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走近西藏>>心情回放>>灵魂像风—文学篇 N>>打开心门(网友文集),,,,>>梦落天湖(gst2170865)>>电影文学剧本《太阳》>>电影文学剧本《太阳〉(1)

主题:电影文学剧本《太阳〉(1)
发信人: gst2170865()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6-02 18:57:31), 站内信件


西藏江孜的帕拉·旺堆庄园。夜。
    闪电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暴风雨中一座典型的藏式奚卡(西藏民主改革前属于官府、寺院和奴隶主们的庄园)。雷声轰鸣,仿佛整座古堡似的庄园也给震动的摇摆起来。箭似的急雨发狂般地射向这座全部为石头所砌成,森严若监狱、形状似碉堡,耸立在险峻小山头之上的庄园。狂风凄厉地呼啸,压弯了树木,撕裂了经幡,摇撼着古堡。
2·古堡的最底层。室内。
    一盏微弱的摇曳着的小酥油灯下,将要分娩的央金缩在一个墙角里,头抵着墙,发出痛苦的呻吟。她的丈夫强巴茫然不知所措地跪在一旁,双手合十,拼命“ 唵吗呢哞嘛哄”地念经。大管家土登款款地走下楼梯,一边拨弄着手里的佛珠,一边喃喃地念着什么经文。听到下楼的动静,强巴匍匐到土登跟前,竭力亮出自己的舌苔(敬畏的礼节,西藏特有的规矩)。
    强巴:“咭叽咕叽(藏语,求求)……”。
    土登乜斜了一眼,恶声恶气地说:“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怎么回事?是不是想把孩子生在屋里?”
    强巴:“咕叽咕叽,雨——大得很……”。
    土登:“旺堆老爷有话,让央金马上滚出庄园!这场雷暴就是贱人央金引来的”。
土登的话音还没落 ,一道耀眼的蓝光闪了一下,紧接着就是一声炸雷。
绝望的央金晃晃悠悠地站起来,拖着沉重而又无力的脚步,失魂落魄地朝屋外走去。
3 ·雨夜。野外。
    滂沱大雨遮天盖地,象皮鞭一样无情地抽打着孤独的央金。她漫无边际地走着,走得双腿沉重,走得疲惫不堪。突然,她脚下一滑,跌倒在泥水里。
    狂风怒吼,大雨倾盆,电闪雷鸣。
    高高的玛尼堆(路过的行人在神地一人一块堆起的乱石)也不堪重负,在狂风暴雨的侵蚀下轰然坍塌。
4 ·辽阔的高原。雨后。
    一声婴儿的啼哭驱走了黑暗和急风暴雨。雨后的天空大地,一尘不染,显得那么清晰、洁净、明媚、宽阔。空气像刚滤过似的,仿佛能挤出水来,牧草变得分外苍翠,茁壮、鲜艳。全身湿透的央金缓缓地解开怀,为刚刚出生的婴儿喂奶。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在婴儿的脸上。腮边还挂着泪花的央金苦涩地笑了。她缓缓地转身向远处眺望,看见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正冉冉升起。
    央金(喃喃地):“尼玛、(藏语:太阳)、尼玛、尼玛、尼玛!”
    她颤抖地举起婴儿,母子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以一轮硕大的太阳和母子的剪影为背景叠出片名:
太        阳
             
    随着一首优美、抒情的《太阳》,银幕上呈现出反映本片主人公尼玛平措成长的过程,并以此为背景,叠印职演员表。         
歌词:(《太阳》暂定)
     太阳啊,灿烂辉煌,
         风雨过后天空晴朗。
         雄鹰啊,展翅飞翔,
         年楚河水霞光万丈。
         雪山低头迎远客。
         砸碎锁链求解放。
         翻身不忘金珠玛米(蒇语:解放军),
         幸福不忘共产党。
         啊,太阳,我的太阳!
         把翻身农奴的心照亮。
         啊,太阳,还有一个太阳!
         我们为您跳起热情的锅庄(藏语:舞蹈)。
         捧起洁白的哈达(藏族礼品),
         献给我心中的太阳。
(歌声中):
    群峰托日,霞光四射,高原景色无比壮丽;
    幼小的尼玛步履蹒跚地走向太阳;
    兰天、白云,一只雄鹰在空中盘旋;
    江水如练、蜿蜒逶迤;
    陡峭的雪峰下,少年尼玛平措给进藏的解放军带路;
    鲜艳的红旗在乃钦康桑大雪山顶上飘扬;
    鸟瞰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
    青茸茸的山峦,绿油油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褐色的寺庙在缓缓地移动;
    骏马在草原上奔驰,马背上的尼玛平措已长成大人;
    一轮金灿灿的太阳迎面而来; 
    尼玛平措扬鞭跃马向着太阳飞奔;
    能歌善舞的藏族群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年轻英俊的尼玛平措挽缰立马,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歌声结束,职,演员表止)
5·热火朝天的工地。(字幕:1978年)
    彩旗如云,人集如蚁,车水马龙,来往穿梭。拖拉机,推土机大显神威,象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远处,一个个采石点上的爆破声闷雷一样的此起彼伏。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前,立着一块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的牌子——年楚河水利工程指挥部。
6·工棚内。
    中共江孜具委书记吴明正在和县委一班人研究工作。大家围坐在一张标有“年楚河改道工程”字样的图纸前连说带比划。
    白玛措(县委副书记):“现在的问题是水势太大,扔什么冲走什么。大石块也好,装满砂石的麻袋也好,塞足石块的铁丝网笼也好,一入水被冲得没影了”。
    吴明:“同志们,年楚河工程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关键时刻,咱们再苦,再累,再难也一定要实现预定的目标。让年楚河改道,让我们牵着年楚河的鼻子走,的确不是件容易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的副总指挥尼玛平措同志为了这一造福人类的工程连命都豁出去了。处自打工程上马,他没白没黑地靠在工地上,风里来,雨里去,大到成百上千的民工,上百台的车辆往哪里铺展,小到伙房的一粥一餐,甚至每一颗螺丝钉都亲自操心。同志们,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无私的献身精神!咱们干事业就需要这无私的献身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白玛措副书记刚才谈到的合龙问题的确很棘手。我认为,这是桀骜不驯的年楚河在向我们挑战。看看我们有没有征服它,战胜它的信心和勇气。当然,光凭信心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要动脑筋想办法。关键时刻,县委要求所有的共产党员,机关干部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正说着,秘书陈良文气喘吁吁地跑进工棚。
    陈良文:“平书记,平书记!”
    吴明:“什么事?平措书记不在”。
    陈良文:“他、他爱人难产,县医院的大夫让他赶紧去一趟……”。
    吴明:“他在合龙口。白玛措同志,您和陈秘书马上赶到合龙口把尼玛平措换下来,我和其他同志随后就到”。
7·合龙口。
    还剩一丈多宽的合龙口,水深流急。民工们从两端往中间扔装满砂石的麻袋、石块。由于水势太大,扔什么冲走什么。在一辆“东方红55型”大后轮拖拉机跟前,手持红绿旗的尼玛平措正对司机面授机宜。
    尼玛平措:“成败在此一举,喝几口酒暖暖身子也壮壮胆,你到时候啥也别顾,就开足马力楞往我身上撞!”
    司机:“那您咋办”?
    尼玛平措:“顾不了那么多了。记住,要稳住方向盘,一定让拖拉机在熄火前冲出激流”。
    叮嘱完司机,尼玛平措自已涉水到对面河滩中一块高坡上站稳,扬起了手中的绿旗。司机灌了几口酒,把酒瓶子用力一摔,稳稳地坐进了驾驶室。
    两岸的民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成百上千双目光齐刷刷地注视着水流湍急的缺口。
    尼玛平措将手中的绿旗猛地一挥,大喝一声:“上!”
    司机踩足油门,驾车朝尼玛平措站立的方位冲去。湍急的水流淹没了驾驶仓,司机在水下稳住方向盘,在拖拉机还没来得及熄火的刹那间跃出了激流。装满石料的拖斗不偏不倚地卡住了缺口。水势顿减,民工们在尼玛平措的指挥下,从两边迅速地向缺口推下一个个装满大石块的铁丝网。
    合龙终于成功了!民工们欢呼雀跃。精疲力竭的尼玛平措却终于支持不住了,身子一歪、倒在了水中。
8·医院·病房。白天。
    昏迷不醒的尼玛平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黑黄,眼窝深陷,嘴唇干裂。他的妻子普姆达娃端坐在病床前的板凳上给出生不久的婴儿喂奶。怀中婴儿,脸蛋上还毛茸茸的,翘起的鼻头和红嘟嘟的小嘴,勾勒出一条温柔的曲线。听到推门声,普姆达娃下意识地掩了掩怀,抬头望去。
    县委书记吴明在援藏医生白洁和秘书陈良文的陪同下走进病房。
    白洁:“……主要是劳累过度引起的。一是肝炎,二是心脏不好,连续三天高烧不退”。
    吴明(焦急地):“一直没醒?”
    白洁:“昨天下午醒过一次,但神志不清,让我赶紧通知陈秘书,调一台带拖挂的东方红拖拉机”。
    陈良文把一尼龙兜苹果轻轻地放在尼玛平措的枕头边,指着普姆达娃怀中的婴儿,动情地说:“孩子都出生三天了,到现在还没见过自已的亲爹呢”!
    白洁:“堂堂的县委秘书,连话都不会说。不是孩子没见过爹,而是当爸爸的还不知道自已儿子的模样”。
    陈良文(尴尬地):“彼此彼此”。
    吴明走到普姆达娃跟前,从公文包中掏出一条哈达向母子献上,又从床头柜上放的木碗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粑(青稞粉)放在婴儿的额头上。
    吴明:“阿甲啦,(藏语:姐妹。加啦,表示尊敬)孩子出生三天了,我代表县里所有的同志向您祝贺。我们特意带来了亚东苹果,祝福孩子平安吉祥,万事如意。我知道,咱藏族有个传统风俗,孩子出生三天后,亲朋好友要前来祝贺。藏语是怎么说来着?”
    陈良文:“旁色。旁是污浊,色是清除”。
    吴明:“对头。旁色,也就是清除晦气。本来应该热热闹闹地庆贺庆贺”。
    普姆达娃:“吐叽气!吐叽气!(藏语:谢谢)是曼巴啦(藏语:医生)救了我们母子。医生说孩子先出脚,相当危险。要不是曼巴啦医术高明……“。
    听到动静,尼玛平措从昏迷中醒来。
    尼玛平措:“是吴书记在说话,是吴书记吗?”
    吴明:“是我!是我!你这老伙计,简直把我吓坏了!”
    尼玛平措要挣扎着坐起来,被吴明、白洁和陈良文按住了。
    尼玛平措:“我没事(儿),连续三天三夜没睡觉,不知怎么回事(儿),一下子睡着了”。
    陈良文从尼龙兜里掏出一个苹果,递到尼玛平措手上。
    陈良文:“吃苹果!是吴书记托人从亚东捎来的苹果”。
    尼玛平措:“亚东的苹果!这一恍就是二十多年了……”。
    望着手上的苹果,尼玛平措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沉浸到回忆的海中去了。
9·印度的噶伦堡。集市。(回忆)
    闹哄哄的集市拥挤不堪,到处是摆小摊的;一摊挨一摊,一摊挤一摊。摊贩们,有的在摆贷,还有的把床单,丝巾,皮货等搭到臂膀上,擎在手中,在街心游来荡去,吆吆喝喝,高声叫卖。在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少年时代的尼玛平措和他的父亲强巴也设了一个摊点。一张干透的牦牛皮上,摆着藏刀、木碗、藏香和藏药。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杰克领着他的儿子汤姆趾高气扬地走着。他们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地搜寻着什么。来到尼玛平措的摊位前,杰克和汤姆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强巴一见,讨好地吐了吐舌头,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把藏香。
    强巴:“先生,要不要买把藏香,佛祖会给您带来好运的”。
    杰克傲慢地摆手,屈膝蹲下,翻弄着摊子上的藏刀。挑了半天,似乎都不中意。双手一摊,肩头一耸,不无遗憾地冲汤姆一笑。刚要起身,儿子汤姆按住他的肩头,用手指了指尼玛平措的腰间。顺着汤姆手指的方向望去,杰克顿时眼前一亮,发现了尼玛平措挂在腰间的藏刀。
    杰克:“喂,小家伙,藏刀的给我看看”。
    尼玛平措下意识地赶紧把挂在腰间的藏刀取下,藏在自己的身后。
    强巴:“对不起,先生,别的可以,儿子的刀不卖”。
    杰克:“为什么?”
    强巴:“那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父亲在江孜战役中(1904年反抗英军侵略的战役)曾用这把刀……”。
    尼玛平措:“不卖!给多少钱也不卖!”
    尼玛平措赶紧打断父亲的话,悄悄地对强巴耳语了几句。
    杰克:“江孜战役?江孜是我父亲殉难的地方。当年他在荣赫鹏的手下任职。知道荣赫鹏吗?他很了不起”。
    强巴已自知失言,赶紧回答:“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汤姆(怯生生地):“看看可以吗?”
    尼玛平措(倔强地):“NO !NO! NO !  ”
    杰克无可奈何地站起来,习惯性地双手一摊,双肩一耸,用手拍了拍汤姆的后脑壳,悻悻地走了。
10·英国驻噶伦堡领事馆。(回忆)
    建筑物前的空地上,汤姆正在和几个英国男孩子踢足球。黄昏微妙的暗紫色渐渐从天际漫来,流入西天辉煌的落霞中。林荫道上,少年尼玛平措和少女普姆达娃边走边聊。
    尼玛平措:“听阿爸说,金珠玛米已经在江孜安营扎寨,有他们撑腰,我们可以安心种地,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赶骡帮,背驮子了”。
    普姆达娃:“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
    尼玛平措:“运来的贷差不多卖完了。这几天,阿爸正忙着收盐巴和茶叶,等收齐了就走”。
    普姆达娃:“还回来吗?”
    尼玛平措:“我也说不准,也许会也许不会”。
    正说着,一只足球迎面飞来,尼玛平措眼疾手快,双手稳稳地把球接住。
    汤姆气喘吁吁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球,我的球!”
    尼玛平措将手中的球用力一抛,擦着汤姆的头皮飞过,落在其他孩子的脚下。
    汤姆向玩球的孩子们挥挥手,示意不再玩了,转身打量了尼玛平措一眼。
    汤姆:“我见过你,你是卖刀的”。
    尼玛平措下意识地抓住刀把,反问到:“认识又怎么样?”
    汤姆:“普姆达娃,他太不友好了!”
    尼玛平措用疑问的目光打量着普姆达娃和汤姆,问:“你们认识?”
    汤姆:“她父亲是我们领事馆的翻译。普姆达娃,他是谁 ?”
    普姆达娃:“他叫尼玛平措,他的阿爸和我的阿爸是朋友,他们从小一块长大”。
    尼玛平措:“知道就好!告诉你,谁要敢欺侮普姆达娃,我的刀可不认人!”
    汤姆:“我叫汤姆。你呢?你叫什么来着?”
    普姆达娃:“尼玛平措,尼玛是藏语中的太阳,平措是园满,你可以叫他尼平或平措”。
    汤姆:“SUN!SUN!在英语里,太阳和儿子的发音相同。尼玛是太阳,达娃是月亮,太阳和月亮一个在白天升起,一个在晚上升起……”
    尼玛平措:“ 不!太阳和月亮永远都在一起!”
1 1·集市一隅。晨。(回忆)
    青白的曙光和淡淡的晨雾交融在一起,整个集市笼罩在神秘的薄雾中。强巴和尼玛平措正在拆帐篷,普姆达娃和的阿爸丹增前来为他们送行。强巴停下手中的活(儿),双手合十,给丹增深深地鞠了一躬。
    丹增:“贷都收拾好了?”
    强巴:“收拾好了,光剩下帐篷了”。
    丹增:“兵荒马乱的,路上要多加小心呵!”
    强巴:“是的,是的。”
    丹增:“回到江孜后,把信交给帕拉·旺堆老爷。根据形式的发展,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将回江孜……”
    在驴驮子跟前,普姆达娃把一个苹果递到尼玛平措的手上。
  普姆达娃:“这是咱西藏的苹果,是亚东的驮帮带过来的。我一直都没舍得吃”。
    尼玛平措:“这么金贵的东西,您还是自已留着吧”。                             
    普姆达娃(摇了摇头):“要吃早就吃了。尼平啦,路上要多保重呵”。
    尼玛平措将苹果塞进怀里,解下腰刀,双手递给普姆达娃。
    尼玛平措:“收下吧,英国鬼子不是好东西,他们要敢欺侮你,就用这把刀把他们宰了!听阿爸说,当年我爷爷曾用这把刀杀死了好几个英国鬼子!”
    普姆达姆双手接过刀,脉脉含情地望了尼玛平措一眼,塞入怀中。
1 2·帕里大雪山。(回忆)
    夕阳映照的雪峰闪出红白光芒,像彩霞般灿烂。驮队从雪峰下缓缓通过。马背上的尼玛平措陶醉在迷人的风光里。他从怀里掏出普姆达娃赠送的苹果,小心翼翼地在手上把玩着,一丝微笑掠过他厚厚的唇间。(回忆止)
1 3·医院病房。白天。
    苹果仍在尼玛平措的手上。吴书记等人已经走了,病房变得分外安宁。普姆达娃含情脉脉的目光从尼玛平措那魁伟的身躯缓缓地回到怀中婴儿的脸上。她忘情地亲着婴儿的额头,喃喃地说:“孩子生在星期天,就叫他尼玛穷达吧”。(穷达:意思是最小的表示再不要小孩)
    尼玛平措:“孩子是不能再要了。虽说咱藏族不搞计划生育,我作为县领导也要注意影响,生多了不好。名子要好好琢磨琢磨,再叫尼玛,咱们家都快成太阳家族了”。



----
 谁伴我,沉与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