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规定与规范★★★>>转发柳斌同志在《全国中小学……

主题:转发柳斌同志在《全国中小学……
发信人: jiangyanan--6171(天若有情)
整理人: juhm(2001-06-14 21:03:27), 站内信件
转发柳斌同志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注】

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委、教育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各有关部委教育司(局):现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和制订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制订的规划于1992年6月20前日报我委基础教育司。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
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积极稳步地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柳斌同志在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总结报告同志们:这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我国中小学近几年来开展计算机教育的经验,研究了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些紧迫问题,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对我国今后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里,我就会议中同志们议论较多的问题,讲几点很原则的意见,不是结论,仅供参考。针对目前多数地区对计算机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状况,我着重讲一讲提高认识的问题,同时也准备就发展方针、经费投入、师资培训、软件开发等问题谈点看法。
一、为什么要重视电子计算机技术
计算,跟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的东西,是一种基础性的思维工具,离开了它,社会的生产、人们的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转。复杂的计算思维常常需要借助工具来进行。古代的算盘、近代的计算尺都是用来帮助脑力计算的计算器具。计算器不断向高水平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发展到用电力来驱动的时候就出现了电子计算机。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生产到现在45年当中,其运算速度提高了几十万倍,它的基础部件,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正在向新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发展的方向一个是巨型化,一个是微型化,一个是网络化,一个是智能化。现在电子计算机已闯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科研、生产、国防、文化、教育、卫生直到家庭生活,都离不开电子计算机提供的服务,进行健康检查,接受电教课程,文字和图像传真,情报资料检索等等莫不得益于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把生产自动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它将使经济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把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子计算机的功能由单纯数值计算转向以数据处理为主,使社会信息化真正成为可能。恩格斯指出,制造工具是人和猿的根本区别。工具实际上是人手的延长,电子计算机实际上是人脑的延长。由于电子计算机实现的自动控制、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一方面把人从机器系统中进一步解放出来,使人改变了从属于机器的地位,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支配整个生产系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把人从某些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技术革命的一个新时代。以往的一切技术革命,都是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利用,则使人们的智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王朝的腐败,我们已经整整耽误了一个世纪。
面对以电子计算机为龙头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我们必须急起直追,迎头赶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重视计算机技术的理由。
二、必须重视电子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发展速度之快是许多人尚未意识到的。一台普通的计算机每秒运算可达几千万次,比人脑运算速度快一千万倍。陈景润曾用几年时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另一个数学难题“四色问题”长期以来没人能够解答,前几年被两个科学家用电脑证明出来了,大约花了1200个计算机小时,相当于五十天。如果靠人脑来计算需昼夜劳作五亿天,即130多万年。我国银河机每秒运算一亿次,现在国际上已有了每秒运算一百亿次的计算机。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我在一汽看了喷漆机器人,在展览会上看了焊接人,已具有部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模拟的出现,使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种恐惧,认为人类最终会造出与人脑完全一样的电脑,这种电脑能自我复制下一代,并一代比一代进步,甚至机器人将代替人成为社会的主人。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我们认为无论电子计算机怎样高度发展,与之相比,人还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尽管电子计算机还会不断完善,但它毕竟是人设计出来的。再高级的机器人毕竟是用机械技术、电子器件装配起来的机器,同人相比,毕竟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思维能力、感情、意志等这些生命的高级运动形式是机器无法完全模拟的。机器的运算速度虽比人脑快得多,但它的计算方法中比人笨得多,一切复杂的问题都必须由人转换成最简单的算法,编成程序,才能发挥它的特殊功能。所以计算机的功能是人给的,是人的智能在机器中的反映,因此,人的智力发展始终是计算机智能发展的决定因素。
为什么要重视计算机教育?经验证明,计算机技术越是高度发展,计算机人才就越重要,计算机教育就越重要。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掌握现代已经成熟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并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我们才能加速我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历史进程。
三、发展计算机教育的方针
发展计算机教育的方针问题,我认为把几个主要的原则确定下来就可以了,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去补充,去调查、去完善。
中小学计算机,总的目的是否还是定为“打基幢,所谓打基础的涵义:(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结构特点、简单原理、基本功能等;(2)训练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操作和维修的能力。
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不外乎是一个速度问题(快与慢);一个规模问题(点和面);一个普及和提高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的前提,不是主观愿望,而是客观实际。从全国来看,要从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出发,从地方来看,要从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人力、财力状况的实际出发。
我认为今后几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到发展速度更快一点,规模更大一点,有条件的地区要力争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不是一刀切的要求,而是要求做到两点: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二要有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总的要求是城市比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速度应当快一些,规模应适当大一些,普及程度应适当高一些。上台阶的问题也要辨证地看:由讲求数量到讲求质量是上台阶;由无到有,由少到多也是上台阶。普及和提高也要辨证地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那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但在某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则可能在比较短一些的时间内(如五至十年内)逐步普及。还应当看到,如果一个县搞一个计算机教育点,对于这县来讲当然不能算是普及,但若每个县都有一个点,对于全国讲,却是意义重大的一次普及。
四、做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规划
规划怎么做?第一种意见是自上而下;第二种意见是自下而上;第三种意见是国家教委提出原则意见作为指导,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制订规划。我赞成第三种意见。现在要国家教委搞一个全国性的规划,条件还不成熟。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差距相当大,制订一个全国的统一规划还没有足够的依据。如果就这样去制订规划,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盲目性;而且即使搞了个规划,也不会令人满意。发达地区会认为规划要求太低了,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又会觉得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还是第三种意见比较好。国家教委拿出一个比较原则的设想。
各地区参照这样一个原则的设想制订本地区的规划,然后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在那样的基础上再制订全国的规划,可能效果会好一些。会后要修改的“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就是一个比较原则的设想,可以做为各地区制订规划的参考。我认为,可以以一九八六年到一九八九年计算机教育发展所取得成绩的数据作为基本依据。一九八六年中学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是3319所,到一九八九年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达到7081所,一九八六年开课的学校占中学总校数的3.62%,一九八九年开课的学校占总校数的7.74%。也就是说三年一共增加了四个多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如果以这个数字作为一个参照系,每年开课的学校数递增1%多一点,那么到2000年开设计算机课的中学要占到20%左右;如果按学生算大概每年增加三百万左右,十年,在中学里受过计算机初步训练的学生数可以达三千多万,如果这三千多万中有1%进一步深造成为计算机专业比较拔尖的人才,或者是有一定作为的人才那就是三十万,这个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开课的学校每年增加百分之一可不可能,一九八六年到一九八九年已经做到了,今后只要我们把工作搞上去,可能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从全国总的情况看,有的省可能高于这个速度,有的省可能低于这个速度,全国平均达到这个速度并不困难。
五、加强对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领导着重是这样几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办一些实事:1、培养和培训计算机教育的师资发展计算机教育的关键还是师资。一要有计划地在师范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二要抓好计算机教师的继续教育,业务水平不够高的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业务水平比较高的要通过继续教育来加深加厚自己的专业知识;三要解决计算机教师工作量的问题,编制的问题,职称评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省已经解决了,有的省还没有解决。我们准备推广一些省的经验,比如把上海、福建的有关规定转发一下,各省市可以参照他们的文件,自己制定政策。
2、开发教学软件
开发软件的问题现在是各地自己在抓,还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今后几年我们设想国家教委,或国家教委和其它部委联合成立中小学软件开发研究中心,各地也要组织一定力量去开发软件。将来国家教委的中心可以组织各地力量参加中小学教学的软件开发工作。这项工作与培训教师同等重要。不论是培训教师还是开发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工作,现在只能说是正在起步,还谈不到有突破性的进展,这还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
3、增加投入
上面已经讲到,近几年开课的学校增长率每年为1.3%左右。按照这样一个比例,大致上是每年增加1000所学校左右,每个学校配置一个计算机教室25台机器,加上配套设备,大约5万元钱。如果加上局部网络系统大概费用也增加不了多少,25台机器不联网需要25个磁盘驱动器,所以总的费用不会增加太多。
有局部网络系统之后,可以大大地提高机器的利用率。但光是硬件还不够,还要配置软件。软件配置经费是硬件配置的20%,按这个比例算,一个学校要配置一个教室,大约需6-7万元。一年装配一千所中学,算起来就是七千万,算宽一点就是一个亿,到2000年要投入10个亿,能不能做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可以从宏观上给同志们算两笔帐。第一笔全国的教育附加费,农村不得少于1.5%,现在全国农村人均收入650元,10亿农民,每人9元就是90亿,加上城市教育附加,总数可达100多个亿,拿出1%,就可以解决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投入问题。第二笔是我国今年中小学勤工俭学收入达到40个亿,按政策规定,可用40%来解决教学仪器设备问题,这就是说可以拿出十六个亿来购置设备。从中拿出十六分之一就可以解决发展计算机教育的经费问题,当然这里有不平衡的问题。总之,钱还是有的,问题是以什么方式把钱拿过来用于计算机教育。各个盛市、自治区自己可以去想办法,去制订政策措施。目前可以考虑的办法有:一、设立计算机教育专项补助费;二、在每年的教学设备费中划出适当的比例;三、可以吸收一些社会的赞助,现在有很多热心的企业,愿意为计算机教育作一些贡献;四、还有一些经费可以在其它项目中开支,如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等。
4、要建立协调小组或领导小组。国家教委准备建立领导小组。各地要有一位盛市、自治区教委副主任牵头,把普教处、设备处、电教处(局)、师资管理处协调起来。
我想同志们提出的问题,主要的都已回答了,同志们回去之后,要向各省市教委党组作认真的汇报。
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_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