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mengr(檬檬)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1-05-21 23:14:53), 站内信件
|
关于《三联生活周刊》
有一个朋友,阅读胃口很挑剔。说起国内的近几年周刊的发展之势甚猛。他对颇有市场的《新周刊》倒觉得为什么有些媒体中人也觉得甚好,言下之意有不屑之意。他最看好的周刊杂志是《三联生活周刊》(当然本文全部指大众传媒,不包括专业领域内的报刊),另一本风格不错的刊物是上海的《海上文坛》。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本杂志才算办出自己的风格,不是一味的时尚跟风之作,三联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才发现,一些行内人士对《三联生活周刊》颇为看好。听另一个朋友说起“三联周刊”的一些事,觉得挺有意思。也许是传闻罢,有点惊讶,却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
三联的一位名记听说才两千多一个月,在北京,在媒体这个行业,在三联这样的杂志,而且是名记----真是出人意料。又说三联周刊养了二十多名记者,真是舍得。三联周刊的稿子,除了生活圆桌与另一个栏目,一般不用外稿,就算是外稿,也是本刊记者亲自改写重写。又听说三联周刊里的工作环境居然达到可以上班打麻将的地步。这实在很让人艳羡。咱上班也不求别的,只希望能正大光明打牌就成。
所有这一切,倒也自圆其说。比如因为牌子大,钱给得少,也有人才投奔门下;同时有些人也图那儿上班清闲自由,能随心所欲些;同时因为每个员工开支相对来说较低,多养些记者也不会构成很大的压力;又因为自己有一支成型的采稿队伍,可以很牛气地不用外稿。至于压力小到什么程度,听说初进的新编辑,一个月的任务是编8个页码(或者甚至只有2个页码)的杂志即可。或者这就是慢工出细活?
哦,这本杂志真的小资,看看编辑这个风格。
《三联生活周刊》也采用主笔与记者都署名的制度;改成周刊了,降价了,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 时间是永恒的伤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