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言网语>>网人闲谈>>论“吃苹果”和“以信求知”

主题:论“吃苹果”和“以信求知”
发信人: defy(齐飞)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9:30:50), 站内信件
重贴本人旧文一则,原发表于宗教论坛


论“吃苹果”和“以信求知”
〓〓〓〓〓〓〓〓〓〓〓〓〓

齐飞



有人声称先信后知如同吃苹果一样,只有吃了之后才能知道苹果的味道,在吃之前是无法靠着理性和逻辑得到答案的。在苹果问题上我同意,只有吃了苹果才能知道苹果的味道。但是我认为苹果问题和“以信求知”并不相同——只是看起来好象一样。 

我认为不同在于,吃苹果之前,你已经有个标准,你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一个苹果是否合乎自己心意。但是宗教不同,你不能以你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你被告知必须以教义的标准为标准。当你尝到一个不合心意的苹果,你可以扔掉它,但是,假如你的标准和教义相左的时候怎么办?是如同放弃一个不合心意的苹果那样放弃这个宗教,还是放弃自己的标准继续信下去?如果你不继续信下去,很显然,你“以信求知”的努力便宣告失败,你将不会知道其他信仰者所意会的,你仍然一无所知。这时另一个喜欢这苹果的人就会对你说:“你其实并不知道这个苹果的真正味道,继续吃吧,最后你就能知道了”,或者这样对你说:“你的错误在于,你用自己对苹果的要求来评价苹果,实际上,这个苹果的味道是很好的,但你必须用苹果的标准。”那么苹果的标准是什么呢?苹果的标准就是:“我是最好的。”

所以,你要信,就得信到完全放下执着心,完全放弃自己,彻底接受为止,是一个不能放空的容器,然后,你便“脱胎换骨”,“重新为人”——实际上,你已经没有头了……哦,或者说,你换了个头。 

沈中长篇大论“我为什么成不了基督徒”,基甸则连篇累牍地回应,把人看的都累死了。实际上,他们两个人的文章都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概括:为什么沈中成不了基督徒,而基甸还是一个基督徒?因为沈中企图做自己的主人,基甸则立志做神的奴仆……不,是羔羊。 

若一定要将“以信求知”用苹果问题来比喻,那么应该这样阐述:“以信求知”就是设法更换自己的口味并从此喜欢自己原先不一定喜欢的苹果,然后声称这个苹果的确味道很好的过程。 



----
也许我错了,但请告诉我理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