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ochh()
整理人: dannylu(2001-05-18 01:45:57), 站内信件
|
到了沅陵,不得不说的一个话题便是所谓的"湘西赶尸",不过一个旅行者自觉已经来到沅陵时,兴味或不在这些平常问题上。沅陵地方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公路在沅水南岸,过北岸城里去,自然盼望有机会弄明白一下这种老玩意儿。这些都 在沈先生的湘西杂记中有如下的记载:
对于赶尸传说呢,说来实在动人。凡受了点新教育,血里骨里还浸透原人迷信的外来新
绅士,想满足自己的荒唐幻想,到这个地方来时,总有机会温习一下这种传说。绅士、学
生、旅馆中人,俨然因为生在当地,便负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义务,又如为一种天赋的幽默同
情心所激发,总要把它的神奇处重述一番。或说朋友亲戚曾亲眼见过这种事情,或说曾有谁
被赶回来。其实他依然和客人一样,并不明白,也不相信,客人不提起,他是从不注意这个
问题的。客人想“研究”它(我们想象得出,有许多人最乐于研究它的),最好还是看《奇
门遁甲》,这部书或者对他有一点帮助,本地人可不会给他多少帮助。本地人虽乐于答复这
一类傻不可言的问题,却不能说明这事情的真实性。就中有个“有道之士”,姓阙,当地人
统称之为阙五老,年纪将近六十岁,谈天时精神犹如一个小孩子。据说十五岁时就远走云
贵,跟名师学习过这门法术。作法时口诀并不希奇,不过是念文天祥的《正气歌》罢了。死
人能走动便受这种歌词的影响。辰州符主要的工具是一碗水;这个有道之士家中神主前便陈
列了那么一碗水,据说已经有了三十五年,碗里水减少时就加添一点。一切病痛统由这一碗
水解决。一个死尸的行动,也得用水迎面的一*e。这水且能由昏浊与沸腾表示预兆,有人需
要帮忙或卜家事吉凶的预兆,登门造访者若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假洋人教授,他把这一碗水
的妙用形容得将更惊心动魄。使他舌底翻莲的原因,或者是他自己十分寂寞,或者是对于客
人具有天赋同情,所以常常把书上没有的也说到了。客人要老老实实发问:“五老,那你看
过这种事了?”他必装作很认真神气说:“当然的。我还亲自赶过!那是我一个亲戚,在云
南做官,死在任上,赶回湖南,每天为死者换新草鞋一双,到得湖南时,死人脚趾头全走脱
了。只是功夫不练就不灵,早丢下了。”至于为什么把它丢下,可不说明。客人目的在“表
演”,主人用意在“故神其说”,末后自然不免使客人失望。不过知道了这玩意儿是读《正
气歌》作口诀,同儒家居然大有关系时,也不无所得。关于赶尸的传说,这位有道之士可谓
集其大成,所以值得找方便去拜访一次。他的住处在上西关,一问即可知道。可是一个读书
人也许从那有道之士服尔泰风格的微笑,服尔泰风格的言谈,会看出另外一种无声音的调
笑,“你外来的书呆子,世界上事你知道许多,可是书本不说,另外还有许多就不知道了。
用《正气歌》赶走了死尸,你充满好奇的关心,你这个活人,是被什么邪气歌赶到我这里
来?”那时他也许正坐在他的杂货铺里面(他是隐于医与商的),忽然用手指着街上一个长
头发的男子说:“看,疯子!”那真是个疯子,沅陵地方唯一的疯子,可是他的语气也许指
得是你拜访者。你自己试想想看,为了一种流行多年的荒唐传说,充满了好奇心来拜访一个
透熟人生的人,问他死了的人用什么方法赶上路,你用意说不定还想拜老师,学来好去外国
赚钱出名,至少也弄得个哲学博士回国,再来用它骗中国学生,在他饱经世故的眼中,你和
疯子的行径有多少不同!
几件事都是人的事情。与人生活不可分,却又杂糅神性和魔性。湘西的传说与神话,无
不古艳动人。同这样差不多的还很多。湘西的神秘,和民族性的特殊大有关系。历史上
“楚”人的幻想情绪,必然孕育在这种环境中,方能滋长成为动人的诗歌。想保存它,同样
需要这种环境。
凡到过沅陵的人,在好奇心失望后,依然可从自然风物的秀美上得到补偿。由沅陵南岸
看北岸山城,房屋接瓦连椽,较高处露出雉堞,沿山围绕,丛树点缀其间,风光入眼,实在
俗气。由北岸向南望,则河边小山间,竹园、树人、庙宇、高塔、民居,仿佛各个都位置在
最适当处。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如屏如障,烟云变幻,颜色积翠堆蓝。早晚相对,令人想
象其中必有帝子天神,驾螭乘蜺,驰骤其间。就中最令人感动处,是小船半渡,游目四瞩,俨然四围是山,山外重山,一切如画。水深流速,弄船女子,腰腿劲健,胆大心平,危立船头,视若无事。天时常常是那么把山和水和人都笼罩在一种似雨似雾使人微感凄凉的情调里,然而却无处不可以见出“生命”在这个地方有光辉的那一面。
第四天中午时分,我们乘船来到碣滩,到了碣滩,就必然要品尝碣滩茶,就好象到了洞庭湖的君山,就要尝尝君山银针和碧螺春一样。碣滩茶,得名于唐,明清时代称它为“辰州碣滩茶”。 1972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曾向周恩来总理夸赞碣滩茶,并称之为“中日友好之茶”。
古时的碣滩茶茶园坐落在湖南省西部古属辰州府的沅陵县北溶乡境内,南临千里沅水,北依武陵山峦。沅陵县东临洞庭湖平原,西枕武陵群山,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山高林茂,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滔滔沅水数百滩,其中以清浪滩最有名,逆清浪滩而上十公里有一山名碣滩山。碣滩山巍峨壮观,驼峰突兀,湍急的沅水在清浪滩头激起层层浪花,被江风雾化,飘然缭绕,使碣滩山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高山雾雨出好茶,这里出产碣滩、官庄、二酉清、齐眉锋等数十种名茶,其中碣滩茶最负盛名。
碣滩,因“滩中礁石竖立如碑”而名,碣滩茶,又因产于沅水北岸碣滩山坡而名。相传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唐睿宗李旦的娘娘胡凤姣从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夜泊碣滩,品尝到碣滩茶,觉香气馥郁,甘醇爽口,便择其佳制,带回京都,唐睿宗赏赐众大臣品尝,无不交口称赞。此后,碣滩被指令辟为茶园,官府每年派人督造监制。以后逐渐传到了日本和印度。
离开碣滩,再溯沅江直上,逐渐开朗,江面已没了那种辗转柔肠的情波,有的是豪情壮志,气吞山河,再看到一个小城,已经是沈先生北上的起步点---桃源了。从桃源坐车,向西右可以经慈利到张家界,向东可以到常德,长沙,美丽的沅江也汇入了洞庭湖,将满腔的故事,满怀的激情,埋藏于深不见底的湖心里了。
多情的湘西,也就此迂回了……
短暂的几天沅陵之旅就要结束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前往沅陵,去进行一次横跨时空的两千年之旅?
更多精彩请进http://bochh.8u8.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