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2sz(极速子弹)
整理人: huangzifan(2001-05-19 11:48:15), 站内信件
|
近日,羊城晚报以较大篇幅报道深圳多胞胎较多的背景调查(2001年5月15日A16版),引起了深圳晚报的迅速回击(2001年5月17日第3版)。作为卫生界一名工作者,对此略谈一二,更希望各位看官加以跟进。将羊城晚报的报道浓缩为几句:深圳多胞胎中有三分之二是通过吃药、打针或试管婴儿等方式孕育出生;有医院、诊所、药店惘顾伦理、道德,迎合一些人一胎多子的愿望加以服务。
深圳方面的焦点落在以下两点:
羊城晚报调查结论的真实性;
羊城晚报调查的理论依据;
对此,深圳晚报引用了一些多胞胎家长和某位妇产科专家的谈话加以说明。(内容略)
我不是“专家”,更不很懂此行,但有几点看法:
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或深圳)多胞胎生育率的增高:国家统计局从未作过此类统计;卫生系统内并无此类报表;派出所不对此作构成调查。因此,这种数据只能是通过一时性的调查(某个机构针对特殊研究目的进行),不可作为一种定论,任何人士都可以质疑;
对待数据要严肃:调查方有无根据统计学原理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而不是一种主观估计;质疑方有无按同样方法进行调查,而不是情绪上的反对,并同样进行主观设想;
所以,“各打五十大板”成了最好的做法。熟悉媒体的朋友,比我更清楚笔下多少是水,多少是酒,两在媒体这一闹,反而自揭了丑。
在羊城晚报中,插入了一幅图,引用的是深圳晚报的双胞胎大赛的个别儿童图片和报业篇幅,图题与文章内容根本没有明示或暗示哪些家长或媒体的任何不对之处;而深圳就迅速回击:“有好几位家长甚至激动地表示要将该报及其记者告上法庭,如拿不出事实根据,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介绍了深圳方面作孪生同胞风采大赛的简单背景资料。
我觉得奇怪的是,报业引用一些与实质内容无观的图片是历来的做法,各家报社均有之,为何深圳方面反应得牛头不对马嘴,不是指侵犯肖像权,而是指侵犯名誉权,羊城晚报并没有针对个别人、个别对象啊?深圳晚报作自己活动的背景介绍,与自身当文、与羊城晚报当文毫无关联,倒觉得有点自我澄清,不知想澄清什么?有点莫名其妙。
羊城晚报举例“某医院、某诊所、某药店”的职业道德低下,深圳方面并未回应,应该也是对此的认可吧?但深圳原引专家的一番话“造成多胎妊娠的因素有很多,如家族遗传、产妇年龄、身高和营养状况、内源性激素水平高等等。”我不知是笔误还是原文真如此,小生虽学识浅薄,但也知到多胞胎与当时卵子数目和健康精子(或者叫最强壮精子)数目密切有关,专家应该是说“相关因素”,而非“根本原因”吧?只要是促排卵药或人工授精,都可以实现。而且羊城晚报明确指出,试管婴儿可以造成多胞胎。
错,就错在“三分之二”,搞到深圳人民跳起来;错就错在跳起来,提不出科学、理智的反驳依据。
媒体,确经常令人啼笑皆非。引用著原名的文章,还看不到错;用笔名的文章,绝大多数有荒谬之处,什么“牛奶和钙片不要同服,否则影响钙的吸收”。我也见过记者将他人的意思表达错误的时候。
望两大媒体继续讨论。
更望各同仁真正认识“健康促进”的重要性.
---- 子弹横飞百老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