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如空)
整理人: arg(2001-06-05 17:57:33), 站内信件
|
★原文转载自jademan版guf的《黄山游记 zt 》★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1
朋友在合肥汽车站买了一张《娱乐周刊》,开车后细细阅读打发
时光。看了
约莫有半个钟头吧,他突然大叫一声:“我分特!我是说这些八卦新
闻怎么这么
眼熟呢,这张报纸是2000年2月份出的!”
15:00 April
24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2
爬了一次黄山,总结出Richard爬山三原则:
(1) 不爬高于100米的山峰;
(2) 不跟运动员一起爬山;
(3) 运动员MM也不行。
9:00 April
25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3
在“小平同志游黄山”的巨幅宣传画下,导游给我们精妙讲解了黄
山之名的
来历,但当时人声嘈杂,我们听不太清。
MM: 导游刚才怎么说?黄山为什么会姓黄?
GG: 你问这么无聊的问题干什么?你怎么不问黄山是姓资还是姓
社呢?
10:00 April
25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4
攀上一个山峰,来到一处小小的了望台。朋友扶着栏杆,探头向下
面望了一
眼,当即出了一道上联:“群峰竞艳。”偶不甘示弱,也向下望了一
眼,立刻对
出下联:“两腿发软。”
11:00 April
25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5
黄山有一奇松,枝杈繁多,十分壮观。据导游介绍,此松原为“多
子松”,
在过去,参拜此松即可多子多孙,十分灵验。但现在实行计划生育,
多子松的名
字就不能再用了,改名为“团结松”。原来,此松从主干向上分为两
枝,两枝又
分为四枝,之后衍生出56个小枝,这就象征着全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
在共产党周
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真没想到,原来连
黄山的松树
都讲政治!
13:00 April
25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6
黄山适合程序员居住的三大理由:
(1) 黄山空气清新无污染,在这里编出来的程序不会有bug;
(2) 黄山松的枝叶层次特别分明,充分体现了OSI七层协议模型
的精髓。
(3) 在山顶上,一盘青菜卖到30块钱,热水限量冷水冰凉没办法
洗澡,除了
程序员,谁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17:00 April
25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7
走了一整天的山路,真是唇焦舌燥,双脚也特别疲劳。没想到来到
山顶的旅
馆,一个人就给半瓶开水。没办法,只能是优先保证饮用,洗脚就只
能凑合着用
盆半温不凉的水了。偶边洗脚边安慰双脚说:“这次就委屈你们了,
等偶回到清
华园,一定要忆苦思甜,天天用热水洗脚。”
18:00 April
25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8
在山顶旅馆,MM住的那间房有六、七个人。她们问MM,偶们是从
哪里来的,
MM老老实实的说是清华、北大的。然后那帮人就不怎么理MM了,开始
在那里讨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的问题$%#%$^&!@%$
19:00 April
25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9
据导游介绍,黄山飞来石乃是一块幸运石:摸一下,走官运;摸两
下,走财
运;摸三下,身体健康,无病无灾,走的是寿运;摸四下,那就更妙
了:走桃花
运!偶和同去的一个光光毫不踌躇的就摸了四下。
在山顶旅馆,偶们遇到了一对中老年夫妇。据他们自己介绍,他
们的宝贝女
儿正在某重点大学读本科,生得是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十分漂亮。
但是这姑娘
眼界比较高,她的同学都不入眼,所以至今仍是孤身一人,颇让父母
操心。
这次见到偶那位光光朋友,当爸爸的一眼就相中了,说是符合他
宝贝女儿的
全部择偶标准。然后他就盛情邀请偶那位光光朋友去他家做客,两人
互留通信地
址和电话......
莫非摸石头的时候偶的心没有他诚?!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10
爬到一处险地,中间是陡峭的石阶,坡度足有75度;两侧是万丈悬
崖,护身
栏杆还不到1米高。偶手足并用,好容易才爬了一半,到达一处小小
的平台。这
时,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便扶着栏杆休息一会儿。我旁边站了一位
清洁工人正
在打扫卫生,他说了一句话,我差点儿没翻过栏杆栽下去:“现在的
女孩子真是
不讲卫生,爬一路山,磕一路瓜子!”
9:00 April
26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11
在黄山看到一块巨石,其形状酷似坐垫,导游称之为“蒲团石”
。我觉得还
是称之为“石蒲团”更好些,更有文化内涵。
11:00 April
26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12
麻烦诸位,以后爬黄山遇到轿夫,请帮我骂一声:“你TMD昧良
心,比中国
电信还黑!”
12:00 April
26 2001
文章提要:黄山游记13
在屯溪老街,小贩向我们推销琵琶果,非让我们尝一个不可,说是
不甜不要
钱。我们试尝了半个,决定买一些。过秤之后,小贩报价:“是五块
钱。”(一
斤一块钱)MM掂了掂,怀疑地说:“五块钱?这有一斤吗?没有吧?
”小贩正色
道:“大姐,你听错了,不是五块钱,是十五块钱——这有三斤呢!
”偶们当即
$%#%$^&!@%$
扯了半天皮,我们没拿那“三斤”琵琶果,但还是撂下一块钱,
算是买下了
我们试尝的那半个。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这样的:安徽民风虽然狡诈,但是并不剽悍。
17:00 April
26 2001
---- <白板生来是好汉,>
<捣乱社区把水灌.>
<一怒跳进水晶宫,>
<斩龙全凭三尺剑.>
heh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