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ivianwoo(挪威的森林)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1-05-20 22:55:31), 站内信件
|
trueman定义:“典型的小资,应该是在可以随心所欲的时候随心所欲。”
作这个定义的前提是所谓小资的通行标准中“五官中现在只用了视味听”。
我倾向于同意trueman的定义,但恐怕事实上,目前要作小资,打车、逛宜家、没事儿进星巴克发呆、吃蔬菜沙拉和哈根达斯、定时去书店看话剧听音乐会,这些视味听的标准,是绝对不可少的。如果你连宜家都买不起,哈根达斯不过几个冰球子也要卖如此价钱你觉得简直犯罪,买一张音乐会门票你足足咬碎了三颗钢牙—那你就歇吧,小资你还差得远,即使在这之外你真的环保、面带微笑地嘲人和自嘲、知道福柯是男是女什么的干活。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一切西方国家,虽然他们的标准可能不是宜家和星巴克。顺便说一句小资虽然常见于文革语境,但似乎不应该算作文革词汇,是舶来品,原本的意思就隐含地规定了小资作为一个阶层的收入范围,这是一个前提。至于后来被总结出来的许多共同的形而上的特征,包括情调如何如何、姿态如何如何,跟这个名词本身,应该是彼此独立的,我想。
当然上述必不可少的视味听标准中,本来就有自相矛盾之处,譬如又环保又打车。我的个人意见,如果一个人环保得比较专业,一般会觉得汽车污染环境,所以将坚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干脆开步走,而不至于选择什么打车。其它的矛盾又如,只提到去书店,却没提到到底读不读书,只提到看话剧,却没提到进场之前是不是关手机,只提到听音乐会而不提私下里其实听些什么,…甚至只提到逛宜家而不提买到的桌子自己动手能不能装出来。
前方路途遥远,路标又混乱甚至误导,这样说来做小资这条路简直走不通啊--为了村上而jazz,再为了jazz而小资,绕得太厉害了,何等费力。不如--我们少生孩子多养兔,为了小资而致富吧。
虽然在论坛或bbs的读书版竟然经常十分奇妙地产生关于小资的话题(我也有责任啊痛心疾首地),话说回来,小资,头衔耳,如果可以它称得上一个头衔的话。正经的事,还是读书。任何人都可以读书“并从中得到乐趣”,无论你想当小资而当不上小资不想当小资偏偏成了小资或者已经当了小资很是满意当了小资很是厌倦。
最近读了很多相当不错的网上书评和相关议论。当然所谓相当不错,是以我的标准衡量,这个标准很难解释,请trueman允许我转贴一篇“相当不错”的帖子作为例子。
---- maybe it's because i'm clumsy
i try not to talk too loud
maybe it's because i'm crazy
i try not to act too proud
and after that you don't ask why
you just don't argue anymore
you just don't argue anymo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