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梦寻鹏城>>··深圳印象··>>深圳故事>>[转贴]深圳:房子、车子、啤酒----有什么共同点?

主题:[转贴]深圳:房子、车子、啤酒----有什么共同点?
发信人: myjoanne(灵魂花瓣)
整理人: lxdgood(2004-08-09 22:38:54), 站内信件
深圳,还在自我感觉良好吗? 

不知道深圳人是否明白,特区真的已经不“特”了?

因为职业的关系,经常在北京、上海、深圳之间走动,在三个城市之间,已经在深圳多年的我最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深圳,你的优势何在?你持久的魅力何在?你还象当初奔放不已令我留恋吗?


勿庸质疑,深圳还是全国最好的生活环境之一,深圳还继续拥有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更难得地,深圳可作为代表性城市,继续与北京、上海在瓜分高科技的天下。


但是,深圳的深层的投资环境与优势呢,决定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优势呢?在很多方面,深圳的“敢为天下先”的意识渐渐落后了:


●尴尬的地理位置与无情的二线关口


且让我们先来看地缘优势,深圳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中,有着明显的区位劣势。这个相信已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香港五六十年代后的经济繁荣,毫无疑问是拜当时封闭的中国与封闭的上海所赐,在改革开发的初期,深圳-香港一直起着经济前沿的“窗口”作用,香港人都感觉到作为转口贸易口岸的危机——中国已经全面开放了,有很多的窗口,香港不再使最好的选择的时候,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开始将上海作为强大的对手打量起来。深圳作为香港的“后花园”,这种影响也直接给深圳带来影响。


姑且不说积弊重重已经毫无必要设置的二线关口,令很多投资与人才退避三舍,我经常开玩笑说,在深圳设置的总公司,会议成本毫无疑问地是全国最高的,原因就在于开会时全国各地全部要飞到最南部的深圳,航线的总和最高,成本当然是成正比的。不信比比在北京开会,至少机票费用就少了很多。


也许深圳市政府会告诉我,二线关口对于深圳的治安功不可没。自区域来看,这个结论是对的,在整个国家来看,这是一个很可笑的结论——深圳还需要防什么人?香港已经回收了,二线的意义已经逐渐单薄,北京,我们的首都连天安门都是开放的,深圳为什么还筑着高高的铁丝网,严格的关口,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人群?至于是否可以防范犯罪,我相信活跃在深圳东门老街的新疆小偷们一定对这个答案嗤之以鼻,他们被遣送N次又回来N次啦。


我的结论是,深圳的二线关口是个巨大的收入来源,也因此产生一个既得利益层。这一点上,珠海、厦门早就明白过来了。珠海的关口如同虚设,厦门等特区干脆没有。在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多次提案要求取消二线关口,却至今无下文。深圳难道不明白,沿海开放城市已经是一个含有过去时态的特定历史意义下的名词了?在地理位置上,深圳成为国内大型物流中心的优势显然没有北京与上海明显,而且以后更加不明显。深圳已经自一个全国性的城市衰减为一个区域性的城市,不仅仅是中央的政策倾向上海的问题,深圳已经越来越象一个“粤商业文化圈”中的一部分,深圳的区位优势已经如此尴尬,如果再没有足够的广纳四海的包容力,深圳还能可持续发展吗?



●尴尬的人才政策


曾几何时,深圳是一个全国人才向往与热血沸腾的地方,已经搬迁的华强路人才市场曾经是多少内地渴望做一番事业的青年的向往之地!我本人就是在90年代初期放弃内地优裕的职业环境来深圳寻找自由飞翔感觉的其中一员。在90年代初、中期,自己自由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大多数被舒服在旧体制下的人市难以想象的,因此,在内地青年间广为流传的《深圳青年》杂志上,一度充满因为敢闯而创业的成功故事。因此,深圳得以在建立初期,以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内地一大批渴望成功与高素质的知识青年。30岁以下的平均年龄、大专/本科遍地一直是深圳人才的骄傲。


相比之下,国内目前自由择业的意识已经在全国普及,自大学生毕业开始就必须自行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由已经不仅仅是沿海开放城市,不仅仅是深圳的专利了。连一向比较保守的上海市民的排外心态都明显淡薄的时候,回头再看看发展20年的深圳,几个数字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2001年人口普查,深圳有人口700万,官方的数据是400多万,有深圳户口的仅仅100多万,据说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5。


——与已经取消城市增容费的大城市相比,深圳还无疑还认为自己身价很高:大本以上免考,免增容费,大本以下的还需要参加招调工考试,需要缴纳2万元的城市增容费。在户籍制度已经有巨大改变的今天,深圳无疑又一次落后了...要知道,还有很多能干的深圳人根本不在乎深圳户口,因为他们的眼界放在全国。深圳已经逐渐成为人才的摇篮,成长后的高层次的人,已经越来越觉得深圳是一个非常单薄的城市。我所知道的,很多人转向北京发展了,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


深圳市政府一直比较骄傲的是,很多的知名大学在深圳设立研究生院。不要看那么多知名大学的研究院在深圳专门设置分院,MBA等一向是一个利润丰厚的教育产业,追逐利润也是学校考虑的。我想起一句话,是形容国内轿车行业价格居高不下是因为暴利的原因,还说,不要以为外国汽车商来中国投资引进汽车工业是报着“帮助中国提高民族汽车工业”的目的,说白了,还不是利润高。深圳的MBA的发达,同样如此,将其纳入深圳发达的指标,我认为可以一哂罢!!


●深圳具高不下的、昂贵的消费价格


深圳的特,渐渐成为价格的特了。商品一进入深圳,一般毫无疑问地就比内地贵,我甚至感觉到深圳的商品/消费品价格比香港还贵!


至于深圳的交通价格,无疑高具全国榜首:深圳的的士价格起程价与每公里价格是全国最高的,深圳的营运车牌拍卖也是深圳最高的。中巴与大巴价格也是全国最高的。至于房地产之类,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



如果不是深圳还比较干净、比较漂亮的话;如果不是在深圳可以经常看到香港电视的时事真话的话;我觉得深圳已经不是一个很值得留恋的地方了...


深圳的管理者,请不要固步自封,特区的称号对于我们已经没有更多的意义,在国家政策基础上的迅速增加的经济总量仅仅是前几年经济发展的惯性;深圳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少,请看看上海,看看北京,看看香港,看看别的地方的发展危机、人才危机……


深圳,还是一个值得留恋的城市吗?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