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aelons(大安)
整理人: leeyg(2001-06-05 21:35:10), 站内信件
|
我国的软件产业,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含量高的上游产品少,市场占有率较低,软件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与印度、韩国两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印度是著名的软件大国,印度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75个国家,美国是印度软件产品的最大市场,其次是日本,欧盟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是印度软件产品的主要买主。软件出口业如今已经成为印度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给印度的信息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韩国的软件产业在亚洲名列前三位,1999年软件产业总值达到70亿美元,占国民总收入的1.61%,软件出口约为1.13亿美元。
我国的软件产业总值,预计2000年将达到235亿元的规模。1999年我国的软件规模已经达到了176亿元,约合21亿美元。同期印度的软件产值为56亿美元,韩国为70亿美元。
1999年我国软件出口约为5000万美元,而印度则出口36亿美元,占其软件全部产值的70%;韩国的软件出口有1亿多美元,但其全部软件产值为70亿美元,可见韩国国内对软件的需求规模也较大。
印度大约有1000家软件企业,从业人数约为34万人,软件公司平均人员规模为340人。
韩国大约有2400家软件企业,从业人数到2000年6月为6万人,软件公司平均人员规模为25人。
中国的软件企业大约有2000家,从业人员有15万人,软件公司平均人员规模为75人。
从软件企业数量来看,中国与韩国接近,中国的软件从业人员比韩国还多。但从人均创造的软件产值来看,韩国为11.7万美元/人年,印度为1.6万美元/人年,中国为1.4万美元/人年。
印度、韩国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有着很深厚的背景和原因。
1、政策导向作用显著
1984年,拉·甘地出任印度总理,提出了“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1986年印度政府颁布计算机软件政策,为软件的发展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如提供资金(包括外汇)、组织人员培训、简化投资和进口的手续、减免国内货物税等。进入90年代,印度经济走向全面的自由化和全球化,表现为:基本取消工业许可证,使私营经济能进入更多行业;修改反垄断法的内容,使之不再限制私营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允许外资在印度企业中所占股份超过40%,甚至独资,使外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汇率制,使印度货币向可自由兑换货币过渡;原则上取消进出口许可证,削减关税,扩大贸易,增加创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印度计算机工业的增长和出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十多年来,印度大力发展高人才投入的软件产业,首先大量进口国外先进软件,以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后,再大量出口。
韩国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房地产等方面,制订了风险投资机制和相关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资本市场和企业创业的积极性。1998年,韩国有风险企业1900多家,目前,韩国已有风险企业7000多家,其中2000多家属于信息技术产业。韩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网络经济,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体系,最高层领导全面统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网络经济发展。
2、国家信息化水平带动对软件产品的需求
韩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身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在文字处理软件、ERP软件、EDI软件、教育软件、医院管理软件、应用集成(EAI)软件等方面,韩国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韩国金融部门电算系统的扩充合并、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投资的增大及电子商务网的建设,成为其国内软件市场的增长点。另外,由于韩国工业的大踏步发展,使ERP软件有了很大的市场需求,在这方面,韩国本土的ERP厂商占据绝对市场。
3、软件产品的质量保证
印度软件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印度软件质量可靠,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目前印度软件公司中有170家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是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在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最高级别的全球23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有15家是印度公司。
4、软件人才资源丰富
截止到2000年3月31日,印度软件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4万人,三年内增加了18万人。印度政府目前仍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速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如增加对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印度理工学院的投入,并在全国所有邦设立印度信息技术学院,以及大力鼓励民间办学、大力鼓励著名软件产业公司办学,培养信息技术业需要的专门人才。
借鉴与发展
1、印度的启示
印度的软件产品中有占产值7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美国是印度计算机软件最大的进口国,占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的62%。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185家采用印度计算机软件。印度软件出口额为39亿美元,约占印度总出口额的一成多,在国际软件出口市场的占有率接近20%,仅次于美国。
印度软件业忽视了国内市场。通过大量出口产品,软件产业自身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对于国内市场的开发和应用明显薄弱。1999年度印度软件业的产值约56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9亿美元,用于国内市场的仅为17亿美元。印度IT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高出5倍,但却未能对提高国内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力起到应有的作用。
2、韩国的启示
韩国的系统软件、网络软件、数据库软件、安全软件等基础性软件缺乏市场竞争力,因而采用了开放、自由竞争的方式,引入国外先进软件技术及产品,以支持本国软件的发展,迅速拓展其应用软件市场。韩国的软件主要集中在与本地化相关的产品上,如在文字处理、教育、娱乐、财务、ERP及某些专用领域方面,韩国的软件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文杰”文字处理软件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不仅打破了微软的垄断地位,而且该产品已经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在ERP软件市场上,韩国与国外软件产品竞争极为激烈,韩国软件产品以其本地化和较低的价格赢得了用户。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网络经济。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体系。高层领导特别注意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还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3、赛迪建议
发展中国家人才资源的成本较低,因此,从先进国家引进软件开发的项目与技术进行开发,然后出口创汇是颇为可行的。占领这一重要的市场将是我国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契机。赛迪顾问认为,国家本身的信息化水平是软件产业的发展之本。
云峰评论:
中国软件两个问题互为因果。
基层执法机关注重“涵养水源”,把“禁而不止”当成是让自己先富起来的“第三产业”,从根本上造成了“鼓励盗版”的市场环境,使中国的软件企业没钱。
贫穷的高科技产业难以支付推动政府决策所需的巨大成本,口号性的支持没有实际价值,使该行业事实上受到了冷遇。
未来一段时期,原有格局难以打破,出路在于民间力量的联合。鉴于“做市场不如做部长”的实际国情,操作思路如下:
由某家知名企业牵头,以拓宽信息产业生存空间为宗旨,建立行业内联盟,向政府方面发出联合呼吁。
必须要有媒体力量的参与,可选择业内排名第二、第三的媒体机构,设立专门的栏目,发布业界呼声。
紧密跟随国家政策动态,针对政府方面的任何呼吁,以联盟的名义,迅速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这么做象是期货,以一个企业的力量运用一个行业的资源,行业内公开竟标,组织者收取一定中介费用。最根本的原则在于,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使信息产业的政府影响力不断扩大。
李云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