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olosolo(秦风)
整理人: sinyi(2003-07-30 17:27:41), 站内信件
|
狂奔黔东南之三西江点滴
****西江点滴****
在西江千户苗寨,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有国内的背包族,有人手一本LP的老外,就是没有旅行团,是backpacker 的乐园。我们去的时候有三个日本学生已经在那里住了两星期,还不舍得走。
西江苗寨的规模比较大。当我们晚上9点多入村时,在公路上远远望过去,万家灯火,甚为好看。美中不足的是灯光太暗了,灯泡的瓦数太小了。也许和当地的生活水平有关吧。当地有很多人到东莞打工,他们也许会不知道广州这个城市,但是他们不会不知道东莞。
*村支书家*
一大早6点多,我们就出去欣赏西江的晨曦。沿着田埂上山,看着当地居民挑着干草肥料忙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走了好久,终于走到“闻名已久”村支书家,并碰到了一红衣女驴在屋檐下欣赏风景。如果不是昨晚太晚入村,我们也会去村支书家借宿一晚。耳边同时想起一驴友隐晦的忠告:在村支书家住宿,摄影器材有保证。
村支书家的一位老妇人诚意邀请我们吃早饭,可是我们已经见到那卖相很不佳的早饭,再加上没有神农氏尝百草的精神,于是婉言谢绝。
村支书家很干净,但是看不见村支书的影子。后来得知此处是专门接待客人,村支书并不住在这里。据村里人说住宿不用钱,至于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
*西江童党*
在西江,你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很勤快的干家务活与农活,真是惭愧啊。
在羊排村里,有一个七八岁的男童忒调皮,女孩一经过就朝她扔石子,吓得小姑娘不敢过去。我们本想自己已足够免疫,就不大理会他。谁知他连我们都不放过,反而捡起更大的砖头要砸过来。莫非这是“石头配比原理”——小孩用小石,大人用大砖。吓得我慌忙喝停,还增加了一级半温柔与理智。居然还起作用,他手停了,可嘴不停,还嚷嚷着:“我要扔,我就要扔。”原来是纸老虎。为了避免引起民族纠纷,本着民族大团结的原则,我们还是战战兢兢的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此时身后,弹出了另一男童的声音,恶狠狠的,:“给我一块钱……”
逃跑!
其实,这里的儿童还是很纯很乖的。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四五岁大的小孩在身边匆匆经过,一起提着比自己稍矮的篮子,篮子里装满干草。他们眼神中充满了开心与快乐。
在路上,我们碰到拦路狗朝我们猛吠。一个小孩用自家的狗色诱它,使我们安全穿越。
*镰刀邀客*
在村子里,一位农夫从远处就开始朝我们挥动着明晃晃的镰刀,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好像也没有犯了什么忌讳呀。走近身边,他依然举着镰刀,还和我们说话呢。
原来是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吃早饭。虚惊一场。
他家没有米粉,只有稀饭。这时村支书家的稀饭立时漂浮在眼前,什么胃口都没有了。再看看他手中的镰刀,摇摇头。
就这样失去了一个采风的机会。
*两个羊排*
在雷山,可以看见有好多去羊排的车。但此羊排非西江的羊排村,千万不要搭错车。而且,这羊排的名字实在是太诱人了,看见就想FB。
*散步*
那天,公路两边的村寨都去过了,景色还不错,可惜没有抓紧时机照相。在各家各户刚刚开始做饭的时候,还有几丝炊烟点缀着,可是很快整个村子就弥漫了青烟,看也看不清楚。烟越等越浓,停留在山谷里散不出去,罢也罢也。
沿着公路走上凉亭,鸟览整个村子。阳光洒在村庄里,小河与公路把村分成两半,山与梯田填满了其它的空间。到处是醉人的绿,还有炊烟。这里也属于雷公山的范围。听当地人说,徒步去附近雷公山保护区的一个地方更加漂亮,但是要带干粮与睡袋。可惜我去不了。
*精明老妇人*
路上碰见一个老妇人邀请我们穿她家的民族服装照相。这老妇人挺有意思的,她会搭配衣服,说胖的就要用花腰带,瘦的就多佩银饰。还做市场调差,询问这些服装在我们那里有没有市场。
其实这些服装都是她女儿的,平时放在家里也不用,就被她借来出租赚点钱。村里人是不大乐意出租服装的,怕弄坏。尽管她女儿强烈反对。她依然故我,还多做了几件红色的衣服以供选择,甚至连女儿演出的服装也不浪费。
还别说,那一件件的银饰都是真的,衣服做工也精细,不象某些旅游点的服装那么次。银饰一件件的加,连我们都想不到有那么多道工序,真是惊喜不断。末了,居然还有经典的“牛角”戴在头上,当地人还直夸我们气质好。
好个敏,笑晏如花,已自我陶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