燥稀薄的空气,满眼是浩瀚无垠的黑戈壁,变化莫测的沙漠奇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已成废墟的古城墙,西夏神秘悠远的古老故事,遥远而又伸手可及的日月星辰,传奇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这一切时刻刺激着我的神经,揉搓着我的心脏,唯一的念头只有:我来了,我听到了,我看见了......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1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仅居住了万余人。旗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是旗内唯一的大片绿州,境内唯一一条间歇性河流黑河(弱水),在50年代下泄量达10亿立方米,现在只有2亿立方米。河道两岸的胡杨林就是靠这条间歇河得以生存至今......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里曾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并与地中海相连。有先秦月氏人在这里逐水草而居,有绚丽辉煌的居延汉代文化,有西夏古文明在此繁衍......
想象吧,这里曾是绿州!
沙漠 戈壁 海市蜃楼
在额济纳旗东南有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地跨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区,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唯一沙漠,最高的沙山有近五百米。
这些仅仅是资料。我们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只能在沙漠边缘“漫步”。狂风怒吼,飞沙漫天。连站稳都困难,更不用说换胶卷和镜头了。叶拍完三个相机的胶卷,相机、镜头全是沙,回到招待所清理了半天。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以生长草木的土地”。在额济纳地区那些洪积而成的砂砾,坚硬而倔强。在戈壁上常相伴我们,给予我们安慰的是远方永远无法触及的美景:偶尔涛涛海水;湖水荡漾,湖边芦苇依昔;偶尔驼群游荡......它们常把人们引入到另一个世界......
胡杨,蒙古语叫“陶来”。我们到时当地的“胡杨节”刚过(每年的十月初是额济纳的“胡杨节")。秋末冬初的额济纳风大且冷,天蓝得让人透不过气,苍凉的荒野似乎因金秋的胡杨而富丽堂皇起来。然而,胡杨的叶子因缺水在未枯萎以前就在大风里落了下来,脚踩下去有些碎碎的伤心。而更让人惊奇的是一棵胡杨树上竟有三种不同的叶子,有细长如柳叶,有三角形如杨叶,有隋圆形如榆叶。
这里的每一片胡杨林都被篱笆围着,我们看到当地的土尔扈特人把胡杨叶子扫成一堆用麻袋装起来--这就是额济纳的“空中牧场”!
距达来库布镇西南28公里处有一片“怪树林”。这片怪树林全都是枯而不“死”的胡杨树!这是一个“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神话。你不能说他们已经“枯死”,他们仍坚挺地站着、张扬着、守望着......
这里曾是弱水流经的地方,这里曾有枝繁叶茂!
在这片平静而暴烈的土地上,做人难、做羊难、做树也难!
风过黑城 走进历史
离开“怪树林”,吉普车在沙丘间转来转去,一座古城半遮半掩在荒漠戈壁之间,耸立于城墙上的佛塔在强烈的阳光上闪闪发光,这便是神秘的黑城。
黑城位于达来库布镇东南25公里处的弱水河东岸,是“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由于荒漠化日益严重,黑城已被沙漠侵吞,一座接一座的沙丘已经涌上墙顶连成一片,风过处,细细的沙顺着墙线铺下来,如烟如雾。
凭吊古城,举目北望。城墙下那战马穿过的空洞,犹如一张永远无法闭合的嘴巴,似乎在不停地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兴衰变化和人世沧桑。
黑城在西汉时期,就是居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1038年,党项人建立了西夏政权。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兵一举攻破这一要塞。公元1286年,元朝扩建黑城。明朝,大将冯胜出军西路,黑城破守,明旋即放弃此城。黑城地区被划为边外地,便再无人经营。
沧海桑田,黑城昔日的辉煌已无从领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这座城池的繁荣景象,这座荒废的古城,在清乾隆年间,其遗存之规模依然宏伟,建筑依旧精美。
黑城真正遭受灭顶之灾,始于二十世纪初期。1908年,彼得.科兹洛夫率领俄国探险队,曾先后几次在黑城大肆盗掘,所获文物竟征用近百峰骆驼才得以运走。此后,奥莱罗.斯坦因,兰登.华尔纳、斯文.赫定和贝格曼等相继到黑城进行挖掘,并掠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他们将无法带走的艺术精湛的建筑物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11月的黑城,风大且冷。站在中古时代的城墙上,四周是在夕阳里红的沙漠。沙是冰的墙是冰的风是冰的阳光是冰的古老的故事是冰的,这一切将我萎缩并凝固成一个点。没有心跳没有温度没有思想,只有风将我定形,快门声刺激着我的神经,把它想象成在零下十五度里滚动着的热浪。我瘫痪,我哭,泪不是给自己流的......
或许有一天,额济纳在我的心田着实只成了一个影像,犹如这沙漠里逐渐干涸的河床。
或许有一天,你在我的心田着实只剩下一个想象,犹如这在戈壁里成形的湿润的蜃楼。
我远了,日子远了;你游离了,梦游离了。
额济纳依然是永远的额济纳......
照片背后的故事 文:崔忆
一、缘起
叶浩东是10月中到的额济纳(他自己的说法是原没计划去,在兰州买胶卷时碰到了几个影友刚从额旗出来,知道“胡杨节”已结束,人应该是走完了,他才有兴趣上了往酒泉的火车)。这组照片的创意源自他对历史的解读及对生态的关注而作的另类表现(从他在拉卜楞寺、在黄河老水车、在羊卓雍湖、在青岩古镇等系列作品中可以更明确他的意念)。他在额旗的半个月时间里,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从当地找一个合适的女孩作他的模特(当地的女孩觉得衣服太“暴露”了)。
于是,他想到我了这个“闲人”。当时本没有出行计划(我8月底刚从青海回来)。恰巧当晚两个每年都同行的旅伴问我今年有何去处,于是想起了远在内蒙古的叶。去吗?去吧!
第二天下午我们三人上了贵阳开往成都的火车,次日搭上飞兰州的飞机,再赶上了当晚十二点的火车于次日中午到了甘肃嘉峪关与叶碰上了头。
二、零度以下
一个多月后,叶来了贵阳。照片做出来后,我们都感觉满好。朋友们都说照片上的我很美!然而当他们看到那些工作照时,发现其它人都穿着鸭绒衣,告知他们这时是零下十几度,几乎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惊愕!然后问我怎么能在这样的温度下“脱成这种款式”?我没办法回答,就象今天我同样不能回答编辑!当时不是单纯的想帮叶完成他的创意,也没想过会把这些照片放在杂志上,也不仅仅是想作一种体验,就好象冥冥中有一种力在牵引着我。
在“怪树林”拍婚纱时,温度已在零度以下了,但时值正午,有温暖的阳光,基本上还能承受,感觉挺“爽”,很过瘾!
到黑城时已是傍晚,下车后,爬上漫上墙头的沙包,极目四野,我们都只有一种感觉:真他妈的......
我换好衣服后裹了两床棉被在背风的墙根“窝着”,并喝了几口52度的白酒驱寒。当时的气温应该在零下十度并随着落日在往下降,叶的手指因没戴手套拿着器材选点构图都冻僵了。前后十分钟左右的拍摄,我已冻得没有了知觉,而叶也冻得手脚抽筋!刚好碰到台湾“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摄制组,他们来问可不可以拍我们,叶回答他们(也是我想说的):“给一万块就拍”。其实大家都明白不是为了钱,也不是想当“明星”。就象叶当时问我站在那儿是什么感觉,我说“想死”。世上有许多的比死亡更可怕的事,却没几件比看到死亡更让人兴奋的事!也许这就是我在零度以下的至深刻的感受!
三、最珍贵的一张照片/黑城之夜
这张在黑城过了一夜,次日清晨拍的唯一一张纪念照,是我们五个人同样珍惜的一张照片--终生难忘!
在城头拍完照片下来,他们三人陪我下去清真寺休息(黑城边上新修复的,旅游季节有一老汉在这看管,现已人去房空)。叶继续一瘸一拐地在追逐落日中的黑城与沙丘。后来看到他那张“烽火台”的照片,直恨自己不能再拍了(叶构思在落日下我穿一件钉满闪闪发亮珠片的银色衣裙,象古时的盔甲武士站在墙头,然后天黑后点起一堆篝火,绝对精彩大片)。那张没有人的“烽火台”照片,从日落的余晖拍到第二天的清晨,多次曝光后的画面:有半月悬空,有星星移动划出的轨迹,更难得是那堆“烽火”,是叶和胜利(额旗的蒙古族画家叶的兄弟)在半夜的寒风中经十几次上下城头烧的一盆火所成。
在清真寺的几张椅子拼成的床上,我昏昏沉沉的睡了,我占有了唯一的一个零下十度的睡袋,从来滴酒不沾的我几口52度的白酒下肚就醉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恍惚间他们生了火盆,泡了方便面和咖啡......半夜醒来,听到叶和胜利在聊天:谈人生,谈理想,谈艺术,还谈女人......没有惊动他们,“偷听”的感觉很好!知道张躺在我旁边,盖着从招待所借来的两床棉被,魏用了剩下的一个零度睡袋穿着鸭绒衣睡在另一张长椅上。想来叶和胜利没有铺盖不能睡觉,实际上也没有地方可让他们睡了。他们不停地在喝酒(一瓶半的52度白酒全喝完),喝咖啡。在外面烧的炭火盆(因门窗都关着,而烧梭梭的烟很呛),间中熄了,而另一个火盆还没烧好,他们两人把手放在地板上吸取仅有的一点温度,气温可想而知!
外面的风“呜呜”的,鬼哭狼嚎般——从没听过如此恐怖的风声!叶低声唱起了歌:“天上的星星,为何象人群一般的拥挤;地上的人们,为何象星星一样的疏远......”,我裹在睡袋里,眼泪噼哩叭啦往下掉.......
黎明终于来了,第一次发现太阳如此可爱,可惜没有温度。紧接着沙尘暴来了,铺天盖地,飞沙走石......
魏起来时发现他和一只“死鸟”睡了一夜。小鸟不知何时从屋外飞了进来,想必是冻死的!放在火盆边的半杯咖啡和矿泉水冻成了冰!
最急人的是我们那可怜的北京吉普,烧了几盆热水都没让它醒过来。眼看带来的矿泉水要用完了,如车不着,我们将没吃没喝地困在这里,后果不敢想!最后一盆热水浇下去,还好,它还算争气!
在遮天避日的沙尘暴袭击下,我们落荒而逃。也许,我们谁都无法逃脱这种从肉体到灵魂的全面逃亡!
临走,我们没忘记带走我们的垃圾。
行走贴士 文:叶浩东
1、额济纳旗属边境地区,严格来讲应持边防证才能进入。这几年开放后,旅行者只要持有合法的身份证,边防检查站都会放行。
2、到额旗有两条路可行。一是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坐班车(每天早上往返一班)。二是从甘肃酒泉坐班车(每天早上往返一班)。每天下午从酒泉有到卫星发射基地的交通车(但要持通行证才能进入基地),然后从基地每天早上都有交通车到额旗。建议从甘肃进入,因从兰州往新疆方向有多趟火车停嘉峪关和酒泉,顺便可在这些“丝绸之路”重镇游览。
3、额旗以蒙古族土尔扈特人为主,但基本已汉化,除了“胡杨节”、“那达慕”等节日外,平时难得领略“民族风情”。不过在当地随时都可感受到土尔扈特人的好客与豪情。
4、当地以食牛、羊、驼肉为主,吃饺子、包子一类要先问一下是何肉,通常他们会用驼肉做馅,内地的游客大多不太接受驼肉的味道。去土尔扈特人家作客,能吃到各种奶制品:奶茶、酸奶、奶酪等。当然,还有拿手的手抓羊肉,结果就是不“醉”无归!
5、额旗有宾馆数间和众多招待所,卫生条件不错,价格都较合理;吃的东西除羊、驼肉是本地出产外,都要从甘肃运进来,所以价格较甘肃等地偏高一点。
6、额旗的旅游黄金季节是9月-10月。9月中有三年一度的“那达慕”,10月初有每年一度的“胡杨节”,每年前往的摄影家及游人众多,因此食宿会造成一定的压力。而一些不自觉的游人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我想不亚于额济纳沙尘暴的影响。
7、额旗的戈壁奇石和胡杨根雕颇具特色,不过精品价格颇高。
8、额旗的景点除离达镇较近的一道桥、二道桥和王爷府可步行外,其它景点均需租车前往。
9、额旗的主要景观:
a、金秋胡杨:主要在一道桥、二道桥、四道桥有大片的胡杨林。这次我在所有人都说来晚的时间感觉相当好,至少不会拍进镜头的“人比树还多”。特别是误进了一片连额旗电视台及文化馆的朋友都不知道的一片林子,有极致的景观!十几天过去没想到那一湾小河道还有水,从黑城回来连续几天的沙尘暴,令我那构思的“在水中央”拍片计划无法实施,遗憾!
b、沙漠奇观:在七道桥、八道桥,沙峰如浪滚滚而来,绿洲随时都有被湮没的危险。这就是古人所描述的“黄河西海际,白草北连天”的是巴丹吉林大沙漠。如事先有计划准备好装备,随驼队进入沙漠腹地,则会有别开生面的精彩旅程。
c、怪树苍凉:这里胡杨“陈尸”遍野,宁无生息,一片惨白,和不远处浓郁的绿洲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反差。“怪树林”有一个悲壮的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驻守在黑城的黑将军,率军从城中突围,退进了当时还是浓荫的“怪树林”里;然而,林子西边的涛涛弱水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黑将军率众将士与来犯之敌进行最后的殊死拼搏;一场恶战,烟消云散,古战场成了历史的永恒。苍凉的“怪树林”,据说是黑将军和众将士不死的灵魂所在。其实,它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的恶果!
d、古城沧桑:除了“丝绸之路”上现有最完整的西夏古城--黑城,额旗地区还有众多的古城遗址:有汉代的重要要塞(肩水金关)--肩水塞遗址,是我国现有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关城。还有橐他塞遗址、广地塞遗址、卅井塞遗址、甲渠塞遗址、居延塞遗址、珍北塞遗址、居延城、红城、大同城、亚布赖城、绿城等遗址及总长达150公里的汉长城和一塔、二塔、五塔等古佛塔;在千年的古城遗址里漫游,阅尽人世苍桑,感叹岁月无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