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yg(一穷二白三欠债)
整理人: lzyboy(2001-05-14 15:45:36), 站内信件
|
小时候,家住在宝华路和长寿路的路口附近。石板街,小房子,趟栊等,陪伴我度过了十年的时间。
那时候,大概三、四岁左右,生活物资还比较缺乏,除了各种票证以外,我还记得每天下午一点开始,跟我阿嫲到街市的猪肉档排队,等他2:30开档购买那限量的猪肉。那时候,最让我开心的零食是阿嫲经常叫我帮她去杂货店去买5分钱的“面豉”(怎么,没听过,这可是调味料的一种),每次,我总是从一小片纸包着的“面豉”中,偷吃一丁点,就觉得非常的满足了,就觉得这是最好吃的零食了。
晚上,等爸爸回家吃完饭,就经常出去上下九或市三宫走走,有时候也会走到文化公园,走到长堤边去看轮船。可以在市三宫的篮球场,免费看看一些单位之间的篮球比赛、看些免费的露天电视;也可以在文化公园的中心台,看看表演,听听相声、到海洋馆(好像叫这名字吧)看看鱼类标本,鲸鱼骨架、听听讲故事、看看别人比赛捉棋。到约六岁的时候,隔壁买了电视,开始看《资三四郎》,《排球女将》等,才少了出去逛街。
有时候,不出去逛街了,就跑去看邻居打麻将,看着看着,慢慢也会了,自己和另外三个小朋友,就开始了我们盖长城的伟大工作了。所以,我现在跟别人说,我5岁就会打麻将了,很多人还不相信呢。6岁的时候,还被几个大表哥捉去“凳脚”,第一局我就和了,谁知道表哥说我吃鸡糊(那时候还是打做牌的),把我赶跑了。
上学后,活动范围扩大了,每天放学后就到处乱跑,在长满青苔的墙上捉“针蜂”(应该是一种绿色的蜂类);捉“粟米公公”,看它被捉住双腿后在拼命磕头的样子;在街中踢球、打仗、捉迷藏;在一些自己盖房子的工地中找玉石,甚至跑到荔湾湖去玩。那时候,每当有房子的地基开挖,我们都会跑去,在别人挑过的从地里挖出来的泥土中,捡出一些据说是玉石的石块,通常都会捡到不少的,有墨绿色的,有黑色的,也有浅绿色的,上面基本上都会有一些不规则的硬块包围着这些玉石。我曾经捡过一块基本上成心形的玉石,而且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玉石的中心有一些红色的翡翠。有时候,会有一些大人向我们以5分、一毛的价格收购这些玉石,有的同学就把他捡到的玉石卖掉,用那些钱去买条雪条,或买只烧鹅腿,引得我口水直流。但我是舍不得卖的,我把捡到的玉石都带回家中,放在我自己的八宝箱中。但爸爸常说,这些怎么可能是玉石呢?没用的东西,扔了算了。结果在搬家的过程中,所有的玉石都丢失了。再后来,报纸说,西关很多小街都在晚上被人翻转找玉石,就是找这些了。除了玉石,还会捡到大小各异的鸦片烟盒,那些鸦片烟盒是烧制的,圆柱形,内径大约和现在的一块硬币差不多,有时候还可以找到烟盒的盖子,配成一套。我把这些烟盒那回家,放一根灯芯在里面,然后让祖母把蜡块烧溶,倒到烟盒里,制成蜡烛,留着中秋用。
中秋前夕,我爸爸就会到建筑工地找些竹篾回来,和我一块编织灯笼了。我会编织的灯笼有“批皮橙”和“飞机”。 “批皮橙”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竹篾折成六等分,但不要折断,然后用细銅线把它绑成正六边形,共做六个大小相当的六边形。然后把他们围成一个六面体,在用銅线绑起来,在其中的一面绑一条竹篾,用来放蜡烛。最后,就是把一些彩色纸贴在六面体的其中四面,就大功告成了。“飞机”的制作也不复杂:分别把两根一样长的竹篾弯起来,用銅线绑着其中的一边,让它成为水滴的形状,然后用銅线把他们以十字交叉绑在一起,就组成了飞机的机身了,然后分别做出前翼和后翼,再绑上机身,一架飞机就诞生了。
现在,已经完全见不到小孩自己做东西玩了,无论想要什么,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一件统一规格的,工业化生产的,多数用塑料做的玩具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能是在游戏机前、在电脑前锻炼出来的21世纪的新一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