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ryuanid(阿原)
整理人: txdy(2001-05-20 01:03:21), 站内信件
|
由《圣经》的记载来推算,方舟是一只排水量四万三千吨的巨大木箱。按《创世纪》第八章所载,方舟最后停靠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腊山上。过去虽有不少方舟被发现的传言出现,但都仅止于传言。
近年来,有一种说法,认为方舟搁浅在亚拉腊山脉面向黑海的一个山坡上,而且很可能因为黑海水位暴涨而沉入黑海海底,这个说法引起了美国深海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博士的高度兴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诺亚方舟”的故事从小就深深地吸引了他,特别是他在深海探险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后,只要一提起方舟,就激动不已。他希望自己有机会探寻方舟的下落。所以 当听说“方舟可能沉入黑海海底”这个大胆的推测后,他决定亲自到黑海去探个究竟。
巴拉德曾在地中海海底找到古罗马帝国和腓尼基的船只,假如他能在黑海海底寻获方舟,这将会是一件轰动全球、甚至载入史册的重大发现。
在近东和中东一带的古文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古巴比伦、希腊及罗马也有类似诺亚一 家人获救的故事流传,但地质学家从未发现全球性大洪水的证据。有人认为诺亚方舟不过是一项 古老的传说,然而科学家最近却根据黑海一带的自然环境推断,当地的确可能发生过毁灭性的大洪水。
科学家推算地球最近一次冰河时期,是在一万二千年前达到巅峰,那时全球海平面要比现在低 很多,而黑海只是一个淡水湖,与地中海间隔着一个天然的堤坝,这个堤坝横跨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随着各地冰河融解消褪,全球海平面跟着升高,而地中海与黑海的水位落差,逐渐被拉大到 500米左右。后来,可能是一场大雨或一场地震,使两者间的堤坝垮掉,地中海的海水以200倍于 尼加拉瀑布的水量及冲力涌入黑海;两年后,地中海和黑海的水位才达到平衡。
今天,黑海和地中海虽有一个水道相通,但黑海基本上是个封闭的水域,多瑙河、聂伯河及顿 河的水不断流入黑海,在它的上层形成一个淡水带,在这个区域内有丰富的鱼产和其他生物,黑 海下层则是咸水带,这个咸水带不同于一般海洋下层有海流相通,而是呈停滞状态,因而形成了 特殊的“无氧”环境。理论上,在这种无氧环境下几乎不可能有生物存在,所以任何物品、沉船 甚至人体遗骸一旦下沉到这个水域,就好像被扔进一个真空储物柜一样,永远不会腐烂。按圣经 所载,方舟是用“歌斐木”造的,假如方舟最后落到黑海海底,那么它可能完好如初。
巴拉德准备以寻获“泰坦尼克号”的办法,到黑海寻找方舟的下落。他从过去的经验得知,每 艘沉船的船身都会不断融解出一些碎屑,从而透露出沉船的行踪。一旦发现这种碎屑,他会把一 艘装有声纳的遥控机械潜艇放进水中,探测船体的位置;找到沉船后,接着便放下装有摄影机的 机械潜艇前往拍摄。
巴拉德不派潜水人员下海,而使用这类高科技设备,是因为他曾在一次潜水探险中和一名同伴 被困在一艘沉船内,差点丧命,现在他几乎都使用遥控潜艇来进行探险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德只观察海底的沉船,不搜刮船上的财物,巴拉德深信沉船是历史的遗迹,任何人都不应为了 贪图利益而予以破坏。
考古学家都同意,古代船只不比现代船只,遇到风浪很容易便沉没。有人据此认定,古代人只敢在距离岸边不远的海域小心地航行,所以在海洋深处,不大可能发现古代沉船的踪影。但巴拉 德却不认为古代航海家都这么胆小,很多人并未实际去观察深海底层有些什么,便断定古代航海家不敢把船开到较深的海域。他就是因为观察了深海海底,结果发现了腓尼基和罗马帝国的船 舰。
对巴拉德来说,他之所以被黑海吸引,不完全是为了方舟。事实上他和许多科学家一样,怀疑方舟是否真的存在。就算方舟不在黑海海底,那里仍存在许多其他的秘密等待他去发掘。巴拉德这次探险除了寻找传说中的方舟,还有另外两个目标,一是沿着黑海南岸,寻找被大洪水淹没的 古代村落;二是在2000多米深的水面下,找寻一条纵贯南北的古代航道。巴拉德相信,他这趟探 险之旅,很可能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黑海底层的无氧环境,或许真的完整保存了许多古 物,任何发现,都可能在考古学界造成震撼。就另一方面来说,他在黑海海底若发现有生物存 在,也等于推翻了科学界对黑海所作的种种臆测。如果真是这样,也算是一项科学上的重大发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