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aoxingli()
整理人: lsailing(2000-07-08 13:17:50), 站内信件
|
百姓话题:触目惊心的“正面报道”
《中国青年报》 1999-9-15 8:0:17
1999年9月13日的《齐鲁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里的公务员不坐公车 》
的报道,读来令人触目惊心。本来这篇文章的用心是要宣传一下淄博高新技 术开
发区管委会是如何开展廉政建设,向公车私用开刀的,但实际上却产生了完 全相
反的效果,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第一,1992年高新区建立,6年来平均每年购车11部,年购车经费高达1 83万
元,1998年底车辆总数达67部,开发区平均4人一部车。不断增加的公车以及 驾驶
员工资、保险费等使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加油修车等“黑洞”现象防不胜防 。以
1998年为例,各种花费就在250万元以上,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4%。
第二,各科室都买了车,工作人员养成了没车不出门的习气。一些专车 闲着
不能用,下班后“业务”却奇忙,有的车一晚能赶几个酒常正是“上班围着 轮子
转,下班围着盘子转”。
第三,公车改革后仍留下7部车,管委会发放给公务员的交通补贴标准是 :
正处每月1800元,年均20000元;副处每月1200元,年均1.4万元;正科每月 60
0元;副科每月500元;普通人员每月300元。公车照样可以变通着坐,钞票增 加了
不少。轮子腐败变成票子腐败,隐性腐败变成显性腐败,非法腐败变成合法 腐败
,令人痛恨的腐败变成令人羡慕、受到赞扬的腐败。当官真有说不尽的好处 ,难
怪精减机构难上难!
第四,公务员开上了私家车,美其名曰与国际用车体制接轨。一个公务 员的
合法收入近几年才涨到每月千把元,请问他们是如何省吃俭用攒钱或所谓贷 款买
豪华桑塔纳轿车的?!建议对这位“率先垂范”买豪华私人轿车的局长进行 财务
和个人财产收入审计,看看他的钱是不是正道来的?
作为人民的勤务员的党员干部,理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吃苦
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现在还有大批下岗职 工每
月只能领到一二百元的生活费,而这些干部拿到的车马费竟然大大超过了下 岗职
工的生活费,这难道合理吗?整日为工作和生活而奔忙的人民群众是否也应 该参
照上述标准给予交通补贴呢?这篇文章大概是为车改鸣锣开道、投石问路的 ,那
么在决策前请先倾听一下民意吧。
改革大家都拥护,但改革不能脱离群众,甚至借改革之名为少数人谋利 益。
任何改革都应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前提条件。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