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合纵连横>>给我一段霞飞路·给我一段弥敦道

主题:给我一段霞飞路·给我一段弥敦道
发信人: aaa234(我只只在乎你)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6-02 23:52:17), 站内信件
彭羚在《给我一段仁爱路》中唱“如果心开了,就回忆,如果心灰了,就忘记,
陪你完成这一段距离,要哭泣都来不及,只是要求你:给我一段仁爱路的时间,
给我一枝花的怀念……”啊,可以有这样的祈求吗?那么,请给我一段霞飞路的
时间,或者弥敦道。 
怀旧简直成了产业,越是大都市越有捧场客,有人做着遗少般的美梦,就有人借
机捞钱,从书到CD到影片,成为世纪末挥之不去的梦魇,当然是夹着惘然的一种
。也是顺应这股出版潮,听重出的上海三、四时年代老歌,其中又夹有五十年代
香港的“时代曲”,兹哑的黑胶唱片声中传来一把把女声,恍若隔世。重新回味
,不知多少曲子是在电影中温习过的,犹如一把珍珠,散在时代影片各个角落,
扫去尘灰,突然发现光芒竟也温润。 
初听《夜上海》,不是周璇唱的,倒是巩俐,在谢瑞麟广告中一袭黑色夜礼服,
眼波流转,放声高唱“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说起来,还是在拍“
摇啊摇”之前呢。后来听到周璇原声,少了许多理直气壮,多了无限风光旖旎,
也算得黑胶唱片时代的风华绝代,正是“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那早晚
的观众,谁会忘了《马路天使》里嗓音幼细,唱着“天涯呀,海角”的小女孩?
那种风情只属于当时、当地的上海,复制成电视剧,就只能不堪。 
张露的《给我一个吻》则出现在尔东升的《新不了情》里,看整个片子也可知道
导演忆旧的温情。袁咏仪小碎花布扎小辫的打扮不知创意从何而来,可是导演或
美指儿时见过的旧式女子装扮,从此埋在记忆中念念不忘?终于可以重温,银幕
上下都能感到那股淡淡的暖。朴素、美丽的阿敏在录音间唱“给我一个吻,可以
不可以”时,眼中光芒四射,明朗、健康、大胆,眼见是导演的预谋,衬得后来
生命的枯萎更加凄凉,自然俘获了黑暗中与剧情悲欢与共的无数观众。袁咏仪还
是导演的前女友张曼玉推荐给他的。他为张写此剧本的初衷,不由人回想起张曼
玉真正成名前的作品《旺角卡门》,她在片中装扮亦够八十年代,土气而温馨,
那是时代的气质。名编剧李碧华当时评此片曾说“野草闲花张曼玉小姐”如何如
何,言下已是赞誉有加了。兜兜转转,声光影之外,原来自有渊源。 
说到《新不了情》,更不能忘名曲《不了情》及之同时代《情人的眼泪》,还有
姚莉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有的是香港土产,有的来自英文歌,都在香港的某
个时代铺陈开来,流传至今。听《情人的眼泪》,刚好坐在烟雾缭绕酒吧最角落
处,缠绵、动听、暧昧。《玫瑰玫瑰我爱你》呢,真是色彩缤纷的五十年代,明
亮的懒洋洋的堕落。看过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人,都不会忘四女主角
各有拿手戏,除出这几首外就是英文老歌Changing Partners等等,出于对电影的
偏爱,我最欣赏该剧的就是这些歌。高志森的电影版本里,两首歌颇为抢眼,姚
小蝶崭露头角的《你你你为了爱情》及片尾重头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刘雅
丽亲自演唱,钟志荣的词曲,那婉转低回的萨克斯风,直如旧日弥敦道落日般的
温暖,和《倾城之恋》的浅水湾酒店一样,是记忆里某年某月香港的印痕,直让
人不得不艳羡最初话剧版的亲历者,品味风靡的滋味。用老歌营造气氛是香港导
演最爱玩的把戏。昔日吾友讲了一个片子,梁朝伟和吴倩莲演的鬼片,全片从头
到尾贯穿一首“等着你回来”,柔婉女声化鬼声,阴冷凄恻,挂鬼片的羊头卖文
艺片的狗肉。听着听着,眼前出现烟视媚行的美丽女鬼影子……另有一部梁朝伟
演的片子《新难兄难弟》,全盘Michael Fox《回到未来I》的桥段。月圆之夜,
时光倒流,梁朝伟回五十年代帮爸爸(梁家辉)追妈妈(刘嘉玲),片中梁家辉
扭臀大唱葛兰名曲《我要你的爱》,这可是五十年代纯粹的香港制造。舞会上父
子二人合唱英文老歌Tell Laura,绝对是港人特色的怀旧。香港抄袭好莱坞的同
时,永不忘加入一些土产,特色也,该片最大噱头倒是现实中情侣变了影片中母
子。 
这些还只是歌,全盘怀旧的导演更是用了整个片子,彻头彻尾浸入时空逆差。早
些时李碧华编剧,关锦鹏导演的《胭脂扣》说的不就是塘西旧事,妓女如花的蜻
蜓图案旗袍、十二少送她的胭脂扣,细节用到极致,两情缱绻之余告诉人们一个
时代过去了就过去了,可一不可再,早已烟消云散。关锦鹏恋恋不舍又拍了《阮
玲玉》,真是美丽的电影,张曼玉扮演的是自己的阮玲玉,不作第二人想。有时
想,身为男人,也只有这位同性恋的大导演,才能揣度女人心到这个地步。末尾
阮玲玉跳舞、微笑拥吻在场每一位男士一场在欢乐中展现无尽悲凉,教人心酸。
再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及许鞍华的《半生缘》,那是张爱玲的时代,情深缘
浅的时代,一切朴素深沉又繁琐精细,既是衣服、家具、公共场所,也是感情,
并非死声契阔,只得无边的纠缠。通片看完,只好喟然长叹。 
那时的霞飞路,那时的弥敦道,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日子。最早看《似是故人来》
,觉得通片昏黄,效果奇佳,却在片尾赫然打出“褪色处理……工作室”,不禁
愕然,啊,原来一切都是假的,不过是两个钟头一场戏。一切故事都可三句话概
括,只是搬演在不同的时代。观众执票入场,半晌流光飞舞,情生意动,还不是
为了满足自己一丝求之而不能得的贪恋。台上台下,也不知是谁陪谁演了一场戏
。电影散场,画面装进记忆,声光色鲜活无比,假装成了霞飞路上、弥敦道里自
己的烟尘往事。 
空气里彭羚又唱:“如果花开了,就感激,如果分开了,就放弃,陪你在路上满
心欢喜,是为了风景美丽,不是为了你……”填词高手林夕写的,莫不是影迷心
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