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urn4brazil(猫猫可爱九打九)
整理人: burn4brazil(2002-02-26 16:29:29), 站内信件
|
南方之树孕育出
一个奇特果子
鲜血满树叶
鲜血淌根底
黑色的躯体摇曳在
南方的微风里
奇怪的果子悬挂在
白杨树林里…
这是20世纪美国人人皆知的一首歌曲,正如歌手Billy Holiday讲的故事,它先是1939年在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夜总会演唱出来的。这首歌紧扣反对种族仇恨的主题,是那时从来没有的音乐,让她唱来有些害怕。尽管这家称为“咖啡社”的夜总会,是当时头脑开放的进步人士出入的地方。她讲起首次演唱这首歌时的情景:“没有一点响声,当我唱完歌。然后,一人孤单地、有些神经似的开始鼓掌,突然,所有人掌声一片。”
这首歌来自何处?Billy在自转中写道:“这歌的萌芽是路易斯.艾伦的一首诗。我正好把它发掘出来,诗里涌出的那些话,好象是说的是我死去的爸爸。”
Billy当年才24岁,已饱尝种族歧视的滋味。她那本由威廉.杜迪代笔的自转《女士唱起布鲁士》,写出了她的身世。Billy的父亲是一位乐手,一战中当病中毒气患了肺病,1937年多家医院以种族隔离为名拒绝医治,最后导致身亡。Billy讲起这首歌的创作:“路易斯.艾伦先是给我读这首诗,当我听说我父亲是怎样病死的,就建议我们(与钢琴伴奏索尼.怀特)三人一起工作,三周之后,谱曲完成。
路易斯.艾伦是纽约一家中学的白人英文教师,真名叫Meeropol,左翼人士,夫妻两人是秘密共产党人。这位作家、作曲家兼教师的诗人保持着和政治活动家与自由职业者双重身份。笔名路易斯.艾伦是纪念他们死去的两个小孩子。
Meeropol《奇果》最早以《苦果》(Bitter Fruit)的名称发表。创作冲动源于屡禁不止的“私刑”(Lynchings)对黑人的残害。从19世纪国内战争结束,1889——1940年间,调查出的3833名以“私刑”案例处死的4/5是黑人。处死的时间通常是在节日欢庆时刻,众人高兴时分;处死方式(烧死、吊死……)异常残忍;处死理由很简单,通常是某黑人说了几句侮辱话、吹了牛皮、买了辆汽车,或某人发了什么誓……。
1930年,印第安娜洲的马里昂路边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私刑,现场的一张照片通过新闻媒体在国内广泛传播,引起一片震动。Meeropol碰巧看到了这张照片。那吊在树上被烧焦的黑人尸体,许多天在他脑海里绘之不去。《苦果》这首诗,最早发表在《纽约教师》杂志1937年的1月号刊上。随后他经常请其他人为此谱曲,同时自己也谱写音乐,并在左翼联盟的圈子里表演。
这些表演通常是为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募捐,碰巧的是这些演出的负责人之一罗伯特.古敦正好在“咖啡社”夜总会指导表演,便与Billy Holiday搭上了关系。那里的老板约瑟夫逊是一位鞋业经销商,对进步人士充满同情。那里的表演嘲笑种族歧视、空虚崇拜与右翼政治,黑人、白人台上亲如兄弟……如新闻界人士所描述的,是一个“没有姑娘、没有低级庸俗,没有山姆大叔喜剧的夜总会”。这也大概是《奇果》唯一可能首演并受到欢迎的地方。
夜总会老板约瑟夫逊回忆当年《奇果》演唱的情景,说这节目是最后出台。每当Billy出场,所有夜总会服务停止,侍者、出纳员、司机便一动不动,灯光全暗下来,仅一束聚光灯打在Billy脸上。当她演唱完毕,总是一阵雷鸣般掌声。Billy却从未返场,也不谢幕,这确实有些奇怪。约瑟夫逊回忆说:“人们不得不记住《奇果》,它已使听众内心燃烧起来。”
据说Billy的母亲坚决反对女儿唱这首歌,责问她为什么要唱,Billy的回答是,这歌声能让世界变得好一些,母亲说:“但是,你会送命的。”Billy在“咖啡社”唱了9个月之后,小心翼翼地转移到纽约52条街爵士俱乐部去唱《奇果》。换了个地方,这首歌并不总是受欢迎。在她演唱时人门进进出出,一些人说:“我们不要回忆这种娱乐》”约瑟夫逊有一次去那里,正好在化装室碰上Billy,看见一位妇女正拉扯着她的衣裙,哭喊着请她不要再唱《奇果》,因为她在“咖啡社”听过这首歌,让她想起几年前在南方,亲眼目睹一位黑人被人用绳子套住喉咙,栓在汽车防护板上拖过街道,吊在树上烧死,《奇果》歌词中Burnning Flesh让她回想起见过的一切。
---- -------
i want to play the music v like;
i want to quit all things i don't like;
i just want to do what i wa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