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nchon(一碗佳肴)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5-09 15:39:42), 站内信件
|
Dinosaurclass.Com
二连浩特湖
二连浩特是在蒙古高原上发掘到的第一个恐龙化石地点,在亚洲恐龙研究史上占有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这个地点是在1922年,由中亚考察探险队所发掘到的。在1920年代,美国自然史博物馆(AMNH,New
York)所主导的第三次中亚考察探险计画是研究亚洲地质与古生物学有史以来最大的队伍。他们在内蒙古地区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戈壁沙漠成功的挖掘震惊了世界。被当时主持计画的队长Roy
Chapman Andrews声称为〝崭新的征服亚洲之举〞。在这个世纪早期,有一个假说认为所有的哺乳动物与人类是起源於亚洲,然而逐步扩展分布到全世界。当时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脊椎古生物学部门主任,着名的古生物学家Osborn发展出这种概念,因而指派其馆员Andrews到中国来组织起一个探险考察队伍。
Roy Chapman Andrews明确写下主要的任务:〝我在1920年早春回到了纽约,对这次探险计画的目标任务了然於心。主要是研究中亚的地质史;找寻是否为许多哺乳动物,包括人种的早期育婴所;同时要试图重建起其过去的气候、植生以及古地理环境,尤其关系到人类演化方面的神秘议题。〞
参与这次探险计画的一位着名古生物学家,Walter
Granger指出,对美洲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来探讨亚洲中部与东部的化石动物群,是从两个兴趣盎然的角度来切入的:第一个是那些在演化过程中,始终局限在亚洲的固有哺乳动物种属;第二个是更大的兴趣,则在於追寻那些共同生存於亚洲与北美洲动物群的演化发展史。
1922年4月21日晨曦中,一支包括40个人员,5辆车,以及75只骆驼的庞大队伍离开他们在北京北面张家口的基地,开拔向蒙古高原开始其〝伟大的征服之旅〞。在4月25日,这个队伍在二连诺西面边陲的二连浩特(二连Dabasu)的一个电信站紮下了帐蓬。几个小时之内,就在帐蓬附近发掘到了化石露出,因而二连浩特成为中亚第一个恐龙化石产出的地点。
依伦Dabasu是位於二连浩特市东北方14公里处。而依伦Dabasu(或称二连诺尔)在蒙古语中意味着〝盐湖〞,是位居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的边界。依伦Dabasu组地层裸露最完整的地点就是靠近一个小盐湖沼泽地依伦诺尔附近,是由灰绿色与淡红色砂、泥岩构成的。这套沈积物呈水平的分布厚约57公尺,是由陆相河流湖泊环境堆积的。
在1959年,中苏考察队在这个地区进行采集,发掘到许多零碎残骸的鸭嘴龙类、小型兽脚类、甲龙类及陆龟背甲於湖相沈积岩层之中。1988年7月,中加恐龙考察队重返二连浩特,发掘出似鸟龙连接的骨,伶盗龙的牙齿,以及大型兽脚类(鹰龙)的骨骼。同时也发掘到许多肢骨,可能归属於慢龙类。一件蜥脚类恐龙的胫骨与单一牙齿被发掘,显示了大型的蜥脚类曾经在附近游走生活。
阿莱龙是一种纤细、小型到中型的暴龙类,与其它暴龙类相比较,第三足指骨较第三掌骨要短的多。在1990年,几近完整的一具骨架由中加恐龙考察队中加拿大古生物学者Philip Currie发觉,这具标本正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复原装架中。
在化石层中,最普遍的是古似鸟龙。它是一种小型的食肉类恐龙,这个族群遗留下相当多的化石,有时候保存了极为精致的牙齿与肢骨。最初,曾经被描述监定成似鸟龙属下的一个新种。经过研究,现在已经认定为亚洲似鸟龙科中最原始古老的一个代表成员。
Gilmore曾经在1930年代描述了二类的鸭嘴龙──即巴克龙与满洲龙。在1979年,Brett-Surman重新描述这些标本,根据原来满洲龙的标本建立了一个新属──吉尔摩龙。这是亚洲在鸭嘴龙亚科中第一个代表成员。这个种,蒙古吉尔摩龙,具有部份禽龙与部份鸭嘴龙的特徵,因而被视为所有鸭嘴龙家族中最原始型的代表。在伊伦Dabasu组地层中,巴克龙被视为第一个赖氏龙亚科的成员,这个鸭嘴龙推测生活在大湖或河流的岸边。
二连盐池发现大面积恐龙化石区
●恐龙化石区在3000平方米至7000平方米之间
●二连盐池被恐龙研究界称为“恐龙墓地”、“恐龙坟区”
●恐龙化石区面积之大、堆积之集中在古生物化石发掘史上难得一遇
据新华社讯
中国与比利时恐龙联合考察队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盐池恐龙化石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时,在二连浩特东北12.5公里处又发现一片保存较好的恐龙化石区。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大批古生物化石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正在挖掘的200平方米的保护区内,场面极为壮观。专家估计,整个恐龙化石区在3000平方米到7000平方米之间。
据我国著名恐龙专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董枝明先生介绍,此次发掘出的恐龙化石面积之大、堆积之集中,在古生物化石发掘史上难得一遇,开发价值极大。
二连盐池恐龙化石埋藏区,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是著名的白垩纪恐龙活动区。距今约8000到9000万年前,大批食肉类和食草类恐龙在这一带生存繁殖,最后又集中灭绝在同一地带。正因为如此,国内外恐龙研究界又称二连盐池为“恐龙墓地”、“恐龙坟区”。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各类恐龙化石达数十具,此外还有淡水鲨鱼化石、龟鳖类化石、鳄鱼化石等。专家认为,这个化石埋藏点的发现,为研究恐龙生存与灭绝以及其后的生物演化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部分内容来自《恐龙大地》作者:董枝明
二连浩特市简介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正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是国家一类口岸开放城市。
二连浩特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素有“恐龙之乡”的美称。二连浩特市辖区面积45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万余人,在籍户口1.34万人其中蒙古、回、满、
朝鲜、达斡尔、羌、土等8个少数民族占15%。
二连浩特周围是盆地,地势总走向是南高北低,坡降较小,地形平坦。气候属中温带干旱草原化荒漠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4摄氏度,
无霜期132天,年均降水量14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685毫米,二连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原硝、萤石、原盐、天然碱、石膏、砂石、粘土等矿产资源,有狐狸、獾子、狼、黄羊、鹅喉羚羊、天鹅、沙鸡、鹰、雁、灵鸟野生动物资源。
二连浩特市的随着集宁--二连国际铁路的建设而建立的。
1956年1月,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正式通车,二连开辟为国家一类口岸,1957年升格旗县级。1966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二连浩特市,1985年1月,自治区党委批准升格为准地级市。1986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市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二连口岸是我国陆路连接欧亚最捷近的通道。
以北京为起点经二连到莫斯科,比经满洲里近1140公里,成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二连又是我国通往蒙古国唯一的铁路口岸。铁路站经过扩建,全年货物吞吐能力350万吨,日换装可达8000-10000吨,可以开展集装箱运输。二连口岸对内经济区域联系广阔,以二连浩特为终点的集二线,以集宁为枢纽,向东经北京、天津与环渤海经济区相连,向西经呼和浩特、包头与自治区中西部经济区相通。向南经大同与山西等能源基地相连。公路通往呼和浩特、锡林浩特、北京、张家口、石家庄、蒙古国扎门乌德市等地,每日有数次班车往返。通过二连浩特这条通道开展对内对外贸易,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开展横向经济技术合作十分有利。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二连至蒙古扎门乌德公路运输口岸开通以后,通过扎门乌德过境的客货量激增。据统计,每年仅公路口岸出入境人数已达30多万人次。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旅游线路包括蒙古国扎门乌德1日游、赛音山达3日游、乌兰巴托7日游,俄罗斯伊尔库兹克13日游等国外旅游项目外,二连境的苏尼特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距二连市区9公里处的二连盐池恐龙化石产地也吸引着打量中外旅客。其中,二连盐池恐龙化石产地是闻名世界的恐龙蛋化石产地,先后有俄、美、加等国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大量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出土,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创我国最早纪录。1998年10月恐龙博物馆建成,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旅客,同时二连盐池恐龙化石产地被列入自治区、锡盟、二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连浩特待发展的资源和寻求合作的项目很多,衷心希望海内外有识之士来此考察,洽谈共谋发展大业。
---- 中国大陆第一家科普恐龙网站
你好,恐龙
中国恐龙世界
恐龙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