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
整理人: yerk(2000-08-10 09:23:03), 站内信件
|
论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十)
作者:王卫平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缺陷分析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缺乏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等文艺复兴时期讽刺 幽默家的那种超常的想象、荒唐的人物、滑稽的场面;也较少18世纪的斯威夫特 、19世纪的狄更斯、马克·吐温等英美作家的离奇古怪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情节 ;还不像《第二十二条军规》、《好兵帅克》等20世纪讽刺的放达与恣肆,以及 美国“黑色幽默”的荒谬与怪异。它的写法和所呈现的特征更接近果戈理、契诃 夫、谢德林的写实、冷静的一类。一个比较明显的阅读感受是:西方讽刺幽默小 说常以超常性取胜,中国现代则多以平常性见长,前者见“奇”,后者见“平” ;前者是“虚”,后者是“实”。“奇”在哪里?“平”又表现在何处?这与什么 有关?
首先,它与取材有关。翻阅西方讽刺幽默小说,在取材上大多具有“少见性 ”,题材新颖,故事新奇。为了出“奇”,甚至大量采用非现实性的题材,寓言 性的讽刺幽默作品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检点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取材上 大都具有“常见性”;就像鲁迅称赞果戈理那样“用平常事,平常生活”显示人 物的矛盾性、可笑性。非现实的题材并不多见,且鲜有成功之作。其实,在中国 古代,特别是明、清两代,非现实的寓言性的作品并不少见,也不乏成功之作。 但到了现代,由于现实的需要,作家继承的是《儒林外史》的写实的传统,而未 能直接从《西游记》、《聊斋志异》中汲取营养,因为它似乎并不切合变革的时 代要求,也和当时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相去较远。而现代作家在汲取艺术营养时 ,又多把目光移向西方,而不是古代,除张恨水的《八十一梦》外,像沈从文的 《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的《鬼土日记》,老舍的《猫城记》,周文的《吃 表的故事》等,其艺术渊源无不在西方。这些小说确实也有奇思怪想,有虚幻的 情节和荒诞的内容。但与西洋的同类小说比较起来,就明显地显示出它的仿拟性 和平常性来。因此,它们长期不被读者和研究者认可。
其次,与创作方法有关。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创作方法上追求的是客观 、写实,形成的是内在的讽刺与幽默,读来不易发笑,更不易捧腹。西方讽刺幽 默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大部分虽然也是现实主义的,但也不乏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的杰作,或者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因素与手法充溢其间。 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讽刺幽默作品,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作家以超常规的想象,讲 述一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故事。这类具有浪漫气质和科幻色彩的讽刺幽默在 中国现代乃至当代作家那里是找不到的。
再次,与讽刺幽默的构成方式有关。西方讽刺幽默小说在讽刺幽默的构成上 往往采用直观性,活脱脱,一看便知,用不着前思后想,其喜剧性、滑稽幽默跃 然纸上。作家的叙事描写是自由的、洒脱的,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玩笑的、嬉戏的 作家在焉。而中国现代讽刺幽默的构成往往是暗含性的,不直接显露的,为此, 在叙事描写中不大采用超常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来显示人物瞬间的荒诞和滑稽, 而常愿意展示一个过程,按照生活的逻辑,写出人事、情境前后的悖反,因此, 需前后连贯方能看出讽刺的意图和幽默的体现。现代讽刺幽默作家,除老舍、钱 钟书外,其主体智慧、“作家感”并不强。西方作品的可笑性偏重“外观”(形态 、动作、场面、语言),由此造成了作品的“空灵”;中国现代作品的可笑性则偏 重“内涵”(性格、思想、精神、冲突),由此带来作品的“坚实”。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重讽刺 ,轻幽默;重写实、轻想象,由此形成了婉而多讽的讽刺,拘谨凝重的幽默;充 沛的喜感不够完备,幽默并不发达。我们多的是严正的社会揭露和道德批判,少 的是轻松的戏谑、戏剧的张力;多的是沉重的讽刺,少的是轻型的幽默。这正是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文学的独特品格,也是它的历史局限。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的独特品格和质的规定性,对当代讽刺幽默小说产生 了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从五十至七十年代,讽刺在“阳光下”消失,成为“ 大忌”;幽默也和现代一样难合时宜。因此,所能列举出的小说也只有《三里湾 》、《李双双小传》、《三年早知道》等几部了。新时期二十年,应该说,为幽 默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但焕发出亮色的也多为现代式的幽默,且少有 以讽刺或幽默作为自己一贯追求并且能支撑起作品特色的作家。所以,正像研究 者所说:“本世纪的中国文学,高品位的幽默作品还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丰富得 令人目不暇接。幽默作家也仍然是显得十分珍稀。”“幽默不易”。
“幽默”缘何不易?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何以会形成如此的品格和局限?中 国幽默文学在现代乃至当代为什么不发达?原因当然与时政有关;也与民族、历史 、文化以及国人的性格、心理和心态上的原因有关;还与作家的个性秉赋以及在 创作中所遇到的矛盾与心理障碍有关。
在新的世纪,中国幽默文学要想自如舒展而获得长足的发展,作家就必须进 一步放纵心灵。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超越幽默的内在矛盾和心理障碍,建立起 幽默文学的内在新机制,迎来幽默文学的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原文约18,000字)
如空扫校于二零零零年八月八日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7.242.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