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ynadino(大头)
整理人: philoz(2001-05-05 16:40:47), 站内信件
|
★原文转载自Travel版ddju的《吴越人家的魅力》★ 吴越人家的魅力
听着评弹、看着字画、闻着花香、吃着汤面这是上海吴越人家面馆奉献给每个食客的特殊享受。该饭馆目前在上海共开了11家分店,外带一个加工厂。
吴越人家面馆的分店有一个特点,皆不在闹市要道上,有的深藏于小巷之底、有的隐居在僻静之处,原以为其中有什么讲究,或是风水先生指定,其老板越人先生说:只是因为房租便宜一些罢了,这样每碗面的成本便低――真乃大实话也。地点虽不是上乘,装璜却绝对一流。
一对小边门,进门是隔断的小长廊,七拐八弯才到大堂里,长廊两边挂着字画,地下铺着鹅卵石,犹如走在苏州的园林里,等你急吼吼地从外面冲进去,让这字呀、画呀、景呀、音呀悄悄一熏陶,文化底蕴便慢慢在你心里升起,再斯斯文文地往红木八仙桌前一坐,精工细做的汤面便夹着鸟语花香滑进了你的肚里。
尽管"吴越人家"在装璜上做足了文章,可真正诱人深入的还是菜肴和面点。比如,青菜炒香菇,这么一道简单的菜,店老板写了一千多字的工艺流程,从采买菜时观看、手摸到尺测,再从拣菜时摘优汰劣选精品到烧菜时油盐酱醋按序接时添放,全都列了个详详细细。如此一来,任你"吴越人家"开到天涯海角,其标准都实现了大一统。
要说菜肴质量,还不能忘了提菜肴文化。"吴越人家"的特色菜肴只只有个好名字:和合排骨——和合是苏州寒山寺唐代两位著名僧人之雅号,意喻非常和谐、美满幸福。这道菜用了二样主料,一是椒盐排骨,二是酥炸响铃。酥炸响铃是用豆腐衣包着肉,放油中炸黄,咬在嘴里,嘎叭一响,好吃好吃;春蚕银杏——春天的蚕豆,碧绿酥嫩,与雪白肥腴的白果放在一起小炒,就如同万绿丛中的百合花,颇有诗意;鱼米之乡――将鲈鱼去刺切成米粒的形状,与玉米、松仁、香菜烧成一盘江南水乡似的咸羹,色香味俱全,名称更是好听;西湖十景用炖鸡蛋做成底子,就好像一汪西湖水,鱿鱼片、目鱼条、河虾仁、干贝等点缀其中,恰似那断桥残雪、三潭印月和花港观鱼。
要说这"吴越人家"的成功,还不能不说其生意经。笔者小用几回颇得其道。这一是"洁",凡是面馆无不汤水油腻,桌粘地滑,食客常常只有悬臂抬腕用餐。可"吴越人家"什么时候都讲究个整洁干净,任你用手到处抹擦,结果都是一尘不染;这二是"送",凡食客坐下用餐,小到一碗汤面,大到满桌酒席,店家总要送你一碟至八碟小菜。而这奉送的小碟菜又是只只精品,绝无"不花钱白给就糊弄糊弄算了"的意思。像虾皮贡菜,黄绿相间还点缀一些黑芝麻,有咸、有鲜又有香,实为开胃之上品;腌卤辣椒,店家特意熬制出奇鲜无比的虾鱼露放在坛子里,而后将精选的小辣椒放入其中浸渍,辣鲜并举,佐菜甚佳。此外还有开洋榨菜、瓜姜毛豆、腿末菠菜等等。经常有食客放着大菜不吃,要添加小菜,更有甚者,临走还想买些回去。可"吴越人家"的规矩是小菜只送不卖,要添有少许,多要下回再来;这三是新,凡有时令菜蔬出来,吴越人家总能推出一批时新菜点,别人推海鲜,他推家乡菜;别人推家乡菜了,他又推农夫菜;人家蒸螃蟹,他出蟹粉;人家甲鱼煲汤,他却红烧冰粮甲鱼。
---- 天天一个人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