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uoshatian(罗※刹※天)
整理人: navi(2001-08-30 19:01:28), 站内信件
|
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传播高质量信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共建网上“精神绿洲”,今天结束的“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向全国网络传播界发出了倡议书。
自1995年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已有近千家新闻媒体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互联网这一全新的传播工具,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增强了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为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开拓了新的空间和渠道。此次论坛认为,互联网也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网络上绝大部分都是英文信息,中文信息的数量有限,质量有待大力提高。西方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方面强大的技术优势,意图成为控制网上舆论的主流声音。在互联网上,如何传播、扩大自己的声音,如何保护和弘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使得网络传播的主体日趋多元化。一些网站片面追求商业利益,为了提高访问量、制造轰动效应,有的把未经核实的传闻编发上网,有的转发、引用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误导公众,损害了当事人的人身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也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形象。为此,“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向全国网络传播界发出倡议:
一、网络媒体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联互通”的特点,共同致力于中文网络信息的传播,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互联网这一最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华夏儿女的历史责任。
二、坚持网上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维护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网络媒体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把关制度,严格自律,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树立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坚持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目前,我国近三千万的网民中,年龄在24岁以下的用户约占60%,其中不少是青年学生。因此,提供高质量的上网信息与广大青少年网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没有健康的网络内容,就没有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应在增强新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的同时,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扶正祛邪,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四、积极拥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传播的政策法规。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有关互联网传播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一系列法规的颁布,有利于对互联网新闻传播加以规范和管理,有利于营造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良好环境,对促进中国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地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出建议,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新华网联合人民网、中国网等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其他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