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izibin(痞子兵)
整理人: moonlite(2001-06-09 18:09:01), 站内信件
|
家是人类社会结构中最自然最基础的社会组织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而作为社会之细胞的家庭能使人的社会天性得到最经常、最切近的满足。
家是一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东西,人是它的躯干组织,而爱是它流淌着的血液,理解是它的心。我们要想让家能更好的运作,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珍惜它,用心的呵护它。
不同的人看“家”自有不同的观点。即使是同一个身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所选择的视角不同,家在他的心目中亦自有不同的感觉。
人是一种不安份的动物,内心充满了矛盾。人是一种贪心的动物,涉身处事、立身在世,他既想要安宁,又想要自由;既然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又时常想作浪漫的漂流。拥有的总是不能好好珍惜、把握。
当人和父母相处生活时,总觉得父母的唠叨是一种无休止的燥音。父母的一些关心是一种多余的“享受”。可又总是在离家之后才会想起父母的诸般好处。父亲宽厚的胸怀、母亲善良的心襟、家中可口的饭菜,总是那么的亲切和令人回味。
当人和自己的爱人生活在一起时,时间长了也会生出诸多不顺心的事情。或多或少的会感觉到自身受到了一些限制,进而常想回归从前的单身生活。可往往却又是在离开失去之后才又会想起:爱人那温暖的胸膛,温柔的双手,充满爱的眼神。是一种何等的温馨。
进出“围城”的烦恼,对幸福的患得患失,时常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但人无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有一个好伴侣,筑一个好家,生儿育女、恤老抚幼,会给人一种踏实的生命感觉。无家倒是一身轻,但只怕这轻有时也是难以承受。容易使人陷入一种在这世上没有根基的感觉之中。
“爱与归宿的需要”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种需要中的一种。人的天性是需要有一个家的,家使我们感觉到生命的温暖和实在。归纳和演绎着我们的生命岁月。真情写真中使我感到一种朴实的幸福。没有一个人喜欢孤独,即使尼采、贝多芬这样的天才,虽然他们最终都没有成家,没有享受到家与爱人那份盈实的爱,但他们对家、对爱人的渴盼却始终没有泯灭过。因此,人应当时常想起家中的父母、爱人的,牵挂他们,珍惜他们。珍惜这个和谐的整体美。
好好地爱我们的家吧!
---- 痞子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