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民俗风情★★>>>>= 佛山中药风云 =<<>>佛山 马百良之儿科圣药 ( 佛山中药风云连载之 5 )

主题:佛山 马百良之儿科圣药 ( 佛山中药风云连载之 5 )
发信人: fs-c2000(恒河沙数)
整理人: ashleyliu(2001-12-01 15:06:40), 站内信件
  始创于清道光年间。始创人马百良,先在佛山朝阳街经营国药店,主营膏、丹、丸、散、茶、油、酒等多种成药。他凭藉医药知识和经验,独具匠心,试制出一种治疗小儿惊风祛痰药“百胜散”(七厘散)。因用药份量不宜过重,仅用司马称七厘,故后改名为“七厘散”。以其疗效好,成本低的优点与老字号同类成药竞争。

   初期此药以半卖半送形式发售,历时几年的推销介绍,便逐渐畅销,生产不断扩大,广州和附近村镇药店均纷纷进货代销,逐渐发展到广西梧州、容县等一带均有销售。清光绪是鼎盛时期,今佛山祖庙大殿内72件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青铜兵器仪仗,就是该号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耗费巨资所制。当时七厘散已有“儿科圣药”之称。此时,马百良年事已高,交由儿子执掌业务,生意更进一步发展,朝阳街之老铺已不敷用,便在豆鼓巷另设新店扩大营业,用“宝炉牌”作为注册商标,称为“宝炉牌马百良七厘散”。此外,还生产通关散、盐蛇散、回春丹、附桂理中丸、六味地黄丸、熊胆丸、发汗酒等成药,雇佣工人达三、四十人。30年代初,马百良之子相继去世,由他孙子马仲、马饶、马剑泉继承祖业。

   1938年,广州、佛山相继沦陷,马氏兄弟逃难到了香港,马百良药品也停止了生产。于是社会上之投机商,纷纷冒牌生产“七厘散”,1941年马剑泉回到佛山后,恢复生产,但由于受到冒牌货的冲击,难于推销。马仲在广州设店生产,亦发展不起来。马剑泉便与佛山之成药商梁仕、梁富、杨尧等人联营,决心重振马百良“七厘散”之雄风。于是将各家存有之冒牌“七厘散”全部收购,改售“宝炉牌”正货,并登报声明。马百良“七厘散”又重新面世。在广州由马仲经营的七厘散则用像牌注册,因此,七厘散有“宝炉牌”与“像牌”二种。马剑泉与梁仕等人联营三年期满后,接回自己经营,雇佣工人四、五十人,比全盛时期更发展一步。

    建国后,马剑泉去了香港,国内业务由杨尧代理,1956年公私合营时并入联合制药厂。今佛山冯了性所产的“七厘散”仍沿用马氏处方,为儿科良药。

http://www.fengliaoxing.com.cn/yao/007.jpg

拥有版权,随便转载  



----
 我 思 故 我 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