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012390()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2:25:48), 站内信件
|
比起嘴里的犬齿,更能说明我们从食肉动物进化而来的,只怕就是我们好斗的天性了。比如马刚被训化,我们的老祖宗就开始把这种可爱温顺的动物用于军事目的。
不过最初的骑兵在原始部族之间的战争中是配角中的配角——扮相夸张的在现代人看来有如神棍的部落头领用骑马来表现自己的高高在上,普通士兵骑马则只是在侦察和通信中节省时间,直接参加主力对决是不行的;因为当时的军人在马背上坐的很不稳,这些看似八面威风的骑士抡圆胳膊挥剑一击,如果没打中敌人自己反而会掉下马来;而冲他们的盾牌上一记重击也能让他们很不体面的变成步兵。
这种情况在那两个很不起眼的小小马蹬被发明出来后改变了。
马蹬使军人们在马背上“站”稳了脚跟,来自战马的支撑使军人们得以放开手脚,更使高速冲击中马力代替了人力,军人只需要以手臂引导兵刃攻击的方向就能解决问题。人和马完美的合二为一,成为了一个可怕的做战单位。
骑兵的最初使用很不内行;要么可怜兮兮的跟在战车后面打扫战场,要么如现在的一些外行导演的所谓古代战争片一样和步兵混杂在一起,一窝蜂乱哄哄的冲向敌阵。后来将领们渐渐发现了骑兵的机动性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尝试着独立使用骑兵后,一下子成了将军们的主心骨的骑兵开始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
骑兵战术灵活多变,除了高高的城墙让他们鞭长莫及使他们在攻坚战中作为不大外,在战场上他们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不过在大规模的主力决战中骑兵的使用大都是一个模式————手持巨盾和长枪大斧的重装步兵排着密集而整齐的阵形,在强弓劲弩的掩护下缓慢而坚定的向敌人推进,接着便是一场残酷的消耗战。等指挥官觉得时机成熟,侧翼的骑兵便会如风而出,利用自己的机动性从两侧、甚至绕到敌军后面给予决胜一击。
不过把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顶点的,是弓箭的配备和骑射技术的成熟。
刀剑斧枪在骑兵手中虽然可怕,但却迫使骑兵必须和敌军近战,而在人挤人的冷兵器大混战中,骑兵不过是比步兵高一些的军人,机动性是谈不上的。而骑射却让骑兵不再牺牲机动性去和敌人缠斗,“百骑环绕,可围万众”有些古人的夸大,但没有骑兵保护的步兵,常常被数量上远远少于己方的敌军骑兵打的溃不成军,在古战场上、尤其是在汉族对草原部族的战争中倒是常常发生的悲剧。
骑兵真正变的来去如风似电,成了步兵等重装部队的梦魇,也是将领们的最后一张王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