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企业管理>>专家谈管理>>中国企业家的困惑(企业家与资本家 )(转载)

主题:中国企业家的困惑(企业家与资本家 )(转载)
发信人: tiger_south(华南虎)
整理人: acupoftea(2001-06-13 21:54:01), 站内信件


  现在谈一下企业家与资本家的关系。企业家本身通常也是资本家,但是如果企业要发展壮大的话,除了企业家自己的资本之外,还需要引入外部资本,或者我们称为投资者。这一点在传统的企业也是一样的,但在新兴的企业,就变得更重要了,特别是对现在所谓“知本家”而言,没有外部资本是不可能起步的。
  近几年来,知本家的身价比较高,人们觉得似乎历史在改变,使得没有资本的人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资产,一下子搞出一个大企业,资本家的位置越来越不重要了。但事实上,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错觉。如果你是一个知本家,你有很好的想法,有雄心创办一个企业。但是谁来信赖你呢?如果没有人信赖你,你怎么搞到资源?而信赖你的人一定要是资本家。如果投资者信赖你,愿意支持你,你就可以办企业;投资者不信赖你,你就没法办企业。
  也就是说,企业家,无论在任何时候,仍然摆脱不掉一个“资本雇佣劳动” 的逻辑。你获得了风险资本,但风险资本对企业家行为的限制,比普通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限制更多、更严。如果你想获得资本,你就必须放弃一些自由,甚至放弃你的控制权。
  在中国,我们已经发现很多知本家与资本家之间争吵的官司。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有一些国有的“资本家”,比如说一些国有的风险投资公司,本身不是以资本的增值为目标,所以它对经理人的干预不是那么市场式的有效率的干预;另一方面,确实也有创业者、企业家方面的问题,他们错误地理解了知本家的地位,既想拿到别人的钱,又不想放弃自由,不想放弃一定的控制权,所以引起了好多的冲突。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获得别人资源的话,就必须与别人分享控制权。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性。我们这么多年下来,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大体来讲,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在“圈钱”,他们不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不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回报,而是在欺骗投资者。这种情况能不能继续下去?我觉得比较困难。但是,已经10年了,基本状况没有改变。是不是说,我们市场上的投资者就那么傻,心甘情愿地继续希望你在骗他?我们看到,已经入市的股民没有多少人退出,而且不断有新的股民入市。这是什么原因?我觉得,主要问题就是在中国目前为止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政府垄断了资源。在政府垄断了资源的情况下,它可以使资源从场外转移到场内,所以这些受骗的人其实最终也没有吃亏。
  那么政府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点?一个是对上市资本的垄断。在西方讲,企业股票的价值是这个企业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就像一棵苹果树的价值,等于每年结的苹果卖的钱的贴现值。但是,得加上一点,如果苹果树不结果子了,把苹果树砍下来,能卖多少钱,这也很重要。中国的大量上市企业,就像一棵不结果子的苹果树,但这个树枝最后还很值钱。为什么?因为政府对上市公司有严格的限制,就是形成了所谓的“壳”。即使这家企业是亏损的,但是企业的 “壳”却非常值钱,所以仍然有人愿意买它。
  只要这个壳由政府垄断,上市是由政府控制的,这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就不可能反映它真实的利润流、真实的信誉流。它最终反映的,可能只是企业的残值。这就像一个80岁的老太太能嫁一个18岁的小伙子,小伙子不是爱这个老太太,而是爱老太太的遗产,所以他甚至巴不得老太太快点死。她死得越早,她的遗产就越值钱。中国的上市公司,死得越早,“壳”越值钱。现在不死,到以后壳也可能不值钱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作为它的主要推荐人,拼命利用自己手里的资源在为企业输血。这样的话,投资者在买股票的时候,就不会注重企业的真实价值。
  问题是,这样的游戏还能玩多久?这依赖于政府还有多少资源可以释放。新一届证监委已经花了很大力气来监管上市企业。特别是现在上市越来越自由了,这样,壳的价值可能慢慢也就没了。不过,我们的地方政府,国有的资源可能还有,可能还能够玩几年。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应该看得远一点。国家的垄断资源,在壳没有之后,有没有可能到你手里边?我觉得比较困难,因为国家对国有企业输血,大致还说得过去,但如果给民营企业输血,就可能在理论上讲不通。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民营企业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你能不能上市?上市以后,能不能有好的投资者来追捧你?关键看你是不是为资本家真正带来收益,是不是企业的资产真正有价值。




----
 我灌故我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