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_z_i(侍香龙女陈阿紫)
整理人: glxlxy(2001-05-10 13:18:09), 站内信件
|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
据说在 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
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
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
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
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
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
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
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
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
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
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
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
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
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
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
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
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年多来
台湾也很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