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edtiger(睡大虫)
整理人: lily324123(2001-05-01 20:49:36), 站内信件
|
在央视版《笑傲江湖》播出后,引发了一场大辩论。对此剧笑骂品弹,各执一词,的是热闹。鄙人也凑热闹发了一篇《反弹琵琶翻新曲》的笑谈之作。这几天随着剧情的发展,不由得又有了一些想法,于是冒昧整理成文,以供同好斧正。
1、名著改编这条路子的前景到底如何
综观批评者言,多数围绕着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将影视作品与文学原作进行比较,从情节到人物角色,总有太多的是非,令人不满。
这不禁使我想到长期以来多少国际影视大师们呕心沥血的名著改编之作。依我浅见,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一般多不成功。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很多的。
比较成功的改编作,大概要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了。美国的《爱情故事》、《廊桥遗梦》也算还好之列。然而以我对原作的解读来看,这些改编作品也还是令人不无遗憾的。就更不要说港台星马20多年来对《笑傲江湖》《鹿鼎记》《绝代双骄》这些大师们的武侠作品所进行的各次改编那“不忍卒看”的结局,以及最近的改编电影《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难以尽意了。
那么我们要问,是影视大师们的努力和对原著的忠实程度不够,或是技术手段不足以使文学还原为最能直现生活的影视形式?或是其他问题?
很自然,这引发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名著改编这条路子的前景到底如何。
2、文学影视两者之间确有着与生俱来的许多本质区别
文学是一种意象的艺术,而影视是具象的。文学语言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而影视语言是以画面为基础的。这两者之间确有着与生俱来的许多本质区别。
文学欣赏是由读者通过文字符号进行联想,各自形成形象的再创造,基于主观的臆想得以实现的。或者说,它有一个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文学描写及其欣赏都是可以天马行空,自由翱翔的。
而影视欣赏则由画面客观地赋予观者,具体形象则由制作者加诸观众,是具体而唯一的。相对来说,其“想象空间”就小了很多。就象基于严格解剖学基础上的西洋绘画最终走上抽象之路,为的就是希望突破造型艺术的空间局限一样。作为大众艺术的影视作品,其“想象空间”就更狭小了。因为你不可能有太多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观众心目中有1000个令狐冲,10000个任盈盈。特别是金老先生本人,他的令狐冲和任盈盈就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了。可惜我们的剧集只能给出一个令狐冲,一个任盈盈。就算他们的表演登峰造极,带有深刻的人性解码,那还只是是导演和演员的令狐冲和任盈盈。
文学描写很多是影视所无法表现的。特别是大量的心理和情景描写。而这些对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又都那么重要。被文学驯化了的观众,一定会进行习惯性比较,对具象进行一种自觉的批判。最常见的就是对角色的批判。影视的角色,其形象和表演多不能讨好此类观众,原因多在于此。从这里我们可以断言,就算你再怎么努力“忠实于原著”,结局仍然是可虞的,总会有陷于不忠的机会。
越是多人熟悉或喜爱的名著,这个问题就越是突出。我们不难看到,《雍正皇朝》等挨的骂就没那么凶。虽然也都被许多历史家和细心的读者观众挑出许多毛病甚至是常识性笑话。
所以影视当以自己的方式去缔造自己。
3、从商业操作的原则来看
不可否认,如果单从票房或纯经济的角度出发,这些改编作的当前效益会是不错的。因为这起码符合了一个商业操作的原理—名牌效应。同时可以认定,相当大一个数量的观众是对原作并不熟悉或没有读过原著的。据央视发布的消息来看,《笑傲江湖》已经是大赢家,铁定获得2-3倍于制作成本的可喜回报了。就是那些港台的改编剧集,收视结果也应该是不错的吧,否则哪来什么动力一再闪亮登场。
但我们还是不应太过纯经济观点的。尤其是对于影视这样一种带有艺术意味的商业行为。应该更讲情感效应和尽可能好的社会艺术效益。其品牌忠诚度是比其他商品来得更加重要的。名编、名导、名演这影视商品赖以为生的品牌要素,是不可能在毁誉参半的状态中活得很长的。国际巨星及其经纪们是很懂得这其中三味的。
我们还是应该从长远的利益来看问题。
金庸是一个足金的品牌,从商业操作的原则来看,那是要用尽的了。但就算要用,也还是要出新,并且是可以出新的。我们必须知道,品牌效应,恰恰是为不断推陈出新服务的,同时它又是需要以不断的推陈出新来维护和增添其含金量的。
我们不妨看看琼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的巨星影业以改编自其作品的电影的确红火了一阵。但结果如何是大家都知道的。后来是否因此而有《还珠格格》,个中情由未能详考。但《还珠格格》却是极其成功的,这有目共睹。这是琼瑶品牌和创新的共同结果。文学与影视的缔结良缘以及重觅商机,我想,这不能不说是更值得考虑的一种模式。(当然她也挨骂,但那是另一种骂,跟今天我们所探讨的题目无关。她和小燕子因此被骂得有点偃旗息鼓,这也印证了“不可能在毁誉参半的状态中活得很长”的看法。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容另文再表。)
再说,如果名著是可以百炒不厌的,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已有的名著再怎么少算也有三几百部,我们是否就可以不需要新的作品了。但就象我们后来终于知道只有8个样板戏是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文化消费市场需求一样,经典也是在不断出新的。
4、不要再躺在文学的怀里吃奶了
因此我想借此呼吁,不要再热中于翻炒名著了。
我还要呼吁道,影视家以及元文学家们,不要再躺在文学的怀里吃奶了。
在今天这个世界,影视是受众更多的一种媒体。因为对于文盲也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因而文学家除了写小说之外,也不妨写影视剧,毕竟两者之间没有逾越不了的鸿沟。
金老先生据说封笔了,但我希望他封的是武侠文学的笔,不要将影视创作的笔也封了。作为一种挑战,也搞点“纯影视”。如果金老将大家心爱的人物如令狐冲、郭靖、杨过包括韦爵爷等“金氏品牌系列”发扬光大,物尽其用一下,搞些后传别传什么的影视作品,肯定不比原来谁也不认识的小燕子市场效益差呢。这个市场前景不可逆料。
5、结语--真的是也要有点侠气
在结束这篇不很成熟的东西的时候,我还是用拙作《反弹琵琶翻新曲》中的一段话来做结语:
反弹琵琶翻新曲,作为观众,我非常希望多翻几支新曲来。特别是当今之日,不图推陈出新再上层楼,仍然满足于小打小闹,粗制滥造,不要说脱颖而出,连活着都难。
而且再加一句:不要简单地躺在旧日的辉煌上面度日。
也还是那句话:我真的很佩服这样的人。这么做,真的是也要有点侠气吧----成败得失置之度外,需要相当勇气的呢。
---- 就想睡觉不要醒一直做梦偶尔做一个綺梦不知道跟谁在一起然后很开心后来很茫然后来很无奈后来很无聊…… |
|