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undy2000(血色残星☆封情)
整理人: highpoint(2001-04-24 04:46:33), 站内信件
|
傣 族
分布于全州的准热带和亚热带坝,有傣得和傣勒之。傣得主要在瑞丽和遮放坝尾一带,傣勒分布在其它各县坝区,居住和服饰都有一些差别。语言属藏汉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有文字。是德宏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傣文史料记载,公元 6 世纪和 8 世纪,南卯江畔已出现了傣族政权; 11 世纪以来勐卯建立了“果占壁”王国,到 14 世纪初,思可法承袭王位,第一次建立了封建性的政权,统一和扩大了整个傣族地区。傣族普遍信仰小坳佛教。文化艺术较发达。不过由于经济发展,傣族教育普偏比较落后,使得许多傣族人都显得比较野蛮,大家要是有兴趣来德宏,最好是别和傣族抗上了,你绝对没好果子吃的哦!呵呵,有点危言怂听了,不过是真的哦!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傣族是我最不喜欢的少数民族了……到是傣族的小吃比较好,非常喜欢
景颇族
主要分布在全州各县的亚热带山区,有景颇、载瓦、弄峨、喇期、浪速等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有拉丁文拼音文字。景颇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多数崇拜鬼神,少数信仰基督教。景颇族先民属氐羌,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时称为“寻传”,已大量居住在怒江两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元、明时逐渐进入德宏地区。解放前夕还保留着部落酋长制度,非官种不得当山官。土地属村寨公有,主要从事旱地生产,部分已耕种水田。建国以来,已经以水田种植为主,同时种植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生活已有很大改善。文化有了新发展。景颇族结婚时要喝水酒--一种比较清淡的酒,喝起来味道十分香,且比较淡,一般妇女都可以食用而不醉,反正我是比较喜欢,每每出席景颇族的婚宴,总要喝个够本……
德昂族
是德宏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潞西市三台山一带,少数散居在各县的亚热带山区或坝区,有德昂、梁、布列、饶曼、饶景、雷陇等多种自称或他称。语言属南亚语系阵高棉族语佤崩语支,有不少有能通傣语、景颇语、汉语,使用傣文。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其先民是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宋以来又称“茫蛮”或“金齿”,元史说芒市“即唐史所谓茫蛮也”。德宏古称哀牢,东汉时即在今盈江县设哀牢县,至元代,梁河、盈江、潞西一带还有不少阵高棉语族的土官。德昂族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建国以来,种植水田、甘蔗和其它经济作物。
阿昌族
有昌撒和傣撒之别,昌撒主要聚居于梁河和潞西的江东一带,傣撒主要在陇川的户撒、腊撒。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阿昌语支,有梁河和户撒两咱方言,一般都兼通汉语、傣语,并使用汉文、傣文。阿昌族先民属氐羌,史书上同称“寻传”和“峨昌”,元代以来即进入德宏。户撒地区的阿昌族多数信仰小乘佛教,梁河的阿昌族过去多信鬼神,也崇拜祖先。主要种水田。户、腊撒的手工艺特别发达。民间文学十分丰富。
傈僳族
多居于温暧带或温带山区,主要聚居在盈江西北的苏典一带,也散居于各县、市山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原有拉丁文变形文字,解放后创造了新文字。其先民唐时就称“栗粟”,被认为是“乌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彝、纳西的族源有密切关系。明清以来逐渐进入德宏。傈僳族主要信奉鬼神,一部分信仰基督教。解放前主要种植旱地,刀耕火种,解放后耕种水田和种植经济林木作物。民间文学丰富多彩。
佤 族
主要分布在梁河,其它各县也有散居。他们自称“本人”,意思是本地最守土的人;傣族称为“喇”,说“喇”是最初开辟这一带的人。佤族属南亚语系阵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但许多人已不会操本民族语言。
总的来说,德宏的少数民族各有其特色,但又有共同之处,就是都比较淳朴,勤劳,勇敢(杀野味时表现甚厉害,哈哈)对了,要是你来德宏的话,可以去一些较偏僻之处,可以找到许多的野味餐厅(其实现在很多了),可以吃到什么眼镜蛇呀!穿山甲呀!夜狗呀!麂子呀!什么的好东东,呵呵,我是偷偷告诉你们的哦,不要告我哈!
---- 寄往天国的信,怎么会有人收到呢?未完成的爱,还要完成它吗?不说的情话,是最心痛的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