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南篇(渝、滇、黔、川、藏)>>云南>>滇中、滇东(玉溪-楚雄-曲靖-昭通...)>>愉快而沉重的旅行

主题:愉快而沉重的旅行
发信人: hard_rock(蛮子)
整理人: sinyi(2003-07-24 14:55:40), 站内信件
                            愉快而沉重的旅行
                                         蛮子

  今天天气出奇地好,昨晚刚下过雨,天空非常蓝,还飘着一些洁白的云,微风轻拂,草木鲜翠欲滴,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在大峡谷中的旅行:要是有这样的天气,那更该有多美!
  五月三日,我和另外两个人一起骑摩托车从昭通市出发,到了大关县,四日到了盐津,五日从盐津回来。一路行程300多公里。因为其中一个要忙着回来上班,所以没到特意到什么地方玩,只是在路上骑车游玩。
  昭通地区是西南最大的贫困地区,大关和盐津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昭通市海拔1950米,大关离昭通60多公里,县城海拔不到700米,盐津离昭通130公里左右,县城海拔460米。我们三号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开始走的是一条高等级公路,这条路从94年开始修建,本来总长是90公里,现已建成通车的约30公里,路质量不好,还一直在修补着,不过在上面骑车还是很舒服的。已通车这一段路的尽头是一条长900米的隧道,它抛开了以前的一座叫凌子口的高山,减少了很长一段危险的山路,不过隧道一出去就开始走老公路了,那是一条盘山公路,路面都是石块,很是颠簸。
  一出隧道,我突然觉得换个了世界,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峡谷地带了。眼前层层叠叠都是山,一座很高的山峰在不远处,山顶被雾气笼罩着,陡峭的山崖在前面一座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雄伟,我不禁停下车来,看呆了。想到接下来我们要走的路,很兴奋:这一路美景要我怎样欣赏啊!
  那一路都是陡坡,公路在山上不停地盘旋,两边都是巨大而陡峭的的山,山上植被稀少,很多地方都被开垦过。下面是一条河,以前河水不小,现在是枯水季节,只能称为小溪了。河谷内都是黑黝黝的大石头,在路上看着象很小的样子。
  三号那天天气晴好,很干燥,所以一路尘土飞扬,到了大关的时候,一身都是土了。一看脸上,除了戴眼睛的地方干净些,其他的都被灰蒙上了一层,真是风尘仆仆的样子。我的黑色裤子也变成了黄色的了,拍不干净,就顺手拿了一把半干的拖把擦了擦,看上去就干净多了。
  大关是个小县城,依山而建,几乎没有什么平地。离县城4公里处的黄连河风景区,是一个巨大的瀑布群,沟壑纵深、溪水清澈、森林茂密、峰峦俊秀。只可惜时间仓促,所以放弃了去黄连河的打算,只有等下次再去了。
  四号一大早,我们从大关出发,因为晚上下过雨而且没晴开,所以路上满是泥泞。坡比头一天的稍微缓和了些,两岸的景致完全不一样。这里山同样很大,但峡谷更深,山更陡,而且这里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悬崖峭壁比比皆是,山峰上都有些雾,大峡谷可以用"一线天"来形容了。山上的草很茂盛,零星散布着些耕地。不时有溪水从山上落下,形成细而高的瀑布,充满了灵秀之气。
  这种情形,总让我觉得那里面似乎住着神仙。
  一路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行使的速度大约每小时20公里。
  车一路地颠簸着,在经过一处弯道后,我们突然被前面的景致震撼住了--绝壁!那是真正的绝壁!从河边垂直向上300米左右高的一整块绝壁,象一面巨大的灰白的墙。在看看另一边的山上,有个亭子,我想起来了,这就是豆沙关。那个亭子是碑亭,里面是袁滋摩崖。袁滋是唐朝的大臣,在安抚南诏时途经豆沙关而留下碑刻。我们把车停在一家小饭馆门前,沿着秦时开的五尺道向山上走去。五尺道都是些石板路,历经千年,现在已经非常光滑了。到了碑亭附近,还有很多块摩崖,不过因为无人管理,字迹大都无法辨认。在五尺道上,我看着对面的绝壁,试图寻找很多年前曾经看到的悬棺。悬棺是古僰人留下的,他们在人死后把棺木放在悬崖的岩缝或者在岩石上打桩并把棺木放上去。小时候我去四川玩,曾经路过这里,那时候看到好几具挂在悬崖上的悬棺,可是现在都不见了。找了好久,终于看到了离河面约100米的一处岩缝中横着的一具棺材,棺的形状已经没了,看上去就是几块大木头。在感叹古人为什么能在绝壁之上存放棺木的同时,我不由得想,为什么在那悬崖之上安然无恙数千年的悬棺,却在这短短十多年内就让我只有在记忆中去搜寻它的影子了?再想想脚下这五尺道,已经两千了,现在还在使用,可我们从98年修成的一段高等级公路,到现在却一直修修补补,车在上面都无法高速行使!难道这仅仅只是归罪于地质构造复杂和地形险恶吗?
  就这样,带着愉快和沉重的心情我们到了盐津。
  盐津被称为小山城,山势很陡,可沿着河边往上却建起了个小县城,整个城里根本就找不到平地,到处都是吊脚楼。吊脚楼是依山的一种建筑,因为坡度过大,所以不得不打很高的柱子来帮助建筑。从旁边看过去,吊脚楼就是半边悬空的,很有一番味道。我曾经听到过一个夸张到及至的说法,那个人说他在盐津的吊脚楼里上厕所,厕所没底,下面就是空的:"看到自己的屎往下掉,简直要一分钟才能掉到河里。"我想,这种夸张也许更能够体现吊脚楼的高度吧。
  小城只有一条街,长却有近4公里。远望着盐津城,密密麻麻的吊脚楼顺着山往上面发展着,但不远处已经是崖了,所以不得不在离老城几公里之外开始修建新区。这个小小山城的建筑都是用的青砖,外面都用石灰粉刷,很有情调。
  盐津恐怕算是中国唯一有"地铁"的县城吧,因为地势过于狭窄,所以正在修建的内昆铁路,不得不从县城的下面穿过,又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在盐津住了一宿,早上被旅馆对面办丧事的声音吵醒,他们在做着法事,还有一个人用悲痛的强调吟唱着早已准备好的厚厚一叠祭文,他念得声情并茂,使我们觉得遗憾:应该带个录音机来的。这里的丧葬习俗和昭通已经大不一样了,如果时间允许,我真想一直看着他们把丧事办完。
  回来的时候,我们没有从原路返回,在公路上走了一段就从一个岔道转进去了。那条路是山村路,由于没有重车通行,所以路反比公路平整,只不过相当狭窄。开始的时候是上山,很长一段之后就在山上绕了,我只觉得两边的山很大,但不敢仔细看,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掉下去,深渊虽没万丈,但掉两三百米肯定是没问题的。这里的山,土比较多了,也很陡,但看上去比昨天看到的笨拙多了。
  因为不知道前面到底好玩不好玩,在遇到两个坐在路边的人时,我们停下车来打听一下。同行的一个问那个女孩山下景色好不好,她听不懂,再问她风景好不好,还是听不懂,最后问她山下树多不多,水多不多,好玩吗?她才回答说是好玩。
  都说盐津出美女,但我在盐津县城也没留意,可面前这个大约十六七多岁的女孩,我一下子觉得她是个美人坯子,可是穿着一件很脏的中山装,满是补丁,而且手脚皴裂,看上去很让人难受。我也知道农村穷,但好多年都没看到过穿着这样破烂的少女了。如果是在城里,她可以读书,她可以上网,也许还是家里的宠儿,她可以穿的很漂亮,她可以玩得很开心……
  这时候,我看着对面的山,坡度应该有六七十度吧,可到处都被开垦过,心头更难过了,为什么这样的地方都还有人开垦啊?若非人多地少,谁会去那里垦殖?
  再往前走几公里,有一所看上去比较好的房子,那肯定是学校。昭通地区很穷,不过有一点值得欣慰:在山区,最好的房子一般都是学校。稍走近一点,我简直想骂娘了--那楼的名字是"逸夫楼"!我并不是对邵逸夫先生有什么意见,而是我觉得他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投资那么多?从大学图书馆到偏远山区小学的教学楼,全国到底有多少"逸夫楼"?邵先生捐资办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没有他的捐款,全国不知道有多少教学楼,有多少图书馆无法修建和改造!我们一年的教育经费有多少?为什么一个资本家能够在中国为教育投入那么多?难道我们教育要靠他们来办吗?如果他不捐款,难道这教学楼就不修了?大学的图书馆就不建了?但是,如果他不捐款,这些楼又拿什么钱来             建?
  这样一路走着,情绪已经不很好了,这时候看着两边的高山峡谷,越来越难过了!大山上到处有人居住,到处都被垦殖,交通闭塞,教育落后,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成问题。虽然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大峡谷、有急流、有大型溶洞、有在几公里之外就能听到轰鸣声的全国第二大瀑布,但那总要有路啊,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虽然可以通车,但车一多点,肯定承受不了。
  昭通在云南属于开发较早的地区,但也正因为开发早,所以人口多,垦殖过度,生态脆弱,加之地理条件不好,所以闭塞落后。要开发地下的资源,要有便捷的交通,要打旅游牌,还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好在铁路今年可以通车,高等级公路能全线贯通的时间可能也不太长了。可是这只是干道,如果要开发,到各地的路也还要修。
  从这三天的旅行来看,我觉得要摆脱昭通目前的贫困,可以用三句口号来说明:
  农村要致富,少生娃娃多种树
  要致富,先修路
  治贫先治愚



----
请访问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