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rogzou(素手轻扬)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5-12 11:24:53), 站内信件
|
(二)“圣地”的由来
藏族司机洛桑次仁告坼我们,去阿里的神山圣湖朝圣,就如同阿拉伯国家中的穆斯林们去麦加朝圣一佯,是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和南亚各国的佛教徒们一生中最大的宏愿。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们前往神山圣湖朝拜。朝圣队伍中,有许多人是将自己一生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积蓄、甚至生命都全部投人到这一次的行动当中的。
在日喀则,有4位去阿里的朝圣者搭上了我们的货车。3女1男来自川西甘孜州的德格县,男的是一位只有10多岁、长得挺有灵气的孩子。他们己出门3个多月了,很艰难地才到了日喀则。一路上,我想与他们谈些朝圣的事,但不知是洛桑次仁翻译得不好,还是他们不愿深谈,每次都是笑的多答的少。
那天到达帕羊时,已是夜里1点多了。村上唯一能供过路人食宿的地方是一片围着土墙的低矮土平屋。围墙外的大门边上,还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牦牛宾馆”4个大字。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但荒漠上能有这样的地方已令我们十分满足了,尽管里面的环境还比不上住在山洞里。
半夜里我去车上取东西,刚一出屋就差点被墙边的东西拌倒,随着而来的是尖叫声,我回过神来用手电一照,才发现搭乘货车的4位朝圣者就睡在地上,身上只盖着一块大大的塑料布。我愕然!一问才知,这一路上他们都是这样过夜的。
高原上的人们以及高原下面的尼泊尔人、印度人之所以将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视为圣地,主要是因为从这里发源了4条著名的河流。正是这4条河流养育了流域内广袤土地上的人民,也孕育出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神奇的是,这4条以动物名字分别命名的河流,在神山圣湖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出发,却向着不同的方向,流过不同的地域,穿过高山峡谷,淌过高原平原,蜿蜓千万里,最终又汇集到一个共同的归宿地——印度洋。
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边的狮泉河为印度河的上游;发源于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西侧的象泉河流入印度境内,成为萨特累季河;发源于玛旁雍错东面、冈仁波齐前面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在进入印度后成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发源于玛旁雍错南边、喜马拉雅山上的孔雀河,则成了恒河的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经尼泊尔而入印度。所以在人们的心中,这里是万山之祖、百川之源。
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这是一座山形如同橄榄,但外观并不那么高大雄伟的雪峰。能够有如此神圣的地位,除了四大江河发源于此之外,恐怕只能从神秘的宗教传说中寻找原因了。
在佛教中,有一座须弥山,为世界的中心,山顶上为帝释天的居所,其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外围则有四大部洲和八大小洲,这山就是冈仁波齐;在西藏的土著宗教本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本教的360位神灵都在山中,其祖师从天而降,就在此山;南亚的耆那教也信奉此山,认为此山为最高之山,耆那教的刨造者瑞斯那巴就是在山中得以解脱的;印度教也认定冈仁波齐为世界中心、众水之源,因为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湿婆神的官殿,就在冈仁波齐峰的顶上,教徒们对其充满敬意。在这4种宗教中,冈仁波齐是万神殿,在这里它已超越了作为自然美的象征,而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
虽然是不同宗教的信徒,但来到神山朝圣的人们,都以转山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虔诚。于是,朝拜者转神山便成了精神之旅、信仰之旅。
---- 曾經滄海難爲水
除去巫山不是云
あゆみ愛して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