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inyf(云中密码)
整理人: hotdragon(2001-07-01 14:50:09), 站内信件
|
来点端午节的气氛
端午节的由来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
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
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
,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
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 青菰褪尽云肤白
,笑说厨娘藕复松。”
不同地方,不同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传统。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也味分南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北京粽子: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场上多数是糯米粽,农村仍习惯吃大黄米粽,多以红枣、豆沙、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个头较大,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头如锥子。品种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肉丁、冬菇、绿豆蓉等调馅的什锦粽。
苏州粽子:呈长而细的四角形,猪油豆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馅,裹扎时馅里还夹块肥肉。嘉兴粽子:长方形,首推“五芳斋”
粽。米要上等白糯,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则渗入米内,入口鲜而不腻。
海南粽子: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芭蕉和糯米的清香与肉、蛋的浓香兼有。
湖州粽子:“诸老大”粽子素享“粽子状元”之美称,有香肠粽,排骨粽,鸡肉粽等,以香糯鲜美著称。
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碱水粽即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箬叶裹扎,蘸白糖吃。
山东粽子: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为山东黄米粽子。食用时,可根据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汨罗粽子: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汨罗粽子品种多。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
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猪肉择三层块头,卤后加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红辣酱、萝卜酸等佐料。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
”,即趁热而食粽子,热食更佳。
台湾粽子: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烧肉粽最为流行,包有猪肉、干贝、蛤干、鸭蛋等,终年可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发号肉粽”,都很有名气。八宝粽
也挺有代表性。
此外,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四川两湖的辣粽等。
----
泡吧一族
我的照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